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标识新规落地:中国式碳治理的范式突破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3 15:32 2

摘要:2023年10月,《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通用实施规则(试行)》正式施行,标志着中国碳标识制度进入标准化操作阶段。这项全球首个系统性碳标识认证规则,不仅填补了产品碳足迹核算认证的规则空白,更以"全生命周期+数字溯源"的创新体系,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在新规

2023年10月,《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通用实施规则(试行)》正式施行,标志着中国碳标识制度进入标准化操作阶段。这项全球首个系统性碳标识认证规则,不仅填补了产品碳足迹核算认证的规则空白,更以"全生命周期+数字溯源"的创新体系,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在新规框架下,中国企业正从被动应对国际碳壁垒转向主动构建低碳竞争力,一场静水深流的产业革命已然启动。

一、规则重构:从模糊概念到精准计量

新规首创"三级认证"体系,将产品碳标识划分为碳足迹量化、碳减排、碳中和三个认证等级,对应国际通用的碳披露、碳减量、碳抵消标准。这种阶梯式认证设计,既满足欧盟CBAM等国际机制的数据要求,又为中小企业预留了渐进式转型空间。以光伏行业为例,头部企业已启动碳中和标识认证,而中小组件厂商可先完成碳足迹量化认证。

在核算方法学上,新规首次统一了24个重点行业的碳排放因子数据库,并创新性引入"动态排放因子"机制。与欧盟PEF方法相比,中国方案特别考虑了能源结构转型因素,火电碳排放因子每年自动下调2.3%。这种动态调整机制使TCL华星光电的面板产品碳足迹核算值较传统方法降低17%,从而更真实反映中国能源清洁化进程。

区块链存证系统成为新规的技术底座。通过对接国家区块链新型基础设施"星火链网",企业碳数据从采集到认证全流程上链存证。美的集团试点显示,该体系使碳核算时间缩短40%,认证成本下降35%,且数据不可篡改特性获得德国TÜV认证机构认可。

新规的实施不仅重构了碳标识的规则体系,也推动了企业碳管理的数字化转型。

二、碳账本:从模糊管理到数字穿透

新规要求企业建立产品级碳账户,美的集团试点显示,仅空调产品就需采集387个工序的碳排放数据。这种颗粒度管理倒逼企业构建数字化碳管理体系:海尔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每件产品碳足迹实时追踪,TCL华星光电运用AI算法优化蒸镀工艺,单工序能耗下降23%。但数据采集成本仍是痛点,某中型制造企业碳核算投入占年利润的7%,这一现象暴露出中小企业转型困境。

供应链碳管理成为新战场。宁德时代对供应商实施"红黄绿"分级,A级供应商订单份额提升至65%,倒逼正极材料供应商将窑炉天然气替代率提高至82%。这种链式反应正在重塑产业生态,但也引发新的博弈——例如,某汽车厂商因强制供应商碳披露,遭遇日系零部件企业集体抵制。

碳数据资产化打开新空间。吉利汽车凭借完整的碳足迹认证,成功发行8亿元碳中和债券,利率较普通债低1.2个百分点。美的集团将碳数据接入供应链金融系统,供应商凭碳绩效可获得最高30%预付款。这种"碳信用变现"模式正在改写企业的资产负债表。

三、规则输出:从国际接轨到标准引领

新规创造性设立"国际互认专章",通过等效性认定机制,将ISO14067等12项国际标准纳入认可范围。这种"兼容并蓄"的路径,使中国认证结果可直接用于应对欧盟CBAM。江苏沙钢集团应用该机制,其热轧钢卷成为首个获得欧盟认可的国产低碳钢材,避免年缴碳关税超2亿欧元。

在发展中国家标准共建方面,新规预留"适应性调整"接口。印尼镍加工企业采用中国规则时,可替换本土化电力排放因子,这种灵活性使青山集团印尼基地产品快速获得认证。目前,已有17个"一带一路"国家启动中国碳标识规则本地化应用。

规则背后是数字治理能力的输出。新规配套建设的全球产品碳足迹大数据平台,已归集52个国家、3000万条碳排放数据。这个东方国家主导的碳数据基础设施,正在改写由欧盟主导的Ecoinvent数据库格局,为全球碳定价体系注入中国权重。

当产品碳标识从政策构想转化为认证规则,中国正在创造一种新型气候治理范式。这种范式既包含发展中国家追求发展权的现实考量,又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想追求。在规则实施首年覆盖的1.2万家企业背后,是14亿人生产生活方式的系统变革。这场以碳标识为抓手的文明进化,不仅关乎减排目标的实现,更在重构数字经济时代的人与自然契约。当每个产品都携带数字化的碳基因,全球经济正在书写绿色竞争的新纪元。

四、企源数字化碳标识解决方案

AMT企源依托碳数据中台与订单级碳足迹核算技术,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数字化碳标识解决方案,支持企业打造数字化专属碳标识,提升产品绿色溢价,助力产品低碳化转型。通过AMT碳数据中台整合企业ERP、MES、IoT及供应链数据,实现碳排放数据的实时采集、自动核算与区块链存证,确保数据真实可追溯,满足《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通用实施规则(试行)》对数据合规性的要求,优化整体减排策略。匹配订单级碳足迹核算精准计算单件/单批次产品的碳排放,通过动态获取原材料碳数据,结合生产能耗,生成唯一区块链哈希值的数字化碳标识,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此外,AMT企源支持企业,基于可信碳数据对接绿色金融平台,获取低碳信贷等支持,加速零碳转型,真正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材料来源:

国家发改委《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年度报告》

生态环境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进展》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研究院《碳边境调节机制影响评估》

美的集团2023年碳中和技术路线图

世界钢铁协会(worldsteel)《钢铁行业碳排放强度数据库》

来源:AMT咨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