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于巴黎举行的人工智能行动峰会上,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宣布投资2000亿欧元用于建设人工智能“超级工厂”。 Keystone
为了跟上全球AI技术的潮流并争夺该领域的领先地位,欧盟决定大力推动人工智能的伦理和可持续发展,确保技术的应用符合社会价值并能够造福全人类。基于这一目标,欧盟宣布将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巨额资金,打造一个在地位上可与举世闻名的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比肩的“超级人工智能中心”。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瑞士虽是这所世界顶级粒子物理学实验室的所在地,但在面对欧盟发起的人工智能计划时,瑞士却将因其非欧盟成员国的身份而遭冷遇。
在今年二月于巴黎召开的人工智能行动峰会(AI Action Summit)上,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我们希望可以复制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成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欧盟已拨付高达2000亿欧元的款项用于建设人工智能“超级工厂”。这些“超级工厂”实则是一些规模巨大的高级数据中心,其作用一方面在于加强欧洲的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在于加快人工智能的发展。简而言之,欧盟的愿景相当明确,亦即打造一个可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相媲美的人工智能中心。
欧盟“投资AI”倡议
根据这项名为“投资AI”(InvestAI)的倡议,欧盟拟调动2000亿欧元用于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这一计划包括设立一项新的200亿欧元的欧洲基金,专门用于建设人工智能超级工厂,以训练高度复杂的大规模AI模型。
InvestAI基金将为未来欧盟境内四个人工智能“超级工厂”提供资金。这些“超级工厂”将专门用于训练最复杂且最庞大的人工智能模型。这些前沿模型需要依托海量计算基础设施才能在医学和科学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据悉,这些“超级工厂”将配备约10万个最新一代AI芯片,数量是目前在建AI工厂的4倍之多,堪称欧洲AI领域的“超级引擎”。
这些“超级工厂”旨在建立全球最大的、值得信赖的人工智能公私合作网络。它们将采用欧洲的合作开放创新模式,重点关注复杂的工业和关键任务应用。其核心目标是让每一家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能获得强大的计算能力,共同构建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未来。(资料来源:欧盟委员会)
作为欧洲境内的核研究组织,位于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科研机构之一,在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等革命性的发现和万维网的发明方面贡献巨大。该研究中心成立于1954年,比欧盟的建立时间早了整整几十年。为了确保其中立性和国际影响力,该组织特意将总部设在了瑞士。如今,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仍旧是世界尖端的物理研究中心,主导着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LHC)等前沿研究项目。
一个全新的、对标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超级人工智能中心”将有机会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发挥出类似的作用。换句话说,该人工智能计划不但有望引导全球范围内的研究,还将为机器学习、机器人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的伦理管治制定出新的标准。
瑞士走在人工智能研究的前沿
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做法大相径庭的是,欧盟最新一轮的人工智能计划很可能将瑞士拒之门外。对此,欧盟委员会的一位发言人在电子邮件中表示:“正常情况下,这项新举措只将欧盟成员国纳入考虑范围。”这位发言人同时指出,作为欧盟计划的目标参照物,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仅是某种象征性的符号,而非让瑞士参与进来的切实依据。
为了加快人工智能的研究步伐和研发世界排名第七的新型超级计算机,截至目前,瑞士投入的资金已高达数百万瑞郎。不仅如此,瑞士还拥有两所著名的理工学院,并依靠其强大的人才储备成功吸引到了谷歌、微软和OpenAI等科技巨头前来投资。从这一角度出发,欧盟此次的态度无疑是向瑞士这个非欧盟成员国当头泼了一盆凉水。
坐落于湖畔城市卢加诺的Dalle Molle人工智能研究所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研究机构,拥有大约50多名研究人员,在深度学习、自适应机器人和蚁群算法等领域均有突破性研究。该研究所的负责人安德里亚·里佐利(Andrea Rizzoli)表示:“和英国一样,瑞士在欧洲的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拥有绝对的领头羊地位。”
然而,在里佐利看来,这一切尚不足以确保瑞士能在欧盟人工智能计划中占据重要的席位。事实上,瑞士最终能否拿到入场券,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能够成功修复与欧盟之间的关系。
瑞士面临出局风险
继2021年的框架协议谈判破裂之后,瑞士与欧盟有望在今年春季达成一项新的双边协议。此外,自一月份以来,瑞士的大学重新加入了“地平线欧洲”(Horizon Europe)等欧洲研究计划。这一举动也意味着瑞士与欧盟之间的关系正在得到缓解。然而,里佐利的担忧在于,若此次谈判再度落空,双方关系将很可能再次跌入冰点,而瑞士在面对欧盟最新的人工智能项目时也将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
在里佐利看来,一些地缘政治原因也可能导致瑞士被欧盟的人工智能计划彻底拒之门外。事实上,在涉及信息技术安全等战略性领域的项目时,欧盟已对非成员国无情亮起了红灯。对此,里佐利颇显悲观:“瑞士需要做好面对这一最差局面的心理准备。”
除此之外,在参与欧盟人工智能计划这条路上,瑞士本身的政治立场也可能成为一大阻碍。尽管人工智能已被定义为政府的优先事项,但迄今为止,瑞士仍未向欧盟发出正式对话邀请,以确保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行动中不落人后。
针对这一现状,由瑞士联邦委员阿尔伯特·罗斯提(Albert Rösti)领导的联邦通讯部发表了补充声明。该联邦部门的一位发言人以电子邮件的方式透露道:“目前,就瑞士是否参与欧盟计划或者欧盟有无可能将人工智能‘超级工厂’建在瑞士这类议题,我们尚未与对方展开任何具体的讨论。”
在今年二月的巴黎峰会期间,罗斯提表达出了瑞士承办下一届欧洲人工智能峰会的意愿。但面对欧盟,这位政坛人物并未在当下作出更多的声明来为瑞士争取更大的参与空间。然而,令人欣慰的是,由该联邦委员会委员领导的联邦通讯部门已向外界宣告“将在总体上对此类合作持开放态度”。
欧洲人工智能发展:瑞士和欧盟的合作不可或缺
非政府组织CAIRNE致力于建立一套欧洲人工智能领域的英才网络。该组织的瑞士办事处负责人里卡多·查瓦里亚加(Ricardo Chavarriaga)认为,瑞士应更加积极主动地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中大展拳脚。
这位专家表示:“通过与欧盟在人才、资本和创新方面的双向交流,瑞士将获益良多。”具体来说,瑞士不仅可借此巩固自身地位,还将确保迈入更为广阔的市场,获取必要的半导体产品以及拥有访问欧洲计算中心的权限。
与此同时,作为交换,瑞士可凭借一套由科研、中小型企业以及支撑其经济命脉的技术基础设施组成的优秀生态系统来为合作添砖加瓦。这套发展模式与欧盟的基本战略不谋而合,以在公共部门与私营企业之间实现强大的协同效应为目标,并确保规模最小的公司也可参与其中。此外,查瓦里亚加强调道,该模式还能让欧洲国家与美国这类人工智能大国划清界限,从那套仅让科技巨头公司占据行业主导地位的游戏规则中脱颖而出。
无国界“超级人工智能中心”:现实的理想还是乌托邦?
人工智能领域内任何重大新举措的成功都离不开非欧盟国家的参与。在这一点上,与欧盟机构关系紧密的多家非营利组织于布鲁塞尔谈判之际达成了共识。任职于独立智库“未来世代中心”(Centre for Future Generations, CFG)的马克斯·雷德尔(Max Reddel)表示:“参与的国家越多,项目的成功率就越高。”
能否制造出可靠且透明的人工智能系统成了当下人们面临的一大严峻挑战。长期以来,为了完成这一艰巨使命,该智库始终致力于推广建立一个可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比肩的“超级人工智能中心”。在雷德尔看来,欧盟的最新动作将为欧洲国家在引领人工智能伦理发展方面提供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反之,伦理道德并不是美国和中国目前的发展重心。然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欧盟绝不可墨守成规,将非成员国拒之门外。
位于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专注于基础研究。与之不同的是,全新的欧盟人工智能中心在此基础上还将重点关注创新和技术生产,而这也正是包括瑞士在内的欧洲国家仍需进一步强化的两个领域。正因如此,欧盟的人工智能计划将通过在成员国与私营合作伙伴之间分配资源来构建一个战略型枢纽网络,而非单一化的中心基地。
雷德尔表示,基于与欧盟在布鲁塞尔进行的讨论,瑞士目前仍处于与对方的博弈阶段。不仅人工智能“超级工厂”的建立地点尚未最终敲定,相关的研究工作也将不受地域限制而有机会在任何地方展开。与此同时,欧盟也已认识到瑞士作为科研伙伴的宝贵价值,而这一价值则可通过瑞士在“地平线欧洲”计划中的表现得以证明。然而,Dalle Molle人工智能研究所的安德里亚·里佐利却再度强调,决定整个局势最终走向的始终是政治而非科学本身。
最后,该专家补充道:“瑞士最终能否参与欧盟此次的人工智能计划,将完全取决于政治博弈的结果。科学虽无国界,可惜政治却离不开人为制定的条条框框。”
原文链接:https://www.swissinfo.ch/chi/swi/89091114
来源:瑞士资讯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