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物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国境漫长、口岸众多、物种迁徙频繁,具有典型的生物多样性,是我国生物安全屏障的第一道防线和重要保障。加强生物安全建设是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环节,对于推动云南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具有重大意
生物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国境漫长、口岸众多、物种迁徙频繁,具有典型的生物多样性,是我国生物安全屏障的第一道防线和重要保障。加强生物安全建设是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环节,对于推动云南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夏雪山教授为了这个梦想与目标,二十年如一日,辛勤付出,奋斗在生物安全和防控病毒跨境跨种传播研究一线。
2024年初,夏雪山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病原学与防疫技术体系研究”重点专项“入境人群重大传染病快速排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启动会在昆明召开,同时由昆明医科大学、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昆明理工大学联合共建的云南省公共卫生与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启动会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昆明医科大学呈贡校区召开。此外,由夏雪山领衔的一支致力于生物安全防控技术和病毒性传染病跨境跨种传播研究的专业团队已经形成,他及其团队承担的云南省重大科技研发计划项目—“云南省野生动物病原传播风险评价与监测技术体系构建”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夏雪山现任昆明医科大学校长,农工党云南省委副主委,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云岭学者,云南省分子医学研究中心、云南省分子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感染性疾病基因检测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学术任职云南省免疫学会理事长、云南省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
2003年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博士毕业后,夏雪山长期在昆明理工大学从事科研、教学及学校管理工作,期间先后赴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美国犹他大学医学院从事访问研究。2022年9月到昆明医科大学任校长,主持学校行政管理工作,同时也作为学校预防医学学科的学科带头人,不断推动学校学科发展。
夏雪山潜心科研,充分利用云南生物资源,紧盯病原“跨种”、疾病“跨境”两大生物安全风险,发挥智力优势,在生物安全技术研究、防控病毒跨境跨种传播等方面贡献突出。夏雪山带领团队系统开展云南及周边地区主要流行传染性疾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阐明主要传染病病原体在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中感染特性和基因型、亚型、重组型的分布规律和病原体进化、起源特点,科学分析其流行特性的成因并预测其对我国疾病流行的影响;阐明HIV-1跨境传入规律、在入境人群中的多基因亚型、新重组型及传播性耐药毒株的流行特性;阐明DENV输入性传播与地区间差异流行特点,揭示我国首例ZIKA传入,改写我国寨卡病毒流行史。另外,在现场快检、口岸实验室、省中心实验室与基础研究实验室不同层面,根据主要流行病原体针对性建立了跨境传入传染病检测与研究技术体系,切实提高了云南省口岸卫生检疫技术水平和基础研究能力;建立全省口岸疫病监控网络体系并推广使用,成为我省出入境人员健康与国境安全的必要保障。
夏雪山带领团队系统开展野生动物病毒筛查与风险评价方面等研究,在新型病毒研究、生物样本库建立,病毒分离培养、鉴定和基因组解析,重要致病性新病毒生物安全风险评估,野生动物疫病检测技术,诊断产品研发、生产及应用推广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通过项目实施,建立了一支由昆明医科大学、云南省林业草原科学院、昆明理工大学等多家单位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野生动物疫病监测专家队伍,为未来传染病传播流行的“提前预警、主动防控”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技术保障。
20余年来,夏雪山立足云南、扎根边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和云南跨越发展,秉承老一辈党外知识分子的坚定信念和高尚风范,大力弘扬科学家、教育家精神,致力于推动边境生物安全防控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在生物安全防控研究和人才培养道路上默默奉献。他躬耕杏坛育桃李、潜心科研护健康,至真至诚,培育了大批立足云南、服务人民的青年才俊,带领他们坚守岗位、锐意创新,为人类健康、科学发展踔厉奋发,砥砺前行,贡献自己最大的智慧和力量。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