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万桶原油被迫停港,印度为何买俄罗斯石油,却不认俄船?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3 09:44 2

摘要:2025年3月27日,印度古吉拉特邦的瓦迪纳尔港外,一艘悬挂坦桑尼亚国旗的油轮“安达曼天空号”在距离港口仅一步之遥时被突然叫停。

80万桶原油被迫停港,印度为何买俄罗斯石油,却不认俄船?

2025年3月27日,印度古吉拉特邦的瓦迪纳尔港外,一艘悬挂坦桑尼亚国旗的油轮“安达曼天空号”在距离港口仅一步之遥时被突然叫停。

这艘载有80万桶俄罗斯原油的油轮,因“适航证书不符合印度标准”被拒之门外。

表面上看,这是一起因技术性文件疏漏引发的贸易摩擦,但深究其背后,却是印度在国际能源博弈中精心设计的一步棋。

自俄乌冲突以来,印度以低价大量购入俄罗斯原油,成为全球第三大俄油进口国。

然而,随着国际局势的微妙变化,印度正试图在低价红利与西方压力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

这一事件不仅折射出国际能源政治的复杂性,更揭示了新兴经济体在全球地缘博弈中的生存法则。

印度对俄罗斯原油的依赖始于俄乌冲突后的低价红利。

2024年,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占其进口总量的35%以上,达到170万桶/日,成为其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柱。

然而,印度的“捡漏”策略并非无风险。

西方对俄罗斯能源出口的制裁逐步升级,尤其是美国发起的“精准打击”,将矛头指向俄油运输链的保险、航运等环节。

印度虽“仅遵循联合国制裁”,实则暗中对标西方标准,通过技术性规则调整向俄罗斯施压。

此次“安达曼天空号”事件,正是印度策略的缩影。

虽然Andaman Skies 受到英国和欧盟的制裁,但并未被美国或联合国制裁,但其保险由俄罗斯本土公司承保,且船龄已超20年。

印度以“证书不合规”为由拒绝接收,既规避了直接对抗西方,又向俄罗斯释放信号:低价并非通行证,规则必须由印度主导。

这种“选择性合规”的背后,是印度试图在美俄之间维持战略模糊,既保障能源供应,又避免沦为制裁的连带受害者。

印度的规则调整绝非孤立事件,而是其能源战略系统性转向的一部分。

首先,对冲美俄关系缓和风险。

2025年初,美俄关系因特朗普上台出现缓和迹象,印度担忧俄罗斯可能减少对其折扣原油供应。

通过收紧油轮标准,印度既能施压俄罗斯维持优惠条件,也为转向中东、美国等多元化能源合作铺路。

其次,缓解国内经济压力。

卢布贬值和高利率打击了国内投资,使得运输和工业能源需求严重下降,印度试图通过规则倒逼俄罗斯提供更优惠的到岸价,甚至推动卢比结算,减少外汇消耗。

此外,印度信实工业公司三位消息人士称,鉴于美国宣布对从委内瑞拉购买原油的国家征收25%的关税,该公司决定暂停从委内瑞拉进口石油。

最后,为地缘谈判预留筹码。

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欲将受制裁的北极液化天然气售往印度市场,限制传统原油进口可迫使俄方在技术转让、股权分配上让步。

同时,印度借此向美国示好,以期在贸易谈判中获得更多回旋空间。

印度的“技术性拒收”策略,对国际能源市场产生了连锁反应。

对俄罗斯而言,运输链受阻迫使俄方加速构建“影子舰队”,并寻求中国、土耳其等新买家,但短期内难以弥补印度市场的缺口。

对全球市场,印度减少俄油进口可能导致国际油价波动,尤其是欧洲市场或面临更大供应压力。

这一事件还暴露了新兴经济体在能源安全上的困境。

印度试图以“多向结盟”平衡各方利益,但其政策摇摆可能削弱长期信任。

美国虽乐见印度疏远俄罗斯,却未放松对印贸易施压,印度的“走钢丝”策略能否持续仍是未知数。

“安达曼天空号”的漂泊,是国际能源政治的一个隐喻。

印度的选择既体现了新兴经济体在全球化裂变中的生存智慧,也暴露了其战略自主性的局限。

原油之下,规则与利益的博弈从未停歇。

未来,印度能否在低价红利与地缘风险间找到稳固支点,不仅取决于其外交手腕,更需直面一个根本问题:在多重规则交织的国际体系中,真正的“自主”绝非技术性规避所能实现,而是需要构建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与战略定力。

新华丝路:《俄罗斯石油行业简析》

来源:看看地球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