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无锡麦克赛尔能源有限公司,自1996年3月成立以来,便作为日本麦克赛尔株式会社(Maxell Ltd.)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承载着重要生产任务。公司注册资本高达1800万美元,专注于方形锂离子电池的研发与生产,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实力,迅速在手机、便携式游戏机及其
全面停止生产!无锡28年日资麦克赛尔电池厂将关停!
失业君小编 | 文
网络 | 图
无锡麦克赛尔能源有限公司,自1996年3月成立以来,便作为日本麦克赛尔株式会社(Maxell Ltd.)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承载着重要生产任务。公司注册资本高达1800万美元,专注于方形锂离子电池的研发与生产,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实力,迅速在手机、便携式游戏机及其他消费电子领域崭露头角,一度成为市场的主流供应商,成就了麦克赛尔在华的核心生产基地地位。
然而,市场的风云变幻与技术的不断迭代,给无锡麦克赛尔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近年来,随着消费电子市场对电池性能要求的日益提升,以及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无锡麦克赛尔的传统方形锂电池业务逐渐陷入困境。据2024年最新数据显示,公司销售额从2022年的3.9亿元大幅下滑至2.1亿元,净利润更是缩水至仅0.16亿元,这一严峻形势迫使麦克赛尔集团不得不做出战略调整,无锡公司最终成为了这一轮战略收缩中的牺牲品。
无锡麦克赛尔关停的直接原因,是受到了市场与技术双重因素的挤压。一方面,消费电子市场逐渐转向更为轻薄、灵活的软包电池,而方形电池因其体积较大、定制化灵活性不足等劣势,逐渐失去了市场的青睐。特别是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新兴产品,更是对电池的轻薄化、高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得方形电池的市场份额被进一步挤压。另一方面,中国本土电池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在液态锂电池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形成了强大的规模优势,并通过价格战等策略进一步压缩了外企的利润空间,使得无锡麦克赛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举步维艰。
面对这一困境,麦克赛尔集团并未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寻求转型之路。自2023年起,公司加速布局全固态电池技术,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研发。据透露,麦克赛尔计划到2030年投入100亿日元用于全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并期望实现300亿日元的销售额。为了推动这一技术的快速发展,麦克赛尔还与京都大学等科研机构展开了深入合作,共同研发硫化物电解质等关键技术。据悉,到2026年,麦克赛尔将量产耐高温(125℃)、长寿命(10年免维护)的工业用固态电池,并将产能集中于日本京都工厂。
虽然关停无锡工厂将给麦克赛尔集团带来约40亿日元的损失(包括存货减值与遣散费等),但集团认为这一举措是优化资源配置、为固态电池等高增长业务腾出资金与精力的必要之举。未来,麦克赛尔将继续秉持创新、务实的理念,不断推动技术的升级与产品的优化,以期在全球电池市场中占据更为重要的位置。
当前,方形锂电池在中国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中国电池产业链已经构建了一个以液态锂电池为核心的成熟生态系统,不仅在能量密度上取得了显著突破——例如,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能量密度已高达255Wh/kg,而且在成本控制方面也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半固态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更是为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力,清陶能源、卫蓝新能源等企业已成功实现了半固态电池技术的装车应用,这无疑进一步压缩了传统方形锂电池的生存空间。
据统计,2023年中国方形电池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31.48亿元人民币,并且市场预测显示,到2027年这一数字有望突破66亿元人民币大关。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增长趋势主要由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本土企业所主导。相比之下,外企由于技术路径的依赖以及对中国市场本地化不足的问题,难以迅速适应这一市场的快速变化,因此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为了推动锂电池产业的协同发展,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补贴政策,并加大了产业整合力度,从而促进了锂电池上下游产业的紧密合作。从原材料的开采与提炼,如赣锋锂业在锂资源领域的布局,到终端应用的拓展,如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以及储能系统的建设,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生态系统。这一背景下,麦克赛尔等外企在本地化供应链整合方面存在的短板被进一步放大,加剧了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劣势。
更为严峻的是,中国企业在液态锂电池领域的绝对优势已经迫使日韩等国的电池企业开始转向下一代电池技术的研发。例如,松下公司已经放弃了部分动力电池业务,转而与丰田公司合作开发固态电池;而三星SDI则加速推进固态电池的量产进程。这些举措无疑表明,外企正在寻求通过技术创新来打破中国企业在液态锂电池领域的垄断地位。
中国在液态锂电池领域的规模化优势使得外企难以通过传统技术实现差异化竞争。麦克赛尔等企业的退出或转型正是这一趋势的印证。为了重建竞争优势,这些外企开始积极布局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领域,试图通过技术壁垒来抵御中国企业的冲击。
此外,中国电池企业的全球化扩张战略也进一步挤压了外企的生存空间。例如,宁德时代已经在德国等地建立了生产基地,这标志着中国企业正在积极向国际市场拓展。面对这一挑战,麦克赛尔等公司不得不收缩海外传统业务,回归本土聚焦高端技术研发,以期在未来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失业君小编分析认为,麦克赛尔无锡工厂的关闭,不仅是传统能源巨头在技术革命浪潮与市场结构深刻调整中苦苦挣扎的真实写照,更是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阵痛。此番战略重组,为我们揭示了以下几大核心趋势:
❶技术迭代势不可挡:随着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的蓬勃发展,整个行业格局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重塑。企业不仅需要在研发投入上持续加码,更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以便在技术的快速迭代中找到自身的发展路径,实现技术与市场的完美对接。
❷本土化能力成为生存关键:对于外企而言,能否顺利融入中国本土的产业链生态,已经成为决定其能否在中国市场立足的重要因素。若无法克服“水土不服”的问题,外企将面临严重的市场适应难题,甚至可能被市场淘汰。
❸全球竞争步入新阶段:在固态电池领域,中日韩三国之间的专利竞争与量产进度角逐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据统计,丰田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的专利数量已经高达1300余件,处于领先地位。这一领域的竞争将直接决定未来十年锂电产业的话语权分配,各国企业都在奋力抢占先机。
综上所述,无锡麦克赛尔的关闭,不仅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落幕,更预示着新一轮技术竞赛的号角已经吹响。对于中国企业而言,面对全球能源变革的机遇与挑战,唯有坚持持续创新、深化开放合作,才能在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议
网友热议
@德二少996(IP京):
唏嘘!28年老厂说关就关,外资电池的黄金时代真的结束了。当年Walkman、PSP的电池都是他家供的,现在连消费电子都卷不动了……
@北城繁华南城慌(IP京):
日本人押注固态电池是对的,但中国车企已经和清陶能源签了半固态电池订单,技术代差越来越难追……
@代号-响豪箭(IP沪):
宁德时代们把液态锂电池做到白菜价,外企不转型就是等死。不过我们的产业链闭环也是双刃剑,小心技术封闭!
@Sakura张元卅(IP川):
方形电池被淘汰太正常了!手机现在连SIM卡槽都要取消,谁还忍受厚重电池?企业跟不上需求变化就该出局……
@郝裴裴Hopelff(IPHK):
日企在华溃败给所有外企敲警钟:要么像特斯拉一样彻底本土化,要么像苹果保留核心技术,夹在中间的都得死……
@弗列贾Fleetguard(IPUSA):
无锡工厂关停只是开始,接下来日韩电池厂会加速撤离。未来全球锂电池版图只剩中国VS特斯拉超级工厂。
最后一条,
一片光明!
来源:汉语言文学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