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第二实验小学开展跨区域创新融合教学实践活动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4 15:33 1

摘要:梨花如雪映春色,文化润心育新人。2025年4月2日上午,商丘市第二实验小学组织部分三年级学生,共赴宁陵万顷梨园及宁陵精神展馆,联合宁陵县赵村乡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开展主题为“在那梨花盛开的地方”跨区域创新融合教学实践活动。活动以梨花为媒,将自然之美、文化之韵与

梨花如雪映春色,文化润心育新人。2025年4月2日上午,商丘市第二实验小学组织部分三年级学生,共赴宁陵万顷梨园及宁陵精神展馆,联合宁陵县赵村乡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开展主题为“在那梨花盛开的地方”跨区域创新融合教学实践活动。活动以梨花为媒,将自然之美、文化之韵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打造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让学生在自然与人文的交响中感悟文化根脉、厚植家国情怀。商丘市基础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李青峰、睢阳区基础教育教研中心主任李志华、睢阳区教体局党建办主任魏郁衡、河南广播电视台商丘记者站站长贺强全程参与此次活动。

梨花树下悟自然。在梨园中,学生们被如雪似云的梨花盛景吸引,在商丘邵亚楠老师和宁陵郑韦韦老师的带领下,穿行于梨树行间,通过“看花色、闻花香、触花瓣”的沉浸式观察,感知梨花的形态与生命力。

文化交融显匠心。在梨树王下,宁陵县赵乡村六年级学生王一凡化身“小讲师”,向同伴们讲述“梨树王”百年坚守的故事。梨花课堂上,师生问答间,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灵动画卷徐徐展开。两地学生畅谈梨花文化,“飞花令”中争先恐后地吟诵“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并将诗句写在梨花形道具上,大手牵小手将“文化花瓣”粘贴于梨树主题展板,亲手装扮出了一棵花团锦簇的诗韵“梨花树”,寓意“传统与童心共生长”;有的学生分享“孔融让梨”“梨园戏曲”等典故,豫剧名曲更是信手拈来,悠扬唱腔中传递文化自信;有的学生化身小演员,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生动且寓意深刻的情景剧《梨花仙子》,小演员们惟妙惟肖的表演,赢得了阵阵热烈掌声。

以花育人促融合。课程尾声,学生们以梨园落花为素材,共同制作花草书签与古风团扇。两地学生在梨花树下互赠礼物,笑容与花影交织,彰显“文化共情、友谊共生”的育人目标。

梨花纷扬的砖石小路上,学生们怀揣着梨园课堂的余韵,踏着春日细碎的阳光,走进了宁陵精神展馆。这座以梨文化为核心的展馆,如同一部立体的乡土教科书,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学生们以“探秘者”的身份,解码梨花背后的精神图腾,触摸乡村振兴的脉搏,探索梨文化背后的思政密码。商丘市第二实验小学学生李若涵在采访中说:“今天的学习不仅让我看到了美丽洁白的梨花,了解了梨乡的发展史,更让我明白了劳动人民的辛苦和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宁陵县赵乡村中心小学学生宋佳鑫在采访中感叹道:“原来一朵梨花能带动家乡致富,我要努力学习,将来为家乡添彩!”这场精神展馆里的思政课,终将以文化基因的形式,深埋于学生的心田。

李青峰讲道:“教育不应囿于四壁之间。把课堂推向田园,让田园中的每一点——一朵花、一粒土、一片叶,都成为滋养孩子成长的活教材。这不仅是教学场域的转换,更是育人理念的升华。”

李志华表示,本次沉浸式的教学以梨园为教室、以文化为教材,通过跨校协作、跨龄互动,学生们不仅学会了知识,更懂得了热爱自然,尊重劳动,让城乡学生在共学共研中厚植家国情怀,理解个体与家乡、传统与未来的深刻联结。同时,老师们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学生引导等方面得到了综合提升,达到了师生共成长的目标。

魏郁衡说道:“今天的活动不仅仅是一堂生动的户外课,更是推进思政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实践。今天的课程通过自然融合、文化传承、参观体验等多种方式,让思政课堂真正的实起来,活起来。”

一场梨花之约,两地童心共赴。商丘市第二实验小学通过“自然+文化+思政”的立体化课程设计,让乡土资源转化为育人动能,在学生们心中播下文化传承与责任担当的种子。春日的梨园,因教育的温度而更加绚烂。(商丘市第二实验小学 孙艳杰)

来源:文昊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