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Nature》(2023)最新研究证实,春季每天延长2-3分钟的光照,导致视交叉上核时钟基因(PER2/CRY1)相位延迟,相当于大脑每天经历"迷你时差",特别影响女性的睡眠(雌激素会增强光敏感性)。
都说春困秋乏,但有很多人到了春天反倒睡不着了....
春天本该「不绝晓」,怎么就成了「难入睡」了呢?
要科学解释,还真有不少原因。
《Nature》(2023)最新研究证实,春季每天延长2-3分钟的光照,导致视交叉上核时钟基因(PER2/CRY1)相位延迟,相当于大脑每天经历"迷你时差",特别影响女性的睡眠(雌激素会增强光敏感性)。
花粉过敏引发肥大细胞释放过量组胺,导致入睡潜伏期延长2-3倍。
春天气温波动会导致导致皮质醇夜间水平升高23%,身体可能会误以为要通宵加班,同时褪黑素峰值延迟1.5小时,结果让你越夜越清醒。
《Sleep》杂志(2024)发现,春季特有一种「日落心慌」现象:具体表现为黄昏时GABA能神经元活性下降40%,引发"躺床上复盘人生"的强迫性思维,从而陷入焦虑。
没关系,三种失眠,对应三个对策~
春日睡眠法则实际上只有一条:
记住,短期内,你不是真的失眠,只是大脑在适应季节更替时开启了「系统维护模式」。
用科学的策略温柔引导,就能找回被偷走的睡眠!
来源:小孙医生健康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