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是七七,前美股上市公司市场总监,深耕母婴行业12年了,努力工作的同时和13岁的儿子“糖球”斗智斗勇。育儿和教育的路上,咱们一起切磋吧~
我是七七,前美股上市公司市场总监,深耕母婴行业12年了,努力工作的同时和13岁的儿子“糖球”斗智斗勇。育儿和教育的路上,咱们一起切磋吧~
这几年,好像总能在社交网络上看到“不婚不育保平安”的声音。
前阵子我也在小某书刷到了这种“不结婚不生娃有多快乐”的笔记,特别火。
我身边认识的90 后、00后小姑娘们说要“丁克”“一辈子单身”的也确实不少。
我能够理解她们的想法。尤其对于女性来说,“成为妈妈”让我们为此经受了多少痛苦、付出了多少代价,都不是简单几句话讲得清楚的。
不过,当全网高喊"不婚不育保平安"时
我看着糖球熟睡的脸,突然想起十几年前产房里那声啼哭是如何撕裂我的人生,我又如何将它重新缝合出更坚韧的纹理。
01 当「赔钱货」变成掌上明珠
先来讲讲我的家庭吧。
我是山东人,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小城市,生女儿会被叫成“赔钱货”,在婆家抬不起头。
"生个丫头片子,将来都是别人家的。"
在奶奶的冷言冷语中,父亲却把我举过头顶:"这是千金!值钱得很呐!"
从小我这个“千金”都被爸爸捧在手心里长大。
小时候做错事被妈妈批评,爸爸总是赶紧把我拉到他身后,笑着跟妈妈说好话;
考试没考好时和爸爸说,他也没发过火,反而请我吃好吃的说是鼓励我。
图源:老爸老妈的浪漫史
一直到大学毕业后我工作了,才终于用自己挣的钱给爸妈买了衣服,放假回家带给了他们。
爸爸穿上后高兴地在屋里转圈照镜子,边照边说:“真合适”。
其实那只是一件100多块的普通衣服,我爸爸却当宝贝一直留到现在。
而当那个假期结束,我回到北京收拾行李的时候才发现,爸爸在包里给我偷偷塞了1000块钱。
我问他为什么。
爸爸说:在外面挣钱不容易,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别亏待自己。他跟我妈在老家都挺好的,不用给他们买东西,他们啥也不缺……
随着他滔滔不绝地絮叨下去,这一刻父爱又具象化了。
这份爱没有借据,不标利息,却让我在成为母亲后终于明白:真正的养育,是心甘情愿被“亏欠”的艺术。
02 育儿账本里的负收益
我在29 岁时生下了糖球。
在他出生几年后,我算过这样一笔残酷的账:
产后三年睡眠赤字:1825小时
早教班费用:抵得上三个奢侈品包包
职场晋升停滞:错过两次高级总监竞聘
可以说,生育糖球事实上让我付出了相当多的代价。
对于每个妈妈、每个家庭来说,情况都是类似的。
上面这个表格,是网上盛传的对全国各省养孩子平均花销的统计。
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养育一个孩子长大,需要花费接近百万。
并且,根据《人口研究》杂志刊载的论文,有研究发现,每生育一个子女会造成女性工资率下降约7%,且生的孩子越多,这个负面影响就越大。
更别提有那么多优秀、高薪的女性,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不得不放弃事业,选择成为全职主妇。
纪录片《他乡的童年》中
一位原企业高管女性选择离职全职带娃
生养孩子这笔经济账,大部分家长几乎怎么算都是亏。
但是,当我跳出“经济账”的思维,翻开糖球的成长相册,又会意识到到,孩子真的给我的生命带来了很多美好。
03 孩子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美好
糖球第一次喊"妈妈"时,我手机里正在播放《产后抑郁自救指南》。
分离焦虑期他攥着我的衣角入睡,睫毛上还挂着泪珠。
我生病发烧时他踮脚给我贴退热贴,和我说"妈妈不怕,我当你的医生"。
小时候的他,就让我体验到了这么多快乐。
随着糖球一点一点长大,我也和他一起成长。
每天看着他睡着的面庞,我总是能不由自主的笑出来,不论在外面有什么压力,遇到多少让人崩溃的人和事,回到家看到糖球跑过来扑在我的怀里,所有的阴霾都能一扫而空。
渐渐地,在我的生活中,长大的糖球给我带来了更多:
1.让我克服了自己的孤独感
人年纪越大,越会发现,那些曾经以为能带来满足感的东西,比如金钱、名利,其实都没有那么重要。
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后,人们真正渴求的东西还是情感的连接。
当了妈妈以后,我有了无穷无尽的情感体验。
原来真的会有那样一个小生命全心全意地依赖你,把你视作他的全世界;
原来真的会你什么也不做,只要盯着孩子的脸,就能感觉到无比的安谧与幸福。
之前看到过一个研究,说人在中年阶段往往是孤独感最强烈的时候。
抵抗孤独感的方式有很多,交朋友、研究兴趣爱好、享受爱情等等都可以。
然而,养娃绝对是这些方式里极其有效的一种。
它不挑人,每个当父母的都能从中体验到快乐;
它可持续,孩子能陪伴我们很久很久。
有娃之后,父母有了软肋,也有了最坚固的铠甲,足以抵抗人生虚无与寂寞。
2.借由孩子让我获得成长性
人年纪大了之后,生活很容易陷入平淡,缺乏新的挑战和成长机会,有种陷入了重复和停滞的感觉。
而孩子的诞生,一下子就让生活多出很多的可能性和未知。
比如为了更好地教育和引导糖球,我和糖球爹不得不学习很多东西。
如何科学育儿?如何与孩子更好地相处?
伴随着我们一项一项地解决这些课题,我们和孩子都共同获得了成长。
抚育和陪伴一个小生命渐渐长大的过程,本身就是个成就感满满又特别治愈的过程,有点像穿越回了我们的童年,重新好好地养了一遍自己。
3.获得了建立在亲缘关系下的照顾和陪伴
在现在这个社会,钱看起来能买到一切,实际并非如此。
比如,在我们情绪低落消沉的时候,孩子可能就是让大人走出困境的那道光。
我以前的文章中多次写到过,糖球在我低谷时用他自己独特的方式安慰我,让我感动又备受鼓舞,原来是糖球在治愈我的成年。
再比如,当我们生病或需要照顾时,子女的陪伴和照料,往往是一种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情感支持。
即便我们有足够的经济能力雇佣护工或保姆,他们也不可能像自己的孩子那样贴心和用心。
不过,我相信,如果是那种把娃视为“养老工具”,吝啬付出的家长,等到他们老了,子女也不会多用心照料。
爱都是相互的。
父母之爱与子女孝顺,从来都是一场双向奔赴。
04 在“母职惩罚”里开出自由的花
成为母亲后,我经历过很荒诞的职场对话:
"你今年因为孩子生病总请假,年终奖只能打七折发你。"
"哺乳期不适合接大项目,转给新来的男同事吧。"
图源:《逃避可耻但有用》
但也是这个「被贬值」的身份,让我学会更锋利的生存智慧:
把通勤时间变成亲子播客,记录糖球天马行空的"为什么";
从处理和糖球的亲子矛盾中,提炼出和客户谈判的共情公式。
就像那个暴雨天,糖球指着阴云说:"妈妈快看!天空在给我们浇花呢!"——母亲的眼界,本就可以把世界倒过来看。
05 “谢谢你让我参与了你的生命”
文章最后,我想给大家分享特斯拉总裁兼超级奶爸埃隆·马斯克说过的这样一段话:
“很多人问我,养孩子的目的是什么。
我的回答是养孩子就是付出和欣赏,不要求孩子完美,不必为我的面子争强好胜,更别说帮我安度晚年。
只求这生命能健康地存在,让他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走,让我也有机会参与到他的生命当中,一起成长,一起快乐,一起幸福,只要他平安、健康、快乐就够了。”
生育与否都是各有利弊的选择。而对于我们这些最终选择了把小生命带到世界上的女性们,奶爸马斯克真的当了一回我们的嘴替。
是真的很想对孩子说一句:
“谢谢你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谢谢你让我有机会参与到你的生命。”
·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的招人标准,给了中国家长当头一棒
·女到中年,越来越多的人好像都患上了同一种病
·18万年薪主妇VS互联网总监:谁在羡慕谁的人生?
·百度副总裁13岁女儿“开盒”孕妇事件:“坑爹”是一把回旋镖
·李小璐女儿自曝被同学孤立……当孩子被同学欺负时,95%的家长的解决方式是错的
·孩子总是心软不会拒绝别人?我告诉了他一个很绝的回应方式!
·发现10岁女儿书包里的'霸道总裁文',学霸妈妈的回应堪称“教科书”
·请家长趁早告诉孩子这5句话,关键时刻真能救命!贵州6岁男童失踪,最后被曝死在“大奶奶”手上……
·你家娃是“哪吒型”还是“敖丙型”?看完《哪吒2》,我突然理解了家里那个不听话的小孩……
原创不易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
请多多点赞、在看、转发支持
与孩子一起成长
参与到ta的生命之中
是孩子予以父母最大的馈赠✨
❤
来源:育儿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