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八载光阴荏苒,大学毕业后的刘顺,怀揣着对家乡土地的深情与责任,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归乡之路。青春的激情与乡土的厚重在这里交融,科技与农耕在这片土地上碰撞出绚烂的火花。作为新一代“新农人”的杰出代表,刘顺以技术为翼、理念为舵、实干为帆,为农业现代化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
八载光阴荏苒,大学毕业后的刘顺,怀揣着对家乡土地的深情与责任,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归乡之路。青春的激情与乡土的厚重在这里交融,科技与农耕在这片土地上碰撞出绚烂的火花。作为新一代“新农人”的杰出代表,刘顺以技术为翼、理念为舵、实干为帆,为农业现代化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无限生机。
近年来,刘顺将家庭农场精心打造成为了一个集智慧农业与农机共享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基地,为传统农耕模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不仅让胡不归家庭农场荣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的殊荣,更被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农村致富带头人”。今年,他更是荣获南充市乡村振兴协会首届“十佳新农人”称号,成为了当地农业界的佼佼者。
4月2日上午,记者踏足高坪区东观镇花板场村的胡不归家庭农场,倾听了刘顺的创业历程,感受了他对农业科技的热爱与执着。
让智能化深耕田间地头
“搞农业,不能只顾着‘弯腰种田’,更要‘抬头看路’,要与时俱进,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赋能农业生产。”刘顺感慨万分。近年来,他陆续购置了3台微耕机和10个栽苗器等机械设备,在农场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的进程。有了这些机械的助力,春耕和栽苗变得既轻松又高效,再也不用担心耽误农时了。
在温室大棚里,刘顺向记者展示了智能化喷灌系统的魅力。大棚内安装了自动喷灌设备,能够根据传感器的智能判断,为棚内的蔬菜精准补水。相比传统的育苗大棚,智能化温室大棚不仅效率倍增,而且让产品产量更丰、品质更优。
此外,刘顺还巧妙运用互联网技术,为种植业注入科技力量。手机联网可以实时监测大棚里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既节省了人力,又更加精准地管理大棚。
近年来,刘顺不断改良培育菌种的土壤和设备,在家庭农场内增添了现代化的农机设备;在数字大棚里大量使用传感器监测光照、温湿度、雨量等环境因素;用机器逐步代替人工。他深信,科技是农业发展的强劲引擎,只有不断拥抱新技术,才能让农业迈向更加高效、绿色、可持续的未来。
从“会种田”到“慧种田”,刘顺表示,“新农人”们不再依靠苦力、拼体力,而是依靠科技和智慧来耕耘土地。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历史,正在被“面朝屏幕背靠数据”的智慧农业重新书写。智慧农场的实施,使得务农者的劳动强度减轻了40%,肥料利用率提高了15%,亩均效益增加了28%。
让自动化赋能生产车间
返乡创业以来,刘顺在农业生产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终于在羊肚菌产业中崭露头角。目前,农场主要致力于羊肚菌的育种、栽培及加工销售,实行羊肚菌与红托竹荪等各类食用菌、蔬菜的轮作模式。冬季以“羊肚菌”为主打产品,春、夏、秋季则出产时令蔬菜,实现了四季不息的农业生产循环。
但如何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提高羊肚菌的附加值、打造家喻户晓的品牌,经过一番深入考察和学习,刘顺在农场内建立了完整的自动化羊肚菌初加工生产线,从去泥削柄到保鲜、烘干、存储、分级、包装成品及物流配送,这条生产线实现了羊肚菌的“华丽变身”。
由此,胡不归家庭农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全产业链羊肚菌品牌——胡不归,极大地提升了羊肚菌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目前,农场已实现100%的羊肚菌初加工率,带动农户200余户户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刘顺带领农户们稳步走出了一条高效、绿色、生态的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让销售翱翔“云端”
种得好,不等于卖得好。如何才能打破农产品在销售渠道中的瓶颈呢?刘顺凭借自己敏锐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探索出了适合羊肚菌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模式。
线上,他与南充春盏商贸有限公司、南充步步领鲜海林臻品等企业携手合作,开展微商带货、网红直播带货等,主要销售1斤或2斤包装的羊肚菌鲜货,日销售单量在100-200单之间,销售额达2.5-5万元左右。
线下,他开展了鲜货直达服务,首先满足市辖城区内顾客对最新鲜味觉体验的需求,保证半日送达;同时,发往市辖县城或省内其他城市的羊肚菌鲜菌当日或次日送达。这让每一位喜爱胡不归羊肚菌的顾客都能选购到满意的产品。
目前,农场80%以上的产品通过直接销售出货,年产值高达300余万元。在希望的田野上,刘顺正带领着他的团队,用科技和数字技术描绘着现代农业的新篇章。他们不仅在土地里刨出了“金子”,更为传统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我期待着有一天,农业的全过程都能插上‘数字和科技的翅膀’,让种地变得越来越轻松、越来越科学。”刘顺满怀憧憬地说。
从“弯腰种田”到“云端务农”的华丽转身,当乡间的田地在科技的滋润下变成生机勃勃的科技田,刘顺用八年如一日的坚守证明:科技兴农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一条实实在在扎根大地的希望之路。
全媒体记者 马世杰
来源:云上高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