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无招”三进阿里:不加微信,请加我钉钉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2 20:49 2

摘要:3月31日,阿里巴巴(09988,以下简称“阿里”)拟收购跨境电商公司两氢一氧(杭州)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HHO”)的消息插着翅膀,飞速传遍互联网江湖。

烟花三月,杭州正是草长莺飞时节。

3月31日,阿里巴巴(09988,以下简称“阿里”)拟收购跨境电商公司两氢一氧(杭州)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HHO”)的消息插着翅膀,飞速传遍互联网江湖。

在阔别阿里近四年后,阿里旗下钉钉创始人“无招”即将三进阿里,重回其朝思暮想的钉钉怀抱。

人还是那些人,江湖却略有点不似当年的江湖。

与前两次的“一身轻”不同,无招此次回归,其肩上的担子着实不轻。AI遍地狼烟,阿里CEO吴泳铭业绩会上承诺3年投入3800亿元。钉钉AI化,探索AI技术与办公场景的深度融合,并承担起阿里AITo B(面向企业级)的“入口”,阿里最懂社交的无招,即便不是重起炉灶,其被各界寄予的厚望,无异于第四次阿里创业。

事不过三

算上这一次,无招已是三进“宫”(阿里)。

1999年,陈航(“无招”原名)加入阿里实习。当年的6月28日,马云和吴泳铭等“十八罗汉”创立阿里。雷峰网报道称,无招本有成为“罗汉”的机会,但偏偏两年后,他决定赴日本工作,因此错过了阿里上市的造富神话。

11年后的2010年,无招当年阿里实习期间的“老板”——阿里内部人称“吴妈”的吴咏铭——召唤无招重新加入阿里,负责淘宝搜索“一淘”开发。

一淘早期主打全网比价和优惠导购,试图成为电商流量入口‌。但作为阿里系产品,其比价功能客观上反而为京东(09618)等阿里“友商”做嫁衣导流,导致内部利益冲突‌。

后期,一淘逐渐弱化比价功能,转向返利和导购,过度依赖“集分宝”,但积分又仅限淘宝体系内使用,且返利到账周期长,需要16-21天,用户体验远不及直接折扣或现金返利平台‌。

2015年后,电商平台转向App主导,数据接口封闭化。一淘难以实时抓取全网价格信息,导致比价结果滞后或不准确‌。同时,随着电商竞争白热化,电商促销玩法(如秒杀、用券)频繁变化,一淘的技术体系难以实时更新,用户点击后常出现“失效链接”,导致用户口碑和信任度下降‌。

当然,一淘还有自身模式的“囚徒困境”:坚持中立比价,可能损害阿里系商家的价格优势;若倾斜内部资源,则失去公信力‌,难以吸引用户为阿里导流。

基于上述种种,无招的第一次阿里创业逐渐失去“存在感”。

也是看清了上述大势,陆兆禧担任阿里CEO的第四个月,无招于‌2013年9月‌正式接掌“来往”业务,主导其战略方向。彼时的阿里,将来往定位为“对抗微信”的核心社交产品,阿里创始人马云称“要人给人,要钱给钱”,投入大量资源支持来往发展。

但诞生于2011年1月的微信,2012年‌推出“朋友圈”,用户社交互动场景得到拓展;‌2013年又新增“微信支付”“公众号”等核心功能,逐渐从通讯工具转型为综合性服务平台‌。

2013年也是微信的全面普及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功能升级,微信用户规模突破3亿,其“熟人社交+生活服务”的生态模式成功打破传统通讯工具边界‌,成为国民级应用。

而来往试图直接对标微信,主打熟人社交,但未挖掘出差异化需求,在用户已习惯微信社交生态的前提下,来往吸引用户迁移‌的成本高、难度大。且来往试图整合淘点点、一淘火眼等阿里服务,功能堆砌导致产品臃肿、社交属性被弱化‌、商业味较浓,进一步影响了新用户体验,增加了拉新难度。

2014年4月,无招建议转向企业通讯(即后来的钉钉雏形)方向,但由陆兆禧、吴泳铭、汪海组成的“三人委员会”意见不统一,决策机制拖累效率,责任分散影响执行。

也是在此背景下,“屡败屡战”的陈航开始大量走访中小企业,研究钉钉的产品定位和规划。

雷峰网的报道称,无招调研时,同事依岱在杭州文三路百脑汇电脑城买电脑的同学史楠,给其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工作和生活信息太繁杂,沟通工具总是在QQ、微信、邮件、电话和短信中切换,希望有一个统一的工作平台;第二,阿里巴巴能不能将内部的高效企业管理系统简化后,免费提供给中国中小型企业用,提高中小型企业的管理水平。

这两点建议让无招眼前一亮。

2014年9月,无招推出了钉钉的第一个内测版本。考虑过“一丁”“火聊”等名字后,无招最后为其命名为“钉钉”,取“板上钉钉、言之凿凿”之意。

2015年1月,钉钉 1.0 版本发布会在北京中关村3W咖啡馆举行。钉钉团队50多人全部到场,阿里高管无一到场站台。彼时,纵然是阿里内部,也并无多少人知晓钉钉,直到4个月后的2015年5月,马云忽然来看望钉钉团队。

原来,“马老师”参观复星集团时,听对方说,阿里有款叫钉钉的产品,帮复星集团解决了不少管理问题;复星还提出要收购钉钉。

得到马云的关注和支持,钉钉当月就成立了事业部。

“事不过三”,无招在阿里的第三次创业,终于在一淘和来往的不温不火后,在钉钉这里“守得云开见月明”。

“拿”金挂印

钉钉火了。

因为较好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考勤、日常管理等,2017年末,钉钉宣布注册用户超过1亿。

2019年6月30日,钉钉用户数突破2亿,企业组织数突破1000万。钉钉力挫纷享销客、企业微信等,成为国内企业级服务市场“领头羊”。

给力的业绩表现,也让钉钉团队连续获得阿里内部4分的年度绩效评价。在阿里,代表着卓越绩效的4分不仅难得,更毋庸说连续获得。

但命运的齿轮悄悄转动。阿里集团高层的变动,也让无招距离挂印而去的日子越来越近。

2019年9月10日,马云退休,逍遥子张勇正式接任阿里董事会主席。在此之前的6月,时任阿里CEO的张勇发布内部信:钉钉进入云智能事业群,无招向集团CTO兼云智能事业群总裁“行癫”张建锋汇报。

钉钉失去独立地位,期望独立分拆上市的创业梦想内部折戟。

2020年,“云钉一体”被提出,阿里云提供底层技术与平台,钉钉负责应用层的产品创新。同年9月,钉钉升级为大钉钉事业部,与阿里云全面融合,确保“云钉一体”战略全面落地。无招“明升暗降”,调任张勇助理。

彼时的阿里云,表面上看来,正在国内云市场上大杀四方。2020年四季度,阿里云在中国云服务市场份额高达40.3%,稳居行业第一‌。但仅仅不足两个季度,2021年5月‌,阿里云就被曝失去字节跳动(以下简称“字节”)这一核心客户,后者因海外TikTok业务数据合规压力,终止在阿里云上的数据存储合作,并将部分业务迁移至亚马逊(AMZN)云(AWS)。

更糟糕的是,随着字节旗下抖音直播业务的风生水起,字节旗下的火山云于2020年开始对外提供服务。(详见财中社《火山云Vs.阿里云:大模型的两个云玩家》

这也即是说,阿里不仅在电商业务上被后起之秀拼多多(PDD)、抖音电商等蚕食;在云服务这一重要阵地,阿里云同样不仅失去字节等大客户,还面临字节旗下火山云的进一步“挖角”。

这也是阿里时任CEO张勇当年整合阿里云和钉钉的大背景。而连行癫都无法抵制,特别希望带领钉钉“单飞”的无招,更无法不服从阿里的整体利益。

也是在此背景下,体面离开阿里,似乎成为各方妥协下无招的最佳选择。

最后的结果是,阿里明面上不参与无招带走钉钉部分核心团队,创立HHO;但吴泳铭作为创始人的元璟资本,以初始估值30亿元参与HHO融资,从而可以确保与无招、阿里仍有沟通余地;马云夫人张瑛也通过投资HHO的方式增加了一重情感联系,成为保全各方面子又有商业前景的最佳解决方案。

在圈内,元璟资本被称为“原阿里高管创业俱乐部”,被投公司多为阿里背景创业者,比如原 UC 创始人何小鹏的小鹏汽车(09868)、原阿里云高管王学集创办的涂鸦智能(02391)等。

技术派归来

在离开与归来的话题上,无招不是阿里的“唯一”,但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之一。

2023年11月29日,拼多多(PDD)市值首超阿里巴巴。阿里员工在公司内网发帖称“此刻难眠”。

没想到的是,马云也以阿里合伙人身份跟帖参与讨论,称“坚信阿里会变,阿里会改,所有伟大的公司都诞生在冬天里。AI电商时代刚刚开始,对谁都是机会,也是挑战。”

事实上,因为抖音和拼多多的“分食”,曾经“打着望远镜找不到对手”阿里,变革早就暗流涌动。

2023年3月28日,阿里启动了被视为“最重要的一次组织变革”,时任阿里“一把手”张勇将阿里拆分成“1+6+N”结构,即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菜鸟、国际数字商业、大文娱等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

但3个月不到,2023年6月20日,阿里就闪电换帅。张勇宣布,将于同年9月10日卸任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由集团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出任集团董事会主席、吴泳铭出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CEO。

而在工号004、阿里首席程序员吴泳铭接手阿里CEO后,“用户为先、AI驱动”被明确为阿里的最新战略。(详见财中社《阿里吴泳铭:AI“捕猎者”》

随后,众多技术背景高管陆续担任阿里各BU要职。

2024年3月,从逍遥子张勇手里接任阿里CEO约4个月,吴泳铭发布内部信宣布:阿里本地生活集团高管调整,俞永福卸任,吴泽明出任饿了么董事长,韩鎏出任饿了么CEO。(详见财中社《应对外卖新“三国杀”变局,饿了么董事长兼任CEO》

《财中社》注意到,吴泽明拥有深厚的技术背景,曾担任阿里本地生活集团CTO,在技术研发、系统搭建及推动平台数字化进程等方面贡献突出。在他的推动下,饿了么在配送调度算法优化、用户端体验提升等方面取得进展,例如优化配送路线规划,提高配送效率。

2024年11月21日傍晚,吴泳铭发布全员邮件,宣布阿里成立电商事业群,整合国内外电商业务,包括淘天集团、阿里国际以及1688和闲鱼两个战略级创新业务。蒋凡担任电商事业群CEO,向吴泳铭汇报。(详见财中社《蒋凡的“救赎”》《阿里备战,蒋凡归来》

1985年出生的蒋凡,毕业于复旦大学计算机系,因阿里收购其移动开发者服务平台——友盟,而加入阿里。2014年开始,蒋凡着手推进手机淘宝App(以下简称“手淘”)的功能研发,带领团队建构了手淘内容体系,实现并打造集商品、交易、分享、互动、视频、直播于一体的“消费类媒体平台”。

这次,则是无招。而且,无招回归阿里的时间本应更早。

2023年中,业内已有传闻称阿里将收购陈航创立的HHO。钉钉2023年生态大会上,无招出现在会场,进行开场演讲,更引发无招回归猜测。雷峰网彼时报道称,吴泳铭(吴妈)参与到了这起收购案中。但后来由于双方诉求不一致,阿里给出的报价或低于HHO投资人预期,导致收购未能推进。

通过并购,将离开公司创业的中坚收归公司,其实是TMT公司常见手法。

2024年10月,‌谷歌(GOOG)以27亿美元完成对Character.ai的收购,其主要目标即是获得Character.ai创始团队及技术资源‌。该团队由Noam Shazeer和Daniel De Freitas创立,两人此前均为谷歌资深员工,但因谷歌拒绝发布其开发的AI聊天机器人而离职创业‌。

没有无招的钉钉

2020年9月27日晚间,阿里云智能事业群发布全员邮件,公布最新的“云钉一体”战略。

原钉钉事业部、阿里云视频云团队、阿里云Teambition团队、企业智能事业部宜搭团队、政企云事业部、数字政务中台事业部、乌鸫科技部分团队,加入新成立的大钉钉事业部,全面融入阿里云智能事业群。在大钉钉事业部内,新成立“智能协同与视频云事业部”,主要进行企业智能协同场景的产品研发;新成立“行业钉事业部”与“政务中台事业部”,聚焦于行业解决方案及生态开放能力打造,为客户提供专属化服务。

钉钉借此完成了人事洗牌和战略转向。

“阿里云要做高收入,钉钉要做大规模,二者合并后本质上很难两者兼顾。”一位钉钉前员工如是说。

一语成谶。

尽管阿里云和钉钉在2020年合并后,阿里做了不少努力让双方团队融合。管理层面,阿里云调任数位高管接管钉钉,原阿里副总裁、企业智能事业部负责人叶军接任钉钉CEO;阿里云产品解决方案负责人陈丽娟(浅雪)则作为“行业钉事业部”与“政务中台事业部”负责人。

而在业务和产品上,双方都进行深度绑定。云钉一体战略后,钉钉从原来单纯的打卡、考勤、沟通软件,升级为企业应用平台,确立低代码战略做PaaS层,并把合作伙伴生态做大。

阿里云也给钉钉带来了不少大客户。2022年钉钉组建大客户事业部,对标阿里云的A100目标,定下了A1000计划,主攻大企业客户。叶军也曾表示,云钉一体后,阿里云和钉钉的双付费用户,已经达到30%的增速。2000人以上的企业组织,贡献了钉钉近1/3的活跃度。

但36氪报道称,双方的融合其实一直都没有完成。2022年,有阿里云员工表示,两边的销售界面一直以来都没有统一。阿里云的销售可以在卖云的同时卖钉钉,但给大客户卖云客单高,SaaS软件客单价还是比较低,阿里云销售卖钉钉的动力并不强。

而相比于阿里云的成长承压,钉钉在叶军带领之下,商业化进程增速其实不错。2022年9月,叶军就表示,钉钉核心产品营收增速比例超过三位数。

为了“给行业一些信心”,2024年11月,钉钉披露了核心商业化指标。2025上半财年(阿里2025上半财年为2024年4月1日-9月30日),钉钉ARR(Annual Recurring Revenue,年度经常性收入,也指软件订阅收入)突破2亿美元。按1:7.1汇率折算,2亿美元约合14.2亿元。

整个2025财年(2024年4月1日-2025年3月30日),钉钉的软件订阅年化收入有望突破4亿美元,约合28.4亿元。年化收入是软件公司常用收入统计方式。因为客户按年/季/月订阅,通常可用半年收入×2、当季收入×4推算全年收入。钉钉除了软件订阅,还有平台应用抽佣、硬件接口收入。如果统计三块收入,钉钉的收入会更高。

钉钉预计将在2025年实现盈亏平衡。叶军表示:“以前钉钉靠集团输血才能生存,靠输血才能活的公司是不健康的。我们必须要像一家正常公司一样独立运作,这样才能够走得更远。”

但钉钉商业化的向好,并未带来阿里预期中的“云钉一体”双丰收。

IDC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IaaS市场上,谷歌云的市场份额为6.1%,攀升至第三;而阿里云的市场份额为5.2%,排名第四。这标志着谷歌云在全球云计算IaaS市场份额上超越了阿里云。

财务显示,2020年Q3,阿里云营收增速62%;2021年Q3,增速下降到33%;2022年Q3,增速首次降到个位数,只有4%。

这或许也是吴泳铭确认接手CEO后,全面解绑“云钉一体”的决策依据。2023年8月份,钉钉从阿里云剥离,不再由阿里云智能分管,而是由阿里直管。探索三年的“云钉一体”战略一朝归零,无招回归的最大障碍已扫除。

阿里更需要无招

在HHO,回归并非共识。

“那段时间,HHO的团队分成三派,一派是从阿里出来的创业者,他们不想回去;也有一派回不回无所谓的,第三派希望回去的都是职场新人。”HHO一名管理层人士表示。

但对准备三年投入3800亿元、重注AI的吴泳铭和阿里来说,阿里需要更AI化的钉钉,而钉钉AI化需要无招。

尤其是2025年,阿里在AI应用领域已经开始重点发力。3月13日,阿里巴巴宣布推出AI旗舰应用“新夸克”,在C端用户侧引发了巨大反响。 阿里显然不能让钉钉在 To B 侧落后于人。(详见财中社《杭州“野生代言人”和飞书:“网二代”狭路相逢在AI》

从行业视角看,国内协同办公市场规模增速正在逐渐放缓,飞书、企业微信、百度如流、华为WeLink等竞争对手不断进场,这些都给钉钉造成了直接的市场压力。

此外,更重要的难点是, AI技术已然开始对传统办公软件提出挑战,如何让已经存在10年的钉钉找到新的PMF(产品市场匹配度),这或许是一道更难解答的问题。

在 To B领域,吴泳铭曾将钉钉列为阿里AI战略中的典型。“集团另一块非常重要的 To B 资产是钉钉。在我们看来,未来在企业端会有非常多用 AI 重塑企业内协作、协同的场景和机会。”

这也不是吴泳铭第一次对外表态钉钉之于阿里的战略意义。早在2023年11月,他第一次以阿里CEO 身份亮相阿里财报电话会时,就将钉钉与 1688、闲鱼、夸克一起列为阿里巴巴第一批战略级创新任务。“钉钉因为 AI 时代的到来,将获得前所未有的想象力。”

与叶军的商业化能力相比,陈航的产品创新和规划,显然对钉钉当下的AI转型更重要。

作为钉钉创始人,陈航对钉钉最主要服务的中小企业产品和用户需求,有更独特的理解和洞察力。在市场竞争加剧和AI技术冲击下,重掌钉钉的无招,将带领钉钉去向何方;钉钉AI化将带给阿里AI战略怎样的想象空间,一切都从3月31日的收购消息宣布而开始。

招聘网站显示,陈航创立的HHO目前还在招聘,开放岗位达 50 个之多。

其中5个岗位由陈航亲自招聘,包括商品供应链总监、资深产品经理/运营乃至交互视觉设计专家等。招聘网站显示,陈航“本周活跃”,他至少在过去一周内仍在面试应聘者。

对很多被迫离开大厂的明星创业者来说,离开时,胸中一定是有块垒的,甚至会成为再次创业的源动力。但无招是幸运的,命运给了他重来一次的机会,在这个折腾的过程中他看过了多少天地,见过了多少众生,是否既看清楚了自己,又消除了心中的块垒,目前尚未可知。

而在过去面对媒体、拜访者加微信的请求时,陈航一贯的说辞是:不加微信,请加我钉钉。

现在,钉钉的新时代重启了。

来源:财中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