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时间过得真快,明天就是2025年4月4日了,太阳将到达黄经15度,意味着我们即将进入清明节气。清明节气会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交节,今年清明交节的具体时间为2025年4月4日20点48分21秒,农历三月初七,乙巳年,庚辰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时间过得真快,明天就是2025年4月4日了,太阳将到达黄经15度,意味着我们即将进入清明节气。清明节气会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交节,今年清明交节的具体时间为2025年4月4日20点48分21秒,农历三月初七,乙巳年,庚辰月,癸卯日。进入清明节气,随着降雨量的增加,主要以濛濛细雨为主,万物将被其滋养,使得草木更加葱郁,花朵更加绚烂,自然界充满着勃勃生机。
什么是清明?
《晋书·礼志》中提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净,故谓之清明。”《周礼·春官·司春》又云: “凡春三月,其日在清明之间,百姓以时服祭祀于郊,然后耕田。”
春分节气后的十五天,北斗七星的斗柄会指向天干“丁”位(南方),这就是清明交节的时间。进入清明后,阳光明媚,草木萌动,自然界散发出一种清新与明净的景象,故得名“清明”。其次,清明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更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唯一一个以节气命名的节日,民间称之为“清明节”。在古代,每当到了清明节当天,人们会穿着节日服饰去郊外进行祭祀活动,如扫墓祭祖,随后开始春耕。由此可以看出,清明是一个包含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的节气(节日)。
在道教文化中,二十四节气每两个为一组,共分为了十二组,正好对应着十二种卦象,以此反映自然界中的阴阳变化。在《周易》中,清明对应的是64卦象中的“ 泽天夬卦”,卦象为 上兑(泽),下乾(天),这种卦象预示着阳气渐盛,阴气即将消失,象征着自然界阳气上升、阴气衰退的气候特点。
清明的天气特点
俗话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进入清明节气,农作物也进入了关键的播种、出苗期,此时天气情况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着一定的影响,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南北地区此时的天气特点有着一些差异。例如,对于北方来说,进入清明节气,降水依旧较少,多以晴天为主,虽说白天暖意明显,但多地昼夜温差较大,早晚出行仍需添衣保暖,还要谨防“倒春寒”天气现象。对于南方地区来说,进入清明后降雨明显增多,但雨量不会太大,多为小到中雨,南方大部分地区的天气已经相对稳定,很少会出现大幅度的降温天气。
今年的清明节气不仅是“三月清明”,同样还恰逢旧俗中的“凶日”。
什么是“三月清明”?
清明交节的时间虽说在阳历的日子比较固定,但在农历的时间会有较大的波动,主要是受农历“置正”的影响,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风俗通义》又有记载 :“清明者,二月节也......”可以看出清明交节的农历时间分为“三月”和“二月”,因此就有了“二月清明”和“三月清明”的说法。
老话说“二月清明寒风至,三月清明暖风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清明交节的农历时间在二月份,那么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这预示着清明期间的天气就会比较寒冷,很明显是“倒春寒”天气,需要注意做好防寒保暖措施;相反,如果清明交节的农历时间在三月份,那么这预示着清明期间的天气会比较暖和,但也要注意昼夜温差变化,无论是出游踏青,还是扫墓祭祖,最好带一件薄外套,以防气温骤降。
那么,为什么又说今年的清明是“凶日”?
古人每当遇到一些大事之前,都会提前选择一个好日子进行,这种“挑日子”的习俗就是我国的择吉文化,例如结婚论嫁、动土添土、迁宅安床等都会择日而行,图个平安、吉利。在民间最常用的择吉方法就是“建除十二日”,这是由十二个不同含义的日子组合而成的择吉方法。明日农历三月初七清明交节,根据“建除十二日”择吉推算为“闭日”,其中“闭”有着闭塞、关闭的意思,提醒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学会适当的变通,不能一味的墨守成规,这样事情才不会止步不前。因此,今年清明节气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就要格外注意,下面我们赶紧了解一下吧。
清明节最核心的主题就是“扫墓祭祖”,这个习俗起源于古时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之后被民间纷纷效仿流传至今,体现了华夏民族的“孝之精神”。《论语》有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扫墓,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对逝去亲人、先祖的缅怀与追思。在清明节这一天,大部分的人们都会踏入返乡的旅程,前往先人的安息之地,献上鲜花、香烛,表达内心的敬意与哀思。
然而,清明扫墓的时候,注意保暖的同时,更要注意避免穿一些花花绿绿的衣服。因为清明扫墓的气氛往往庄重、肃穆,而花花绿绿的衣服往往给人以轻松、活泼的感觉,会给别人一种对祭祀不重视的感觉。其次,花花绿绿的衣服比较显眼,很容易让人分心,难以沉浸在缅怀先人的情感之中。
那么,清明扫墓时应该穿什么衣服呢?一般来说,穿“素衣”最佳。素衣指的就是颜色素雅、庄重的衣服,例如黑色或白色,这样的颜色往往更能与庄重的气氛相契合。
清明扫墓祭祖的讲究还有很多,例如扫墓的时间讲究,“前三后四”、“前十后八”等;扫墓的穿衣讲究,不穿花花绿绿的衣服;扫墓的跪拜讲究,如“三跪三叩”、“三拜九叩”等。除此之外,供奉供品作为祭拜仪式最重要的一环,自然也有着不少的讲究,一般人们都会选择寓意吉利的供品,像事事如意的“柿子”、平平安安的“苹果”、长寿延绵的“桃子”等,这些供品都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当然,供品的选择除了其寓意上,还要尽量避免一些不新鲜的食物。
俗话说“心诚则灵”,供品的多少、价格的高低都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则是一颗真诚的心,如果供品选择一些不新鲜的食物,不仅是对逝者、先人的不敬,也违背了祭祀的初衷。先人虽已离世,但他们的精神仍被我们传递,供奉不新鲜的食物就如同以“虚情假意”对待先人,更难以谈及“孝道”传承。因此,供品一定要选择新鲜的食物,这样才能向先人表达我们最真挚的敬意与怀念。
清明时节还有很多关于“吃”的食俗,例如吃馓子、吃鸡蛋、吃枣花糕等,其中最为经典的莫过于“吃青团”的习俗。这个习俗可追溯至古代。相传,晋文公为纪念忠臣介子推,下令在寒食节禁火冷食。而青团,便是这寒食节中最受欢迎的食物,无需加热即可食用,既便捷又美味。随着寒食节与清明节的融合,吃青团的习俗也逐渐成为清明节特有的饮食文化。
青团的制作颇为讲究,需取鲜嫩的艾草,捣汁和入糯米粉中,再包裹上豆沙、芝麻等馅料,蒸熟后呈碧青油绿之色,清香扑鼻。但要注意,青团不宜吃得太多,因为清明时节虽说阳气初生,但此时人体的肠胃功能还未完全复苏,而青团是糯米制品,质地黏腻紧密,不易消化,如果过量食用很容易刺激肠胃,从而引发消化不良等不适。
总结,明日就是清明节气了,今年清明节气的时间较为特殊,不仅是“三月清明”,同样也是旧俗中的“凶日”,但这对于我们无任何影响,我们大致做一个了解即可。以上提到的“1不穿、2不供、3不吃”,这是清明节当天的一些习俗和讲究,不妨把“清明的生活经验”分享给身边的家人和朋友,让他们在生活中,身体康健如常青树,心灵宁静如春水潭,祝大家清明安康,福寿双全。
来源:生肖运势第一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