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体育频道《足球之夜》摄制组来到了大连,采访了大连英博俱乐部,其中包括了投资人王魁,总经理陈东以及老将阎相闯,重点谈到了去年大连英博冲超的投入以及新赛季俱乐部的运营情况。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体育频道《足球之夜》摄制组来到了大连,采访了大连英博俱乐部,其中包括了投资人王魁,总经理陈东以及老将阎相闯,重点谈到了去年大连英博冲超的投入以及新赛季俱乐部的运营情况。
王魁表示,未来的发展目标是要达到收支平衡,甚至会盈利的一支俱乐部。谈到如何能盈利,王魁表示,主场的上座率门票收入,上座率高关注的人多了,我们的赞助商看到这种流量,很多人会主动联系俱乐部和王魁。
去年一个赛季,在王魁和陈东的共同努力下,大连英博依靠票房和政府扶持,他本人净投入控制在800万以内,这是他能承受的范围内。
可以说在中国足球历史上,中甲俱乐部的投入不足800万完成冲超,这也算是开了一个先河也创造了历史,这个模式能否被效仿和复制不得而知,但是不得不说,王魁和陈东在过去一个中甲赛季的运营是非常完美和成功的。
大连英博俱乐部也首次向外界披露了财务报表:中甲一个赛季完成冲超俱乐部总成本5087万,其中球队工资2665万,训练支出350万,俱乐部运营618万,参赛费用1454万;总收入和总支出持平5087万,俱乐部服务35万,特许周边产品36万,王魁实际的投入756万,广告赞助800万,政府扶持1000万,球票销售2460万。
在梭鱼湾的中超首秀对阵长春亚泰的比赛中,现场观众人数为60126人,大连英博足球俱乐部门票收入入账超过300万,而英博赛季开始前的套票销售入账1190万。而在套票销售层面,中超俱乐部只有3家(包括成都蓉城、北京国安)、百万级别七八家。总经理陈东表示,连梭鱼湾主场LED广告牌的广告位也已经售罄。
王魁预估本赛季大连英博的营收大概在1亿-1.1亿(球票+赞助等),新赛季大连英博海发保级预算在1.5亿,还有4000-5000万的缺口,王魁和俱乐部还有营收层面的压力,王魁希望政府在梭鱼湾和训练基地上能有扶持政策,能有一定减免费用,在赞助商层面能够打开新的赛道。
没有政府支持对现阶段大连职业俱乐部来说还是比较难的,据不准确的统计,光训练基地一年大概需要3000万支出,梭鱼湾的租金和比赛日安保费用差不多2000万到3000万,去年这两个大头确实是政府包了。
大连英博上个赛季的收支平衡看似稳健,实则暗藏隐患。球票收入占比高达48.3%,远超中超俱乐部平均35%的票务依赖度,这种现象在大连这样非常典型“成绩型球市”面前,如果球队成绩出现较大波动,看台的球迷如果出现下滑流失时将非常不利和被动。
投资人注资756万元虽然看似不算多,但也占了俱乐部总成本的14.8%,这对于俱乐部自我造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大连英博这家俱乐部成立时间不久。但是要想一直能够留在中超舞台,对比已经解散的广州队通过直播带货年入千万的案例,英博在周边产品、线上新媒体销售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俱乐部的支出最大头的就是俱乐部的球员薪资,俱乐部官网显示现有球员32人,若按中甲顶薪标准莱计算,英博新赛季工资薪酬的年支出可能突破3000万。
在此次公布的财报中,并未看到英博的青训投入,这和俱乐部上升速度较快有关。但是大连作为足球城,一定不能忽视青训,不要忘了青训给足球城带来的甜头。尤其是大连有着得天独厚的足球人才储备和基础条件,如果大连英博能够将青训当做重点来抓,好的球员也可以成为俱乐部造血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
这点也得到了老将阎相闯的认定,在他看来,他这批好的球员基本上都留在了大连,相对差一点的球员都离开了家乡,当然也有好面子被其他城市的球队挖走。大连的球员近些年在国字号球队中相对较少,青训流失和断档比较严重。
大连这座城市需要足球,尤其是顶级联赛,足球之夜的记者刘思远问了小闯一个问题:如果大连没有职业队,没有了足球会是什么样?小闯回答:就像一道菜没有放盐一样,缺少很多味道,大连最有特色除了海就是足球。
职业足球终极目标一定是收支平衡和盈利,大连英博海发今年已经尝试了俱乐部股份多元化的改革,但也需尽快建立多元化营收模式,在保证竞技水平的同时,开发足球城和英博足球文化的衍生价值。当然,在这个大背景下,一定是需要有成绩和球市来辅佐和加持的。
来源:大眼爱看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