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六院成立一个新中心,专门看这类肿瘤患者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3 18:41 2

摘要:“胃肠肿瘤肝转移中心的多学科团队与常规多学科团队最大的不同是,中心多学科团队成员都是相对固定的,每个相关学科有两名肝转移领域的资深医生被划入胃肠中心肝转移中心的行政架构中,每次MDT必有一人参与,中心高度聚焦在肿瘤肝转移领域,保证患者得到的是行业内最高水平的多

“胃肠肿瘤肝转移中心的多学科团队与常规多学科团队最大的不同是,中心多学科团队成员都是相对固定的,每个相关学科有两名肝转移领域的资深医生被划入胃肠中心肝转移中心的行政架构中,每次MDT必有一人参与,中心高度聚焦在肿瘤肝转移领域,保证患者得到的是行业内最高水平的多学科诊疗。”

撰文丨田栋梁

3月的第一个周五,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下称“中山六院”)举行了“胃肠肿瘤肝转移中心”的成立揭牌仪式。医院官微以“华南首家”为标题发布了这一消息,但在中山六院副院长、胃肠肿瘤肝转移中心主任邓艳红教授的印象中,国内似乎并没有其它医院成立这一中心,所以中山六院很可能是国内第一家成立胃肠肿瘤肝转移中心的医院。

在医院发布的关于该中心业务的介绍中称,中心将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应用,包括利用人工智能、影像组学等前沿技术,实现肝转移灶的早期精准诊断和定位,为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最可靠依据;开展腹腔镜、机器人辅助等微创手术,以最小创伤精准切除病灶,加速患者康复;基于基因检测结果,实现精准用药;整合多学科优势资源,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

肝脏是胃癌、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既是胃肠肿瘤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胃癌肝转移诊断与综合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中明确,胃癌肝转移的发生率为9.9%~18.7%,发生肝转移胃癌病人总体中位生存时间约12个月,5年生存率<20%。《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3版)》中数据显示,约有15%~25%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即合并有肝转移,而另15%~25%的患者将在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其中绝大多数 (80%~90%)的肝转移灶初始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

“综合治疗指南”称,肝转移也是结直肠癌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未经治疗的肝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6.9个月,无法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5% 。这也是中山六院成立胃肠肿瘤肝转移中心的主要原因。据邓艳红教授介绍,随着胃肠肿瘤发病率越来越高,肝转移发生率也随之增高。过去,胃肠肿瘤一旦发生肝转移,基本上就没有更好的治疗手段了,但随着技术进步,现在有了更丰富的诊疗手段来帮助患者,而且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好,部分患者甚至有可能清除所有肿瘤病灶,获得治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还有一个名字:广东省胃肠肛门医院,这是一家专科特色鲜明的大型综合医院,其胃肠肛门专科在全国都卓有影响,也是广东省的一张特色医疗名片,吸引了全省乃至全国的疑难病症患者慕名而来。医院官网介绍如此描述:设置专科床位850张,拥有国内最高水平之一的结直肠肿瘤、胃肿瘤会诊诊治中心,开设华南地区首家结直肠肿瘤MDT门诊、炎症性肠病MDT门诊、胃肿瘤MDT门诊和便秘门诊。2024年,中山六院胃肠专科共收治结直肠癌患者逾35000人次(含放化疗),胃癌患者4150人次(含化疗)。

据邓艳红教授介绍,医院此次成立的胃肠肿瘤肝转移中心虽然并不是一个实体科室,但有着完整的行政架构,中心汇聚了包括肿瘤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超声、介入、放疗、影像、病理、核医学等9个学科的顶尖专家,采用“一站式”多学科协作模式(MDT)为患者量身定制精准化的全程管理诊疗方案。

都是多学科协作模式,为何还要单独成立一个中心呢?对于这个问题,邓艳红教授解释说:“胃肠肿瘤肝转移中心的多学科团队与常规多学科团队最大的不同是,中心多学科团队成员都是相对固定的,每个相关学科有两名肝转移领域的资深医生被划入胃肠中心肝转移中心的行政架构中,每次MDT必有一人参与,中心高度聚焦在肿瘤肝转移领域,保证患者得到的是行业内最高水平的多学科诊疗。”

从患者的角度来说,也可以便捷地找到最需要的专家团队,只要打开中山六院的互联网医院网页,在特色服务中选择肝转移中心,然后选择一位团队成员进行首诊,首诊医生就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完善相关检查后,为患者安排MDT会诊。

在胃肠肿瘤肝转移的诊疗上,中山六院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2020年9月,邓艳红教授领衔设计开展的FOCULM研究结果在美国转化肿瘤学协会官方期刊The Oncologist在线发表。这项基于中国人群的研究证明,在三药化疗的基础上联合靶向药物治疗大大提高了初始无法切除的结直肠肝转移患者的手术切除和局部治疗机会,显著提高肿瘤缓解率并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我们团队应该是在国内最早使用高强度的化疗,联合靶向药物对胃肠肿瘤肝转移患者进行治疗,让转移到肝脏的肿瘤达到最大程度地缩小或消失,从而使一些患者能有机会做进一步治疗,争取手术的机会。”邓艳红教授介绍,她们团队的另一大诊疗优势就是在肝脏肿瘤的微创消融方面,在全国不仅技术领先,而且手术量也是最多的。

邓艳红教授与中山六院的缘分可以追溯到2007年,那一年广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被成建制移交中山大学,并更名为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首任院长汪建平教授邀请邓艳红加入中山六院,牵头创建肿瘤内科。她见证了肿瘤从绝症到可以长期生存的慢病的诊疗变迁,并且深度参与其中,在这个过程中,她也带领团队让中山六院成为很多消化道肿瘤患者治疗的最后一站。

2008年在美国留学时,是邓艳红教授第一次参加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在那届大会上,她几乎没有看到中国医生做口头报告的身影。她在接受《广州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从那时起她就定下人生的两大学术目标:一是中国医生也要站在这个国际舞台上发出声音;二是从临床出发,主导的研究可以在国际顶尖肿瘤期刊发表。

如今,这两个目标早就实现了,中山六院在胃肠肿瘤的诊疗领域也位列世界第一梯队。未来,邓艳红教授希望,中国医生能够进一步引领消化道领域临床治疗理念的变革与创新。

此外,让邓艳红教授感到遗憾的是,尽管针对消化道肿瘤的高风险人群开展胃肠镜筛查与早诊早治,能够有效提高人群早期诊断率,降低死亡率,但据她的临床观察,确诊的Ⅰ期病人大概只占10%~15%,中晚期患者占大多数,尤其是晚期患者更多一些。

“中国人群消化道肿瘤的发病年龄平均比西方国家要早10左右,而且临床上也能看到年轻患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我们一直在呼吁,40岁以上的人群都去进行一个常规的胃肠镜检查,如果有家族病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或者胃肠道症状反复超过半年的人,最好尽快去做一次胃肠镜,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早诊早治。”邓艳红教授说。

参考文献

[1]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上消化道外科医师专家工作组,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分会,等.胃癌肝转移诊断与综合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4,44(5):481-489.

[2]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 等. 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3版)[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23, (1): 1-16. DOI: 10.3760/cma.j.cn115610-20221228-00762.[3]Huabin H,Kun W,Meijin H,et al.Modified FOLFOXIRI With or Without Cetuximab as Conversio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RAS/BRAF Wild‐Type Unresectable Liver Metastases Colorectal Cancer:The FOCULM Multicenter Phase II Trial[J].The Oncologist,2020,26(1):e90-e98.

责编:王晓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来源:医学界智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