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TN军演大片让西方集体破防:这仗还怎么打?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4 09:35 1

摘要:2025年4月1日至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在台湾岛周边海域组织大规模联合演训,火箭军、空军、海军等多军种协同作战,首次高调展示鹰击-21高超声速导弹等尖端装备。

2025年4月1日至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在台湾岛周边海域组织大规模联合演训,火箭军、空军、海军等多军种协同作战,首次高调展示鹰击-21高超声速导弹等尖端装备。

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将演习画面剪辑成高燃军事短片《台海雷霆》,以“科技感+叙事张力”的手法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发布,迅速引发全球热议。

一、军演画面“破圈”:技术美学与战略威慑的双重冲击

CGTN的剪辑团队运用电影级叙事手法,将火箭军夜间机动、轰-6K挂载鹰击-21导弹、歼-35战机编队突防等场景与动态地图、战术分析字幕结合,配合紧张激昂的背景音乐,打造出“战争电影”般的视觉冲击。

短片中,解放军多波次模拟打击、区域封控等实战化演练片段,精准传递出“全域慑战”能力。

例如,火箭军某部在微光环境下完成多目标火力追瞄,数十枚导弹同步发射的画面,被海外网友称为“东方钢铁洪流的现代演绎”。

技术层面,短片采用4K超高清拍摄与AI智能剪辑技术,实现画面细节与信息密度的双重提升。

例如,通过慢镜头特写导弹尾焰与雷达信号,直观展示解放军武器系统的精确性;运用三维动画还原战场态势,让普通观众也能理解复杂战术逻辑。

这种“硬核科技+人文叙事”的风格,打破了西方媒体对中国军事报道的刻板印象,YouTube单条视频播放量超500万次,评论区涌现大量“China is rising”“Respect”等留言。

二、国际舆论两极分化:震撼赞美与战略焦虑并存

1. 普通网民:从“偏见”到“敬畏”的认知转变

美国网友@JohnSmith:“原以为中国军事宣传片都是‘五毛特效’,但这段视频的专业性堪比好莱坞大片。解放军的装备和训练水平远超想象,特别是鹰击-21导弹,速度和精度足以改写海战规则。”

印度尼西亚网友@Rahmat:“看到山东舰航母编队穿越巴士海峡,突然明白为什么美国在南海越来越谨慎。中国的区域拒止能力让任何外部干预都变得代价高昂。”

德国网友@Anna:“欧洲媒体总说中国‘威胁’,但视频里解放军的行动是在维护主权,反而是美国在全球四处驻军。西方应该反思自己的双重标准。”

2. 战略界:对中美军事博弈的深度解读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报告指出,解放军此次演习验证了“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体系的成熟度,尤其是鹰击-21导弹对美军航母构成“不对称威慑”。报告预测,若台海冲突爆发,美军干预的“成本收益比”将大幅下降。

俄罗斯科学院专家弗拉基米尔·彼得罗夫:“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不仅体现在硬件上,更在于体系化作战能力。此次演习展示了从侦察、指挥到打击的全链路闭环,这是俄罗斯军队目前仍在追赶的领域。”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ECFR)警告,欧盟若继续跟随美国对华强硬,将面临“战略孤立”风险。中国在科技、贸易、安全等领域的影响力已不可忽视,欧洲需要制定独立于美国的对华政策。

三、美欧反应:军事退缩与战略困境

1. 美国:从“战略模糊”到“战略焦虑”

尽管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宣称“将台海列为最高优先级”,并加速在菲律宾部署“堤丰”中程导弹系统,但美军内部对干预台海的可行性充满疑虑。

美国《军事观察》杂志披露,美军F-35A战机可执行任务率仅51.5%,航母战斗群因维护问题难以快速部署。

智库兰德公司模拟推演显示,若解放军发起统一行动,美军干预将导致2个航母战斗群、数十艘舰艇被击沉,损失规模远超阿富汗战争,也无济于事,再加码再损失。

这种“高风险、低收益”的现实,迫使美国在军事上“一退再退”,转而通过贸易战、科技封锁等非对称手段遏制中国。

2. 欧洲:战略自主与对华政策的撕裂

欧盟27国虽跟随美国发表声明“反对武力改变现状”,但内部声音分化。

法国总统马克龙私下表示,欧洲不应卷入“美国主导的对抗”,而应聚焦自身利益。

德国工业界则担忧,若欧盟在台海问题上过度挑衅中国,将失去参与“一带一路”和中欧投资协定的机会。

欧洲智库“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ECFR)建议,欧盟应在台海问题上保持中立,同时加强与中国在气候变化、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合作。

报告指出,中国已成为欧洲最大贸易伙伴,对抗性政策将损害欧洲经济利益。

来源:光头老莫·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