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又是一年的清明,又是一岁的追思。窗外春风徐徐,温暖着这个生机勃勃的春日。刘长海静静地坐在窗前,望着远方,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五十多年前,那个改变了他人生轨迹的地方——敦化县驼腰子大队,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那里有他永远的怀念。
又是一年的清明,又是一岁的追思。窗外春风徐徐,温暖着这个生机勃勃的春日。刘长海静静地坐在窗前,望着远方,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五十多年前,那个改变了他人生轨迹的地方——敦化县驼腰子大队,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那里有他永远的怀念。
图片来源网络
永远忘不了1968 年的9月下旬,就是在那个丰收的秋天,十七岁的初中毕业生刘长海积极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离开了家乡延吉,来到了距离家乡近四百里路远的一个小山村—敦化县驼腰子大队,他们十一名延吉知青被分派在驼腰子五队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驼腰子大队是一个山水相依且被森林环抱的小山村,那里环境优美,土地肥沃,乡亲们的生活可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最起码温饱还是有保障的。初来乍到,刘长海和知青们心中满是迷茫与不安,好在乡亲们都很淳朴善良,李春武队长更是把延吉来的知青当成了他的孩子。
李队长热情地迎接着知青们,他那爽朗的笑声瞬间驱散了知青们心中的阴霾:“孩子们,从今天起,这儿就是你们的家!”简单的一句话,却让刘长海和同伴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李队长热情地为知青们安排住的地方,那原本破旧的房屋,经过老队长和乡亲们齐心协力的清扫布置,很快就焕然一新。屋内虽然陈设简单,但收拾得干净整洁,土炕上还铺上了崭新的炕席。
考虑到知青们大多不会做饭,李队长特意安排了一位做饭好吃的大嫂帮知青们做饭。每天清晨,那位大嫂早早地来到知青点,生火、做饭,袅袅炊烟中,弥漫着家的味道。刘长海至今还记得,第一顿吃到的玉米饼子和白菜炖豆腐,那简单的饭菜,在当时却无比美味,温暖了每一个知青的胃,更温暖了他们的心。
刘长海他们来到驼腰子没几天,安顿好了吃住,秋收也就开始了。知青们第一天下地干农活是在那片坡地割谷子。割谷子看似简单,可知青们没干过农活,镰刀都不会用,看知青们拿着镰刀乱舞,李队长替他们捏着一把汗。
在李队长的耐心指导示范下,知青们才慢慢学会了割谷子,学会了捆谷个子(把割倒的谷子捆成捆),也学会了磨镰刀。后来割黄豆的时候,知青们也就得心应手了。
第一年秋收结束分口粮的时候,因为知青下乡插队第一年是国家供应口粮,按理说队里可以不给知青们分口粮。李队长征求了社员们的意见,不光给咱知青分了口粮,秋菜也是和社员们一样分配,他说国家供应的口粮是陈粮,怎么也比不上新粮吃起来香。社员们都吃新粮,咋忍心看着一帮孩子吃陈粮呀。
之后的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李队长和乡亲们一如既往地关爱照顾知青们,春天播种时,老队长弯下腰,耐心地示范着如何撒种、覆土,他粗糙的双手熟练地操作着,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注意事项。在老队长的悉心指导下,刘长海和知青们逐渐掌握了各种农活的技巧,学会了干各种农活,也渐渐适应了农村艰苦的生活环境。
图片来源网络
农忙时节,当其他社员们都在烈日下辛苦地收割庄稼时,老队长会安排知青们去场院翻晒打场,干一些相对轻松的农活,工分待遇却和社员们一样。
在驼腰子大队插队落户的日子里,刘长海经历了无数个难忘的瞬间。有一次,他在干活时不小心扭伤了脚磕破了膝盖,李队长听到了刘长海的呻吟声,立刻放下手中的农活,急忙来到刘长海的身边。李队长看他伤势严重,二话不说,背着他就往村里的卫生室跑。一路上,李队长累得气喘吁吁,却始终没有停下脚步。那一刻,刘长海趴在老队长宽厚的背上,泪水模糊了双眼,心中满是感动。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似乎就在转眼间,刘长海在驼腰子大队已经生活了六年。1974 年秋后,他幸运地通过了招工体检和政审,到县林业局下属的林场当了工人。离开驼腰子大队那天,刘长海心中充满了不舍,他紧紧地握着老队长的手,久久不愿松开。“老队长,我永远不会忘记您的恩情,我一定会回来看望您和乡亲们的!”刘长海哽咽着说道。老队长拍了拍他的肩膀,眼中满是欣慰与不舍:“孩子,到了林场,好好工作,照顾好自己,空闲了就回来看看,这里永远都是你的家。”
参加工作后,刘长海始终牢记自己对老队长的承诺。他经常利用休班的时间,买上一些烟酒礼品,回到驼腰子大队看望老队长和乡亲们。每次回去,老队长都会拉着他的手,问长问短,一直把他送到汽车站,每次都有说不完的话。在老队长的眼中,刘长海永远是他自己的孩子,跟亲儿子一样。
然而,岁月无情,老队长的身体逐渐衰弱,一天天老去。2014年12月2日,在那个寒冷的冬季,老队长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享年87岁。得知这个消息后,刘长海悲痛欲绝,他连夜赶回驼腰子,跪在了老队长灵前,失声痛哭,长跪不起。
如今,老队长已经去世十年了,但刘长海对他的思念却与日俱增。每到清明节,老队长的音容笑貌总会浮现在刘长海的眼前。这个清明节,刘长海的心中又涌起了强烈的思念,他决定清明过后就去第二故乡,去祭拜对知青们恩重如山的老队长,去看望乡亲们。
图片来源网络
在这个金达莱含苞待放的清明时节,刘长海仿佛又看到了老队长那熟悉的身影,听到了他那爽朗的笑声。刘长海默默地在心中说道:“老队长,我明天就回去看您,您的恩情,我永远铭记在心。”
敬爱的老队长,延吉知青永远怀念您!
作者:草根作家(感谢刘长海老师真情讲述)
来源:草根茶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