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第一,特朗普出手,太狠了,出海难办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3 12:08 2

摘要: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白宫发表声明称,特朗普宣布国家紧急状态,目的冠冕堂皇:以提高美国的竞争优势,保护美国主权,并加强美国国家和经济安全。

01

懂王出手了。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白宫发表声明称,特朗普宣布国家紧急状态,目的冠冕堂皇:以提高美国的竞争优势,保护美国主权,并加强美国国家和经济安全。

具体措施,除了对所有国家征收10%的“基准关税”,最引人瞩目的无疑是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

对欧盟的关税为20%,

对英国进口产品征收10%关税,

对瑞士进口产品征收31%关税,

对从印度进口的产品征收26%关税,

对韩国产品征收25%关税,

对日本进口产品征收24%关税,

对泰国产品征收36%关税,

对越南产品征收46%关税,

对柬埔寨产品征收49%关税。

事发之突然,力度之大,让这条新闻一下子冲到热搜第一。

这让我想起来,前两天写《国家出手,李嘉诚危险了》,在做全球布局,尤其是在东南亚布局的一些中国企业。

就比如,2019年,TCL花了4500万美元,在越南平阳省投建了新的智能电器工厂,如今能年产电视机700余万台。而截至今年,TCL已经深耕越南26年。

2023年,比亚迪投资17.5亿人民币,在越南富寿省建设一座汽车零部件工厂。而在此之前,比亚迪就已经投资33亿,在泰国建立了整车厂。

2024年4月18日,京东方投资20.2亿人民币,在越南建设了智慧终端二期项目。

隆基绿能在马来西亚古晋打造光伏全产业链基地,海尔的越南品牌AQUA,其洗衣机产品已经连续几年雄踞越南市场份额第一的宝座。

目前,已有超过300家中资上市企业在越南设立了生产基地,而中国制造业类型的上市企业总共才3000多家。

再加上之前就写过的希音把30%的产能转移到越南,把总部搬到新加坡,可以说,中国企业的出海,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东南亚,尤其是越南。

如此扎堆的“孔雀东南飞”,最主要原因是为规避美欧国家对中国征收的高昂关税。

如今,美国对越南征收46%的关税,越南的关税优势已经荡然无存。这明显就是冲着中国企业来的,美国的关税,早已经对含有中国元素的供应链产生影响,至于产地在哪,并没有那么要紧。

虽然懂王的政策具有不确定性,但这也足以表明,以越南为代表的东南亚,也并非中国企业出海的避税天堂。

其实,欧美资本也已经在逐渐撤离越南,2023年,在越南的欧洲资本减少了40%以上,美国在越南的直接投资下降35%以上。这也从侧面表明越南并非投资的理想之地。

而日韩的一批中小企业,更是直接将工厂从越南迁回国内。这也许是另一个启示,也许,到了该回来的时候了。走了那么远,回到自己出发的地方,可能才是那些出海企业最好的选择。

02

就拿快时尚品牌SHEIN希音为例,我就觉得应该回到广州。

首先,广州供应链的“极致效率”无可复制。

希音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小单快返”模式和柔性供应链,通过大数据和线下买手挖掘用户需求,进行大批量款式设计,各款式先下单生产100-500件样衣,迅速上线测款。根据销售数据,对爆款快速返单加大订货量,不理想的单品返回设计中心重新设计。

但是,这一模式的成功高度依赖广州番禺及周边地区密集的服装产业集群。截至2025年,广州番禺聚集了超过4万家中小服装工厂,其中500家与希音形成深度协作,每日可上新5000-10000款服饰,从设计到上架最快仅需7天。

相比之下,越南的服装产业虽在劳动力成本上占优,但存在两大短板:

供应链分散:越南服装厂多集中于成衣加工环节,面辅料仍需从中国进口(占比超60%),导致整体响应周期长达15-20天;广州小单快返100件起订,而越南工厂的最低订单量普遍在几百件以上。

产能天花板:越南全国服装工人总数约200万,仅为珠三角地区的1/3,且工人的生产效率、手艺水平仍然赶不上中国,难以支撑希音日均百万单的庞大规模。

同时,希音打造了异常完善的数字化系统,串连起各个供应商,涵盖采购、制造、销售、运营等所有环节,使库存周转率提升至ZARA的3倍,物流成本下降18%。

这种“中国设计+中国智造”的深度协同,是东南亚短期内无法复制的。

同样的,虽然TCL越南工厂人工成本仅为珠三角的50%,但当地产业链配套率不足40%,五金配件、高端面料仍需从中国进口,导致实际综合成本优势被稀释。

其次,良好的营商环境。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州市场化程度在全国都要名列前茅。民营经济贡献了广州80%的就业和40%的税收,形成“小政府、大市场”的生态。

广州政府部门服务意识强,会主动上门为企业提供服务和辅导,出台政策文件及时,能快速响应国家政策变化,且办事效率高,企业注册等手续简便。而越南环评审批平均耗时11个月,政策变动相对频繁,给企业带来不确定性,且存在反避税稽查加强、补税案例增多等情况。

更关键的是,广州自 2015年以来跨境电商进口规模已连续 9 年保持全国首位,2023年,广州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2004.6 亿元,同比增长 51.54%,占全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比重超过 1/3。

广州综试区商务、税务、海关、外汇、电子口岸等部门整体联动,探索出 “外综服 + 跨境电商零售出口(9610)” 模式,打通了海关、税务、外汇数据壁垒,为企业提供了高效的跨境物流支持。

而且就在最近,广州也出台了“稳外贸18条”,旨在支持像希音这样的企业开拓国际业务。

虽然我认为希音应该回到广州,但我同样也认为广州需要希音。作为胡润财富500强中唯一的100强企业,希音和广州应该是互相成就的关系。

再次,无与伦比的人才储备和文化基因。

广州的人才储备相当雄厚,珠三角地区聚集了全国60%的服装技术工人,且平均工资仅为越南的1.5倍,性价比优势显著。而且,他们在技能和经验方面也更为成熟。相比之下,越南的制造业仍处于低端产业链,更多依赖于廉价劳动力,这限制了其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

广州拥有8所服装专业院校,每年为全国乃至广东的服装行业输送大量技术人才。而广东全省开设服装相关专业的高校更是超过35所,每年培养约8000名专业人才,其中约2/3留在广州。

此外,广州还拥有84所高职及以上院校,教育资源丰富,为智能制造和纺织服装产业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而作为千年商都,广州更是孕育了开放包容、创新进取、诚信合作、务实高效的城市精神,为文化和企业的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广府人精明能干,敢于探索和尝试,而在改革开放后,这种敢想敢干的精神,推动了珠三角的经济崛起。

这种精神看起来虚无缥缈,可对比一下南北方的营商环境,你就能立马感受到差异,立马就能让这种精神具象化。

03

说了这么多,其实想说,相比于越南,广州乃至于中国的某些产业聚集的一二线城市,对很多出海企业来讲,更适合作为大本营来经营。

而具体到希音,把总部搬到新加坡,也同样有着不容忽视的问题。诚然,新加坡有自己的优势,国际化治理、税收优惠、地缘中立性,以及吸引国际人才的能力。

但希音当前面临的净利润下滑40%的困境表明,单纯依赖法律架构优化和税收优惠,可能不足以解决企业运营中的问题,它更喜欢依托广州的实体产业资源。

而至于上市计划,无论在美国还是在英国,都屡屡受阻,我看到有专业人们表示,如果希音找不到北,就不如把总部搬到广州,然后去香港上市,这可能是最现实的选择了。

但在我看来,希音是不是能上市,还不是最要紧的,还有一件事,比上市更加重要而意义深远。

无印良品在进入海外市场时,从来不做市场调研,因为他们输出的不仅是商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范式革命。

而像TikTok用算法重构社交媒体的规则,大疆改写了无人机行业的规则,这些无不证明,价值升维,引领了风尚,定义了行业标准,掌握了行业的话语权,这些才是一个企业谋求长远发展的百年大计啊。

做全球的游牧者,像候鸟一样迁移,看似机智,但长期可能陷入“逐水草而居”的被动。

在这个意义上,我更觉得,希音应将新加坡定位为离岸金融中心,而将研发、供应链、数据中台等核心职能集中于广州,形成“双总部”协同。

这样一来,希音就可以依托广州服装制造创新研究中心,将“小单快反”技术专利化,形成行业标准。

通过广州的“数字时尚创新中心”,向东南亚工厂输出智能排产系统、可持续生产标准,掌控产业链主导权。

利用广州跨境电商综试区政策,搭建全球服装产业B2B平台,掌控数据定价权。

甚至,联合湾区设计院校和设计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建立属于中国风格的美学体系,对冲像ZARA这种品牌主导的快时尚话语权。

总之,希音亦应以广州为锚点,将供应链优势转化为标准制定权,构建全球时尚产业话语权,这才是跨国企业的终极竞争力。

这个要求对一般企业可能是强人所难,但对希音这种全球头部品牌来说,不应该是一种奢望。

而希音若能实现从迁移供应链和总部,到规则制定者的跃升,也必将给其他中国企业带来有益的启示。

也许,真的到了该回来的时候了。

来源:亮见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