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湖南戏剧界又迎来一件大事!4月2日,湖南剧作家经典剧目创作口述回顾记录与研究工程启动会在省艺术研究院举行。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志勇,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向才平出席会议。
华声在线4月3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思佳 通讯员 章琳)湖南戏剧界又迎来一件大事!4月2日,湖南剧作家经典剧目创作口述回顾记录与研究工程启动会在省艺术研究院举行。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志勇,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向才平出席会议。
启动会现场(刘思佳 摄)
该工程由省艺术研究院实施,将以湖南在世的著名剧作家为对象,用口述记录的方式,对其经典剧目的创作过程进行整理和总结,并对剧作、舞台呈现、剧作家口述材料等进行研究,结集出版相关经典剧作和研究论文集。
据介绍,工程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而且将试图对著名剧作家经典剧目创作过程中的灵感来源、创作思路、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进行详细记录,并以此为基础对湖南戏剧人群体、地域特点、创作题材选择与技巧等问题进行研究,并进行数字化保存,以期保存珍贵的湖南戏剧史资料,力求为今后的湖南戏剧创作、人才培养提供指导和思考。
启动会上,李鸿飚、吴傲君、盛和煜、邹世毅、陈义平、冯之、毛剑锋、孙文辉、王密根等专家纷纷建言献策。大家一致认为,深化对湖南剧作家的创作研究,挖掘湖南经典舞台艺术作品所具有的标杆与示范价值,推动湖南戏剧编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促进精品力作的不断出现,推动湖湘舞台艺术健康繁荣发展,意义重大。
李鸿飚提出,要深化项目研究,挖掘深层价值,既要梳理戏剧创作,更要梳理创作情怀,形成有湖湘特色的戏剧理论体系。要助力人才培养,通过这个项目的实践,带动一批年轻编剧的成长,建立老中青传帮带的机制,构建戏剧创作梯队的布局。要改变创作方式,借助新媒体平台推广研究,与高校部门、研究机构合作,扩大项目影响力。
“从周敦颐开始,我们湖南剧作家的作品和外省有明显的风格差异,这次的口述回顾记录与研究一定要体现湖湘特色,要体现这个差异。”盛和煜建议。
孙文辉认为,研究剧作的时候离不开作家,研究作者的时候要研究地域文化。“比如,常德人写大剧种,因为他们文化水平高,有王者之气。岳阳人为什么花鼓戏写得好?岳阳四通八达,有江湖气,岳阳人的创作思想和方法与江湖上的渔夫有相似之处,有一种放得开、不顾一切的美学风格。这种美学风格跟地方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