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合胞病毒春季高发,易“盯上”小宝宝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3 07:22 3

摘要: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哨点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第12周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表明,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人偏肺病毒等病原体检测阳性率,较前期有所回升,主要受影响的人群是14岁及以下儿童;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其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病原体,主

漫画/余宁山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张贻永 李良昂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哨点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第12周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表明,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人偏肺病毒等病原体检测阳性率,较前期有所回升,主要受影响的人群是14岁及以下儿童;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其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病原体,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和人偏肺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冬春季节高发,常见感染患者以婴幼儿居多。”通用技术航天医科湖南航天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李春花表示,眼下儿童呼吸道感染进入高发时期,其中合胞病毒感染的患儿居多,家长需做好防范。

春天气候无常,合胞病毒感染高发

“医生,我家孩子反复咳嗽,夜间还出现呼吸不顺畅。”湖南湘江新区5岁的阳阳(本文未成年患者均为化名),因“咳嗽4天、喘息1天”在湖南航天医院儿科就诊,肺部还可闻及痰鸣音。医生为其检查后,阳阳被诊断为支气管肺炎。住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患儿属于合胞病毒感染,医生给予止咳化痰、平喘等对症治疗,目前患儿病情明显好转。

李春花介绍,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为肺病毒科,它的病毒颗粒呈球形或丝状,外面有一层包膜。简单说,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一种带有包膜的球形RNA病毒,是导致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湖南的春天气候无常,早晚温差大,从儿科门诊和住院情况来看,儿童患呼吸道感染的占比较大,其中大多数是合胞病毒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与密切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即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时释放出的飞沫中含有病毒,他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即可感染。接触传播则是指病毒污染物体表面,如玩具、门把手等,他人通过触摸这些物体后再接触口、鼻、眼等部位,可能受到感染。

感染后的临床表现,初期为1至3天,症状类似普通感冒,包括鼻塞、流鼻涕、轻微发热(通常不超过38.5℃)。进展期为3至7天,咳嗽加重,出现喘息、呼吸急促,对于婴儿,呼吸频率可能超过50次/分,并可能出现三凹征,即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凹陷。少数患儿在危重期,可能出现口唇发绀、喂养困难、嗜睡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导致呼吸衰竭。合胞病毒感染引发的喘息,通常是持续性的,尤其在夜间更为严重。

典型症状:反复高热、喘息气促、精神差

2岁的女宝宝可可,因“咳嗽3天,发热2天”来湖南航天医院住院治疗。入院时,患儿咳嗽剧烈,伴咳黄色脓痰,偶尔可见痰中带血。家长反映,孩子前胸部疼痛,有反复高热,伴明显喘息、气促,精神、食欲差。

医生检查时,在患儿肺部可闻及较多湿罗音及喘鸣音。入院完善相关检查,提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有缺氧表现,病情危重。医生立即予以吸氧、抗感染、平喘、止咳化痰及清理呼吸道等治疗,患儿喘息、气促未得到缓解,考虑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导致重症肺炎。随后,医生给予其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加用糖皮质激素药等。一周后,患儿病情好转。

可可6个月大的弟弟在她住院后一天,也因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住进儿科,与姐姐同期进行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顺利出院。

临床常有家长咨询,呼吸道合胞病毒在外界环境能存活多久?李春花表示,呼吸道合胞病毒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并不强,对高温和消毒剂比较敏感,在55℃加热30分钟后就可以被灭活。在硬质物体表面(如桌子、玩具等)可存活数小时,但在纸巾等柔软物体上存活时间较短。酒精(70%乙醇)或含氯消毒剂,可有效杀灭呼吸道合胞病毒。

感染后如何应对,也是家长非常关心的。轻症患者(咳嗽、流鼻涕)可以居家休息,多喝水,避免疲劳,一般7至10天即可自愈。如果出现严重症状,如呼吸急促、困难和持续高热,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照护患者应注意,接触患者前后,要洗手或使用消毒剂消毒。避免照护人员同时照顾呼吸道合胞病毒患者和非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者,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虽然呼吸道合胞病毒患者不需强制居家隔离,但建议患者和照护人员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特别是婴幼儿和老年人。科学认识呼吸道合胞病毒,做好防护措施,就是保护自己和家人的最佳方法。

在病毒流行季节加强个人防护和监测

目前仍在住院的患儿小意,是6个月的女宝宝,因感冒的哥哥逗其玩耍,不久后出现了咳嗽、发热的症状,精神反应欠佳。起病的第二天,小意的家长就带其到医院就诊,被确诊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目前小意仍处于疾病进展期,医护人员告知家长,呼吸道合胞病毒对于密切接触者有传染性,陪护人员应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李春花表示,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下呼吸道感染,可能与肺功能受损、反复喘息和哮喘等远期并发症相关,应加强远期随访。婴幼儿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后,机体的免疫应答、神经调节机制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持续存在,导致气道超微结构的适应性重塑,都可能引起气道高反应性,这与患儿日后肺功能受损、反复喘息及哮喘的发生密切相关。一项纳入906例哮喘儿童的研究发现,2岁以下婴幼儿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与随后20年内的哮喘风险增加相关,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另一项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婴儿期感染过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儿童,5岁时哮喘患病率高于婴儿期未感染过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儿童。

目前我国尚无预防该病毒的相关疫苗,李春花提醒,高发季节要做好宝宝及家庭的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在触摸公共物品、打喷嚏或咳嗽后;保持家居环境的清洁,定期对家居用品进行清洁消毒,开窗通风;避免接触传染源,在病毒流行期间,避免带婴幼儿去人多拥挤的场所,如需外出,确保婴幼儿佩戴合适的口罩,并保持和他人的安全距离;增强免疫力,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规律作息,坚持运动,保持均衡的饮食,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在病毒流行季节,加强个人防护和监测,及时就医,是降低感染风险和并发症的关键。

来源:长沙晚报掌上长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