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会议将产生以科学为基础的成果和建议,为将于2025年6月9日至13日举办的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提供科学基础。2025年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由法国和哥斯达黎加政府共同主办,同样在法国尼斯举行。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由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和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组织的“一个海洋科学大会”
(One Ocean Science Congress,简称OOSC)将于2025年6月3日至6日在法国尼斯举行。
图源:“一个海洋”科学大会
会议将产生以科学为基础的成果和建议,为将于2025年6月9日至13日举办的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提供科学基础。2025年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由法国和哥斯达黎加政府共同主办,同样在法国尼斯举行。
“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小编注意到,本次大会设置了十大主题,旨在呼应“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计划,契合助力决策制定的核心目标,同时对接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UNOC3)的全球议题讨论与谈判进程。
以下是主题的相关内容:
01
整合知识体系,以海洋责任与尊重为核心
海洋提供从气候调节到维系生物多样性、支撑民生资源等众多关键服务与内在价值。这种深刻关联正推动人类重新审视与海洋的关系。随着对海洋关键作用认知的提升,亟需建立跨知识体系、以责任与尊重为核心的行动框架。这一转变不仅对渔业、航运等所有海洋活动具有指导意义,更将深刻影响海洋科技的未来发展方向。通过践行基于多元知识体系的海洋监护理念,方能确保海洋健康与生产力代际永续。
02
实现《巴黎协定》减碳与适应目标的海洋方案:效力、公平与安全
海洋吸收约25%人为二氧化碳排放及大部分地球辐射失衡产生的余热,在减缓气候变化中发挥核心作用。但这一巨大调节功能正导致其物理、化学与生物环境的深刻改变。然而,这种巨大的气候减缓服务是以其物理、化学和生物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为代价的。面对创纪录的高温、酸化、脱氧、海平面上升及海洋热浪等极端事件激增,海洋遭遇空前挑战。气候变化已影响海洋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及依赖它们的人类社区,未来几十年既定气候变化将使脆弱生态系统与人群持续暴露于高风险。在此紧迫形势下,海洋二氧化碳移除技术、替代可再生能源开发、自然与人类系统适应力建设等方案备受关注,但这些策略对海洋生态系统及全社会的潜力、效益、副作用及风险仍存在巨大认知空白。
03
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迈向可持续公平管理
《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GBF)设定了2030年遏制生物多样性流失的宏伟目标,包括实现30%地球面积有效保护、30%退化生态系统积极修复等。为实现这些目标,必须识别、度量并缓解气候变化与其他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累积性压力。依托坚实科学知识与创新技术,发展综合性管理实践至关重要。
04
深海认知与可持续利用路径
深度超过200米的深海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占据地球95%以上宜居空间。它是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的家园,这些生物群落支撑着地球自然系统运行所必需的生态系统过程,并在诸如气候调节和渔业生产等服务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构成全球公域与文化福祉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对深海生态复杂性认知的深入,其面临的多重威胁日益显现——气候变化、污染等人类压力已造成影响,且生态系统损伤的恢复周期远超人类时间尺度。鉴于深海的重要性与脆弱性,亟需建立有效监护机制。
05
海洋遗传资源:从发现到公平获取与惠益共享
海洋遗传资源指具有潜在价值的遗传与生化特性的海洋生物材料,是可持续蓝色经济的新兴资产类别。这类资源既包含实体样本,更常见的是基因序列等数字化形式。
由于一旦对其进行恰当描述,海洋遗传资源能够在实验室中被合成,所以它们是可再生的生物资源,不依赖于持续的开采活动,而是通过前瞻性和探索性的行动在国家管辖范围之内或之外被发现。海洋遗传资源的所有权受《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约束,在专属经济区内还受随后的《名古屋议定书》(2014年)的约束(该议定书规定了获取遗传资源和利用其产生的惠益时各方应遵循的原则),而在公海则受BBNJ协定的约束。亟需通过这两项国际框架加速能力建设、促进协作发现,实现资源公平获取与惠益共享。
06
渔业透明度:应对非法、不报告和不管制捕捞(IUU)
IUU对严重威胁全球渔业可持续性,不仅加剧鱼类资源过度开发,更破坏依赖渔业生计社区的经济稳定,影响渔业的社会营养效益。
07
海洋食品系统的可持续性、公平性与安全性
海洋食品为全球数亿人提供关键营养,并支撑着多种多样的生计。其低环境压力、高营养特性日益受重视,被认为在可持续饮食中具有潜在作用。亟需促进有效或创新方法来增强这些食品系统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改善对海洋资源的公平获取以及确保所提供的食品的健康与安全。
08
海洋塑料污染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4.1的目标是防止并显著减少各类海洋污染。鉴于塑料污染在全球范围内对生态系统健康、人类福祉以及经济造成的新兴和潜在威胁,国际社会正在制定一项关于塑料污染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书(LBII),计划于2025年达成一致。
09
海运环境足迹与航运脱碳
应对气候变化、污染与生物多样性丧失三重危机,需系统性航运转型。因此,国际海事组织将减少海运业的环境足迹列为一项优先事项,并重点致力于航运业的脱碳工作。虽然大部分努力集中在商业航运上,但这一优先事项也延伸到了科学船队。除了脱碳之外,还能做些什么来评估、减少和避免对港口及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呢?需要解决的潜在影响包括海洋噪音、船只撞击、污染排放、空气污染、入侵物种、黑碳、重质燃油和其他危险的船用燃料。
010
充满活力的科学研究为海洋行动提供信息与支持
确保科学始终为海洋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这对于防止行业、政府以及所有海洋使用者在未充分理解并管理风险的情况下开展活动至关重要。将海洋知识置于政策之前需要一种文化上的转变,这种转变只有通过多方面的途径,包括涉及各种利益相关方的努力才能实现。
THE END
海
湿
编译 | YJ
审核 | Sara
排版 | 绿叶
【参考链接】
海湿·往期相关报道
联合国2025年海洋与气候变化对话:从科学警示到全球行动
安提瓜和巴布达批准《海洋生物多样性协定》(BBNJ)
中法携手护海洋,绿会助力共前行! |《巴黎协定》达成十周年之际,中法发布联合声明
签署《海洋生物多样性协定》:法国的敦促与圭亚那的顾虑
韩国批准《海洋生物多样性协定》(BBNJ),成为第21个缔约国
定了!2025年世界海洋日主题公布!好奇心:维系生命之源
什么是海洋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
【海洋与湿地·小百科】“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微信公众平台创立于2022年12月8日,作为“绿会融媒”(CBCGDF Media)旗下的公益与科普传播平台之一,致力于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聚焦海洋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提供前沿资讯、支持学术研讨,并推动中国专家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与科技治理,服务于科研人员、环保从业者、科研人员、政策制定者及广大公众。平台长期跟进各大环境公约、政府间机构、国际组织的最新动态以及全球重大环境议题(如《湿地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BBNJ、深海采矿等);内容涵盖国际公约和国际组织动态、全球海洋与湿地科学最新研究、国际环境政策解读、科考成果及保护实践,旨在提升公众生态意识并促进跨国合作。通过服务读者,提供资讯、搭建平台,助力中国专家深度参与全球科技与环境治理。
“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持续发布权威资讯、倡导科学传播、支持学术交流,推动社会各界加深对生物多样性价值的理解,引导政策制定者、科学家和公众形成保护共识,并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平台坚持发布具有创新性、时效性的原创内容,严格筛选非前沿或重复性信息,重点关注塑料污染治理、深海生物多样性、湿地碳汇功能等议题,同时作为“科技工作者之家”,积极助力中国科技工作者、保护工作者、青年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海洋与湿地”通过搭建知识共享桥梁,助力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成为全球生态保护领域的重要科普和资讯平台。
海洋与湿地全球环境治理
来源:中国绿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