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34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APASL 2025)于2025年3月26-3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任锋教授课题组涵盖CRISPR技术检测肝炎病毒、免疫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肝衰竭与肝再生等7项临床和基础研究报告亮相大会(1项
第34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APASL 2025)于2025年3月26-3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任锋教授课题组涵盖CRISPR技术检测肝炎病毒、免疫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肝衰竭与肝再生等7项临床和基础研究报告亮相大会(1项口头报告,6项壁报展示)。《国际肝病》深度追踪,为广大同道传递中国肝病之声。
任锋教授团队于APASL 2025大会合影
研究一
内质网应激调控DDX3X-TFEB信号通路促进药物性肝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大会编号:OP0326)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发病率高,进展快,预后差。多项研究表明,DILI的发生发展与内质网应激密切相关,本团队前期研究中发现DDX3X在内质网应激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DDX3X在DILI进展中的作用及其调控分子机制。我们通过在APAP诱导的急性肝损伤(AILI)小鼠模型中,抑制内质网应激,观察肝损伤的变化,分析并进一步验证肝细胞的差异基因。我们通过DDX3X肝细胞特异性敲除(DDX3XΔHep)小鼠以及过表达转录因子EB(TFEB),分别确定DDX3X和TFEB在DILI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在AILI小鼠模型中抑制内质网应激可减轻肝损伤。转录组学分析表明,内质网应激可显著上调DDX3X的表达,DDX3X敲除可加剧AILI。APAP诱导的差异基因在溶酶体通路中显著富集,其中DDX3X的表达与溶酶体通路关键调控因子TFEB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DDX3X正向调控TFEB的表达,过表达TFEB可减轻AILI。RIP实验结果表明DDX3X调控TFEB的转录。此外,内质网应激- DDX3X-TFEB轴与DILI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因此本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可通过调控DDX3X-TFEB信号通路促进DILI。
研究一
基于CRISPR技术的HDV RNA和HBV DNA双重检测新方法的建立与应用(大会编号:PP0083)
丁型肝炎病毒(HDV)作为一种缺陷病毒,其感染与复制依赖于乙型肝炎病毒(HBV),HDV与HBV共感染可加速病毒性肝炎进展。本研究基于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关联蛋白(CRISPR-Cas)系统,建立了一种可同步检测HDV RNA与HBV DNA的双重检测方法。通过比对HDV与HBV的保守序列区域构建质粒,分别设计并筛选用于HDV RNA扩增的逆转录重组酶介导扩增(RT-RAA)引物对、HBV DNA扩增的重组酶介导扩增(RAA)引物对及对应的CRISPR衍生RNA(crRNA),优化反应条件后成功构建基于CRISPR-Cas13a(靶向HDV RNA)与Cas12a(靶向HBV DNA)的新型检测体系;通过荧光法与“消线法”试纸条评估方法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并收集临床HDV/HBV感染样本,以逆转录定量PCR(RT-qPCR)及微滴式数字PCR(RT-ddPCR)为金标准验证检测效能。RT-RAA-CRISPR-Cas13a对HDV质粒及阳性样本的检测灵敏度均为10拷贝/μL,RAA-CRISPR-Cas12a对HBV质粒及阳性样本的灵敏度达1拷贝/μL;双重检测体系对HDV/HBV质粒及阳性样本的灵敏度均为10拷贝/μL,且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戊型肝炎病毒(HEV)等无交叉反应;临床验证显示,双重荧光法与试纸条法对HDV RNA和HBV DNA的检出率分别为70%与65.7%,与RT-ddPCR结果高度一致。本研究开发的CRISPR-Cas13a/Cas12a双重检测体系兼具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操作便捷性,可精准同步检测HDV RNA与HBV DNA,为HDV/HBV共感染的早期诊断、抗病毒药物选择及疗效动态监测提供了高效技术工具。
研究二
基于CRISPR 技术“一锅法”反应体系靶向戊型肝炎病毒RNA实现POCT检测(大会编号:PP0328)
戊型肝炎病毒(HEV)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病原体,对公共卫生和动物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然而,HEV在很大程度上被公众所忽视,且HEV RNA 的检测率还不足以满足临床需求。本研究利用CRISPR/Cas13a技术,结合RT-PCR和RT-RAA扩增技术,开发了一种高灵敏、特异且便携的HEV RNA检测方法,同时纳入了154例HEV感染患者和74例动物样本的进行验证。结果显示,CRISPR/Cas13a与RT-PCR联用可提升实验室诊断准确性,而与RT-RAA结合的“一锅法”试剂盒适用于现场快速筛查。该方法可检测HEV-1、HEV-3和HEV-4基因型,检测限达1拷贝/μL,特异性100%,优于传统RT-qPCR。“一锅法”检测仅需35分钟,操作简便,减少污染风险,适用于大规模筛查。该研究有效实现了HEV感染的即时检测(POCT),为临床诊断和动物监测提供了高效、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对全球HEV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三
DDX3X通过调控CD36介导肝细胞脂质积累促进小鼠肝脏再生的机制研究(大会编号:PP1137)
肝脏独特的再生能力在肝切除术后恢复及肝病治疗中起关键作用,而肝细胞内脂质动态平衡在再生进程中的调控作用尚待深入阐明。临床动态监测显示肝切术后患者血清DDX3X水平呈现时序性下降。通过构建C57/6J小鼠三分之二肝切除模型,结合CRISPR/Cas9/Cre-LoxP技术构建肝细胞特异性DDX3X敲除(DDX3XΔhep)小鼠,发现野生型小鼠术后肝脏DDX3X表达呈现先升后降的动态波动,DDX3XΔhep小鼠相较于对照组表现出显著增强的肝脏再生能力,同时肝脏脂质水平显著增加。转录组学分析揭示DDX3X缺失可激活脂肪酸摄取通路,其中CD36作为关键脂肪酸转运酶表达显著上调。下调CD36可显著逆转DDX3XΔhep小鼠的肝脏脂质积累,并抑制肝细胞增殖标志物Ki67阳性率。实验证实DDX3X通过负向调控CD36介导的脂肪酸摄取,在肝脏再生过程中形成“脂质积累-细胞增殖”的正反馈。该研究不仅阐明DDX3X-CD36通路在肝脏再生中的关键调控作用,更为优化患者肝切术后恢复策略提供了新的分子干预靶点。
研究四
DDX3X质-核转位通过内质网应激促进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机制研究(大会编号:PP0872)
免疫介导性肝损伤是自身免疫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等肝脏疾病的共性病理特征。本研究聚焦X连锁DEAD盒解旋酶3(DDX3X)在免疫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具体机制,通过构建刀豆蛋白A(Con A)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模型,结合肝细胞特异性DDX3X敲除(DDX3XΔHep)小鼠及衣霉素(TM)诱导的内质网应激(ERS)模型,阐明其关键作用及机制。研究显示,Con A刺激下肝细胞DDX3X表达显著上调并发生胞质-核转位;DDX3X缺失有效缓解肝损伤并抑制肝组织ERS激活。4-苯基丁酸(4-PBA)通过下调DDX3X发挥肝保护作用,而过表达DDX3X可拮抗该保护效应。机制研究表明,揭示核转位DDX3X通过增强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基因转录,驱动ERS介导的细胞凋亡。此外,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HBV-LF)及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肝组织呈现DDX3X核转位特征,其血清DDX3X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动态监测显示持续下降者预后更佳。该研究不仅阐明DDX3X调控ERS介导细胞凋亡在免疫性肝损伤中的具体分子机制,而且提出血清DDX3X动态监测可作为免疫性肝损伤患者的预后评估指标,成为治疗免疫性肝损伤的新型靶点。
研究五
线粒体转录因子A在对乙酰氨基酚诱导急性肝损伤中的关键作用研究(大会编号:PP0561)
APAP诱导的急性肝损伤(AILI)是急性肝衰竭最常见的原因,而线粒体功能障碍在AILI的发病机制中起主导作用。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是维持线粒体功能稳态的重要标志物,但其在AILI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TFAM在AILI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调控分子机制。我们通过过表达TFAM和敲低DEAD-box RNA解旋酶3X(DDX3X)来检测TFAM和DDX3X在AILI中的作用。结果显示TFAM在AILI患者中表达水平明显降低。TFAM过表达缓解了肝损伤和线粒体功能障碍。同时,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预处理可通过上调TFAM的表达缓解AILI。此外,DDX3X在AILI小鼠和细胞模型中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且干预DDX3X不仅改善了APAP诱导的肝损伤,还促进了TFAM与其上游调节分子核呼吸因子2(NRF-2)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的激活。细胞实验与动物实验结果一致。因此本研究表明肝脏TFAM表达降低在AILI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该作用受DDX3X-PGC1α-NRF2信号通路调控。
研究六
DDX3X-GSK3β相互作用调控小鼠肝脏再生及对乙酰氨基酚诱导肝损伤的恢复(大会稿件号:EP0463)
药物性肝损伤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健康问题,其中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占大多数病例。尽管APAP诱导肝损伤的机制已得到广泛研究,但对此类损伤后肝脏恢复的机制仍知之甚少。因此,本研究探讨了DDX3X在APAP诱导急性肝损伤后肝脏恢复中的作用。APAP处理小鼠24小时后,DDX3X缺失可显著减轻肝损伤,包括血清ALT和AST水平降低,同时增殖标志物PCNA和Ki67表达增加。体内外实验均证实,DDX3X缺失通过促进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Ser9位点的磷酸化,显著抑制其活性,进而激活Wnt/β-catenin和MAPK信号通路。AML-12细胞的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共沉淀实验表明,GSK3β与DDX3X在细胞质中共定位,且两者相互作用在APAP处理过程中逐渐减弱。这些研究结果表明,DDX3X缺失可促进GSK3β Ser9位点的磷酸化,从而增强下游通路激活、加速肝脏再生并减轻APAP诱导的肝损伤。这一发现揭示了DDX3X作为治疗AILI的潜在新型治疗靶点。
来源:佳音健康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