保育猪 7 天死一半!乱用药不如先查这 3 个指标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2 14:35 2

摘要:“病毒 + 细菌 + 支原体” 多重感染病毒主导: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俗称 “蓝耳病”)是罪魁祸首,2025 年类 NADC34 变异毒株流行范围扩大,破坏猪群免疫系统;伪狂犬病、圆环病毒 2 型(PCV2)常 “趁虚而入”,形成 “蓝耳 + 伪

一、为什么猪呼吸道综合征越来越难防?三大核心病因揭秘

“病毒 + 细菌 + 支原体” 多重感染病毒主导: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俗称 “蓝耳病”)是罪魁祸首,2025 年类 NADC34 变异毒株流行范围扩大,破坏猪群免疫系统;伪狂犬病、圆环病毒 2 型(PCV2)常 “趁虚而入”,形成 “蓝耳 + 伪狂 + 圆环” 致命组合。细菌继发:副猪嗜血杆菌、支原体、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趁呼吸道黏膜受损时感染,导致肺部化脓、胸腔积液,单用抗生素效果极差。环境 “帮凶”:昼夜温差大(>15℃)、通风不良(氨气浓度>20ppm)、密度过高(保育猪<0.3㎡/ 头)时,发病率直接翻倍!免疫漏洞与管理盲区

部分猪场过度依赖疫苗,却忽视 **“蓝耳病活疫苗使用不当引发病毒返强”,或伪狂犬疫苗免疫程序混乱(如仔猪首免晚于 3 周龄),导致保护力断层。

引种检疫不严:引入隐性带毒种猪,3-4 周后全群爆发咳喘,河南某猪场曾因引入带毒种猪,300 头保育猪一周内死亡 80 头。

4.季节特性与猪群易感性

冬春交替期,猪群受凉后呼吸道黏膜屏障功能下降,病毒传播效率提升 3 倍;

保育猪(5-8 周龄)和育肥前期(10-12 周龄)猪群因免疫系统尚未成熟,成为最易感群体。

二、“看猪识病”:不同阶段猪群的典型症状对照

三、从 “防” 到 “控”:五步走科学解决方案

1. 生物安全:切断传播链的 “第一道防线”

全进全出:产房、保育舍空栏期彻底清洗消毒(推荐使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物,作用 30 分钟杀灭蓝耳病毒),空置期≥7 天;

引种检疫:新猪入场前隔离 4 周,检测 PRRS、伪狂犬、支原体等病原,确认阴性后方可混群;

人员管理:进入生产区前洗澡换衣,工具专区专用,运输车辆需在洗消中心消毒(60℃热水冲洗 + 紫外线照射 30 分钟)。

2. 精准免疫:疫苗选择是关键

蓝耳病疫苗:稳定场(连续 6 个月检测阴性)建议不免疫;不稳定场(频繁发病)选用类 NADC30 弱毒苗,仔猪 14-21 日龄免疫,母猪配种前 4 周免疫;

伪狂犬病:仔猪 3 日龄滴鼻(基因缺失苗),35 日龄肌注灭活苗,母猪每 4 个月普免一次;

支原体:7-10 日龄肌注灭活苗,降低肺部早期损伤。

3. 药物防控:抓住 “黄金窗口期”

发病期:严重咳喘猪肌注 泰地罗新(5mg/kg),配合维生素 C(10ml / 头)静脉注射,缓解呼吸困难。

4. 环境管理:细节决定成败

温湿度:保育舍第一周温度制在 28-30℃,之后每周降 2℃,湿度保持 60%-70%;

通风换气:采用 “间歇式通风”,确保每小时换气 6-8 次,氨气浓度<15ppm(人嗅觉可感知浓度为 20ppm,需提前防控);

密度控制:保育猪≥0.35㎡/ 头,育肥猪≥0.8㎡/ 头,避免拥挤导致应激。

5. 监测净化:定期 “体检” 防患未然

每月采集鼻拭子、血清检测 PRRS、伪狂犬抗体,发现抗体离散度>30% 立即排查;对病死猪剖检,记录肺部病变程度,结合 PCR 检测明确病原组合,避免 “经验性用药”。

猪呼吸道综合征不是单一疾病,而是 “病原 + 管理 + 环境” 共同作用的结果!盲目用药只会掩盖病情,精准检测、科学免疫、细节管理才是降本增效的关键。即日起重点排查猪群呼吸频率(正常 20-30 次 / 分钟,超过 40 次需警惕),发现异常立即隔离检测,避免错过最佳防控期!

来源:畜牧堂问诊Ap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