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卸任车BU董事长,华为汽车棋局如何落子?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4 10:18 2

摘要:最近,科技圈又有大新闻!余承东微博和抖音认证信息更新,“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董事长” 的头衔没了,只剩下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 BG 董事长”。与此同时,华为官网对他的介绍也同步变更 。这一变化,瞬间引发各界关注和猜测,大家纷纷好奇,这背后到底预示着什么?

余承东身份变动,引发行业震动

最近,科技圈又有大新闻!余承东微博和抖音认证信息更新,“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董事长” 的头衔没了,只剩下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 BG 董事长”。与此同时,华为官网对他的介绍也同步变更 。这一变化,瞬间引发各界关注和猜测,大家纷纷好奇,这背后到底预示着什么?

而就在 3 月 31 日,被视为华为车 BU 主体的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完成工商变更,法定代表人变成了徐直军,华为持股比例从 100% 降至 80%,阿维塔科技和赛力斯汽车各占 10% 股份,成为新股东。管理层方面,徐直军任董事长,余承东和朱华荣担任副董事长。这一系列操作,无疑让华为车 BU 业务变动的走向更加引人遐想。

华为车 BU 的变革之路

(一)深圳引望的崛起与变革

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的诞生,可谓是华为在汽车业务领域的一次大胆创新尝试。2024 年 1 月,在众人的期待中,它正式注册成立,其前身为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车 BU) 。自 2019 年华为车 BU 成立以来,一直怀揣着为车企提供增量零部件和先进技术支持的梦想,试图在汽车智能化的赛道上闯出一片天。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车 BU 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长期的亏损让华为的财务压力与日俱增,据公开数据显示,2023 年车 BU 亏损高达 60 亿元 。同时,市场对于技术独立性的担忧也如乌云般笼罩着华为车 BU 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为果断决策,将车 BU 分拆为深圳引望,希望通过独立运作和引入外部投资,让其以更灵活的姿态融入汽车行业生态。

到了 2025 年 3 月 31 日,深圳引望完成工商变更,这一事件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千层浪。华为持股比例从 100% 降至 80%,阿维塔科技和赛力斯汽车各持股 10%,成为新股东。管理层方面,徐直军出任董事长,余承东和朱华荣担任副董事长 。如此大规模的股权和管理层变动,无疑是深圳引望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转折点,也预示着华为车 BU 业务将迎来全新的发展阶段。

(二)股权结构调整背后的深意

华为主动降低持股比例,引入阿维塔和赛力斯,背后蕴含着深远的战略考量。从华为自身角度来看,一方面,这有助于减轻华为的资金压力,让华为能够将更多资源集中投入到核心技术研发中。汽车业务的研发需要大量资金,通过引入外部投资,华为可以分散风险,实现资源的更优化配置。另一方面,这也体现了华为打造开放汽车生态平台的决心。通过股权绑定,吸引更多车企参与,共同构建一个繁荣的智能汽车产业生态,从而提升华为在全球智能汽车市场的影响力。

对于阿维塔和赛力斯而言,入股深圳引望,意味着他们能够获得更深入的技术合作机会,优先获取下一代技术,参与技术路线决策环节,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赛力斯与华为合作推出的问界系列车型,借助华为的技术和渠道优势,销量一路攀升,入股深圳引望有望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阿维塔作为长安、华为、宁德三大巨头合作的产物,与华为关系密切,此次入股将进一步巩固其技术优势,助力其在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站稳脚跟。

余承东在华为的角色转变

(一)余承东的华为履历回顾

余承东与华为的缘分,始于 1993 年。那时的他,风华正茂,怀揣着对通信行业的无限热情,加入了华为这个充满创新活力的大家庭 。此后,他便在华为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历任 3G 产品总监、无线产品行销副总裁、无线产品线总裁、欧洲片区总裁、战略与 Marketing 总裁等多个重要职位 ,每一个职位的变迁,都见证了他的成长与奋斗,也见证了华为在通信领域的崛起与扩张。

2011 年,对于余承东和华为终端业务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余承东出任华为终端公司 CEO,正式开启了他在华为终端业务领域的传奇之旅。在他的带领下,华为终端业务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从 2010 年的 300 万台,一路飙升至 2019 年的约 2.4 亿台,成功超越苹果,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佼佼者 。

华为终端业务收入也水涨船高,从 2012 年的 1601 亿元,增长至 2020 年的巅峰 4829 亿元 ,旗下手机业务更是一度登顶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单季度销量首位,余承东也因此成为华为终端业务的灵魂人物。

(二)卸任车 BU 董事长的影响与解读

余承东卸任车 BU 董事长,这一变动无论是对华为汽车业务,还是对他个人职责,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华为汽车业务角度来看,余承东在任期间,凭借其卓越的领导能力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大力推动华为汽车业务发展,带领团队攻克诸多技术难题,与赛力斯、长安、广汽等车企建立深度合作,推出问界 M5、M7 等爆款车型,为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打下坚实基础 。如今他卸任,虽然仍是华为汽车业务重要参与者,但角色转变可能会使业务发展节奏和方向产生一定变化,新的领导团队需要时间磨合,以延续华为汽车业务的发展势头。

对余承东个人职责而言,卸任车 BU 董事长后,他可以将更多精力聚焦于终端 BG 业务。近年来,华为终端业务在经历外部制裁冲击后,正逐步复苏,重返市场巅峰是当前重要任务。余承东回归终端 BG,有望整合资源,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加速终端业务发展,如进一步优化手机产品线,提升产品竞争力;拓展全屋智能等新业务领域,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生态。

结合华为整体战略来看,此次人事变动是华为在复杂市场环境下做出的战略调整。一方面,华为通过分拆车 BU,引入外部股东,推动汽车业务独立发展,构建开放生态,余承东卸任车 BU 董事长,是这一战略调整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华为始终坚持以通信技术为核心,终端业务和汽车业务都是核心技术的延伸应用,余承东在终端 BG 和汽车业务之间的角色调整,有助于华为更好地实现技术协同,打通不同业务领域,为消费者提供更全面、更智能的产品和服务 。

华为汽车业务的未来走向

(一)战略调整与业务布局

华为在车 BU 业务上的战略调整,无疑是其适应市场变化、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从目前的种种迹象来看,华为正朝着构建更加开放、协同的智能汽车生态系统迈进。

在技术研发方面,华为将继续加大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等核心领域的投入 。以智能驾驶为例,华为的 ADS 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不断迭代升级,其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精准的算法,能够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为用户带来更安全、便捷的驾驶体验。在智能座舱领域,华为基于 HarmonyOS 打造的智能座舱,以其流畅的交互体验、丰富的应用生态,将汽车座舱打造成一个智能移动空间,让用户在车内也能享受到与智能家居、智能终端无缝连接的便捷生活。

在合作模式上,华为将进一步深化与车企的合作。除了现有的赛力斯、阿维塔等合作伙伴,华为有望吸引更多车企加入其智能汽车生态 。通过与不同车企的合作,华为能够根据各车企的特点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智能汽车行业的发展。比如,华为与赛力斯合作推出的问界系列车型,凭借华为的技术赋能和赛力斯的制造优势,在市场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与阿维塔的合作,则聚焦于高端智能电动汽车领域,致力于打造具有极致科技体验的车型。

未来,华为还可能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如智能出行服务、电池技术研发等 。随着人们对出行便利性和环保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智能出行服务市场潜力巨大。华为可以利用其在通信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优势,开发智能出行平台,整合多种出行方式,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出行解决方案。在电池技术研发方面,华为若能取得突破,将进一步提升其在智能汽车领域的竞争力,为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动力支持。

(二)行业影响与市场反应

华为此次在车 BU 业务上的变动,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智能汽车行业掀起了波澜。

从行业影响来看,华为作为智能汽车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其战略调整和业务布局的变化,将对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华为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品牌影响力,使其在与车企合作中具有较强的话语权,能够推动行业技术标准的提升和创新发展。例如,华为在 5G 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优势,为智能汽车的网联化和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促使其他企业加大在相关领域的研发投入,以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

华为的变动也可能引发行业内的合作与竞争新态势 。一方面,更多车企可能会积极寻求与华为合作,借助华为的技术优势提升自身产品竞争力,推动行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升级;另一方面,竞争对手也可能会加大研发投入和市场拓展力度,以应对华为带来的竞争压力,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例如,特斯拉等智能汽车领域的领先企业,可能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速度,巩固自身市场地位;传统车企也会在智能化转型方面加大投入,提升自身在智能汽车市场的竞争力。

市场和消费者对华为此次变动也高度关注。市场方面,投资者对华为汽车业务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华为与车企的合作进展、新产品的推出等,都将影响市场对其股票的估值 。消费者则更加关注华为技术赋能下的汽车产品,如问界系列车型的性能、价格、安全性等 。如果华为能够持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满足消费者对智能汽车的需求,将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份额和口碑。

变革中的华为与未来展望

华为车 BU 的变革和余承东的职务变动,是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这一系列变动,既反映了华为对汽车业务战略布局的深思熟虑,也展现了其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灵活应变、寻求突破的决心。

尽管变革之路充满挑战,但华为凭借其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开放合作的态度,有望在智能汽车领域开辟新的发展篇章。未来,我们有理由期待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持续创新,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智能汽车产业迈向新的高度 。而余承东在终端 BG 的回归,也可能为华为终端业务带来新的发展契机,让我们共同拭目以待!

来源:少荣科技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