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知青在宜丰:种在红土地上的青春记忆!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2 20:42 2

摘要:孙骢到宜丰县新庄公社新庄大队插队的时候还不到17岁,一晃四十八年过去了。当年逾花甲的她回首在江西插队这段往事时,仿佛再一次吮吸到了那来自泥土里的芬芳。是的,她的知青岁月里写满了种在红土地上的青春记忆。

孙骢到宜丰县新庄公社新庄大队插队的时候还不到17岁,一晃四十八年过去了。当年逾花甲的她回首在江西插队这段往事时,仿佛再一次吮吸到了那来自泥土里的芬芳。是的,她的知青岁月里写满了种在红土地上的青春记忆。

远离家乡和父母,踏上一片陌生的土地,这对于孙骢来说是始料未及的。当她的身影出现在农场、田野、荒地、山林,她知道自己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完成了从学生到农民的转变,只有双手才能改变命运。

离开上海去江西的那一天,上海火车站广场红旗飘扬,人山人海,大家敲锣打鼓欢送这些上山下乡的知青,当时车站的广播里不停地播放《好儿女志在四方》这首歌,父母亲在站台上为孙骢送别,他们千叮咛万嘱咐:要好好听老乡的话,要学会与老乡相处。随着“呜”汽笛一声长鸣,列车缓缓启动,孙骢挥泪告别上海。

当时,上海市政府对上山下乡知青限购每人一顶蚊帐、一床毛毯、一个竹篓热水瓶,一双解放鞋。孙骢就是带着这些简易的行李,满怀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理想来到江西的,她明白自己即将面对的是农村生活的艰辛和困苦。

孙骢到新庄大队朱家村的那一天是1970年4月6日。他们一起来的知青二女一男,都是上海金陵中学的。初来乍到,就有一件事让孙骢心生感动:老表们为了解决知青的住宿问题,特意腾出了生产队里最好的房子。这是一栋原先堆放谷子的仓库,木地板的,冬暖夏凉。

很长一段日子,孙骢在一个叫姚祥芳的人家搭膳。这是一个淳朴善良的好人家!一家人都非常关照孙骢,把她当做他们家的亲人一样。他们一日三餐都是预先帮孙骢盛好满满的一碗饭,还用饭勺压紧,生怕她客气不好意思去盛第二碗饭;他们又担心孙骢腼腆,不敢多夹菜,总是时不时地帮她夹菜,每一餐都把好点的菜摆在饭桌上离孙骢最近的位置。他们担心孙骢对农村的粗茶淡饭吃不习惯或是难以下咽,经常搞些腊肉、小河鱼、咸鱼干之类的荤菜给她解解馋。记得每逢端午节,他们还会特意为孙骢这个“姚家的女儿”单独准备一袋子节日食品,里面有:油果、艾团、鸡蛋、粽子。姚祥芳常对孙骢说:“小孙啊,你一个城里姑娘来农村受苦了!”孙骢知道他们已经把自己这样一个异乡人当做了自家人!姚祥芳还时常叮嘱孙骢:“小孙啊,这里就是你的家,我们都希望你能长得白白胖胖的才好……”每当孙骢听到这些肺腑之言,她的眼泪都会不由自主地掉下来。孙骢知道,姚祥芳一家对她恩重如山。直到现在孙骢还与姚祥芳家保持通讯联系。

在生产劳动中,老表们都十分关照孙骢。尽管孙骢主动要求和老农们一样参加劳动,但起初他们不让她下田,只是安排孙骢抛秧、送茶水。在双抢的时候,生产队长又担心她吃不了这样的苦,特意安排孙骢到菜地里、花生地里锄草。

插队的岁月里,知青们既体会到了老表们无私的关爱,同时也感受到了他们谆谆教导和宽容。记得有的知青去老表菜地里偷菜,把老表的韭菜都连根拔起。老表发现后没怎么责骂知青们,而是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这些城里的孩子啊,要吃菜随便来摘,不要糟蹋了就行。”还有的知青晚上去西瓜地里偷西瓜。瓜农对知青们说:“想吃西瓜不要晚上来,黑灯瞎火的!白天来,我送给你们吃。”

收到来自上海的第一封家书的那一天,孙骢热泪盈眶。她知道思乡的情感早已在心中泛滥,她有多少话要向远在黄浦江畔的亲人们诉说: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在江西很好,这里也有我最亲最亲的人……

每逢过年回上海,孙骢都会采购些肥皂、棉绸、大白兔奶糖、压缩固体酱油之类的物品作为礼物带给朱家村的每户人家。

1979年初春孙骢返城,在上海轻工机械厂工作直至退休。

回望在江西插队九年,孙骢饱含热泪,那一片红土地是她辛勤劳动、艰苦生活、努力拼搏的地方。无论身处何处,处境如何,孙骢都忘不了关爱过她的江西老表,是他们用宽广的胸怀接纳了自己。是他们在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言传身教,使孙骢懂得了爱的真谛。让世界充满爱,也成为了孙骢的人生信条。

弹指一挥间!知青岁月的酸甜苦辣常常在孙骢的梦中出现。孙骢知道,穿越数十年的风雨,在灵魂深处,她对红土地、对新庄朱家村的眷恋越发浓烈。

作者简介:丁群,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2015年江西省青年作家改稿会学员。作品在《北京文学》《名作欣赏》《诗潮》《长江丛刊》《散文百家》《散文选刊》《参花》《诗江西》等文学刊物发表;有诗集《耶溪》散文集《岭上白云》等出版发行;作品入选多个选本。

来源:是历史君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