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MT革新•十家谈丨黄河教授:共融共进,共同推动血液学领域的突破与发展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4 19:44 2

摘要:欧洲血液与骨髓移植学会(EBMT)年会于2025年3月30日至4月2日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召开,会议探讨了造血干细胞移植和细胞治疗相关的前沿研究进展。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黄河教授团队共有27项研究亮相今年EBMT年会,包括10项口头报告和17项poster展

欧洲血液与骨髓移植学会(EBMT)年会于2025年3月30日至4月2日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召开,会议探讨了造血干细胞移植和细胞治疗相关的前沿研究进展。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黄河教授团队共有27项研究亮相今年EBMT年会,包括10项口头报告和17项poster展示。与会现场,医脉通特别邀请黄河教授接受采访,谈一谈研究成果与参会感受。

创新突破:黄河教授团队研究成果闪耀EBMT会议

黄河教授

本次交流涵盖了多个重要领域,首先是造血干细胞移植。该领域发展迅速,中国在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方面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然而,仍面临诸多关键挑战,包括供者选择、精准治疗以及减少移植后并发症等问题。我们呈现的报告探讨了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第二次复发后的供者选择优化及其疗效,并探索了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中运用新靶向药物进行有效预防和治疗。这些研究将为患者生存改善提供重要推动力。

其次是细胞免疫治疗。我们的团队在这一新兴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专注于提升CAR-T治疗的疗效,开发通用型新靶点,以及优化CAR-T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桥接治疗。我们更新了随访5年的CD19 CAR-T桥接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数据,显示患者的5年生存率超过60%,这表明新靶向治疗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相结合能够取得显著疗效。此外,我们还在CAR-T领域开展了机制研究,并利用单细胞多基因组学方法深入解析了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

第三,我们带来了一系列关于血液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从分子学和病理生理学角度提供了有益的见解,为未来的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

最后,比较具有亮点的工作是我们的护理团队探讨了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细胞免疫治疗过程中,如何有效解决患者的心理与生理问题。通过全程化管理,显著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与生存质量。

这是我们过去一年在相关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并在此次国际交流中分享。非常高兴有近20位年轻医生和学生参与此次国际会议,团队人才培养始终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在国际化的工作中,我们见证了优秀年轻一代的成长,他们在临床和科学研究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高瞻远瞩:洞悉国际血液学前沿趋势与启示

黄河教授

此次EBMT会议精彩纷呈,汇聚了全球的临床医生和科学家,呈现了诸多突破性研究成果。血液学发展正经历着精准治疗的革命性转变。近年来,随着单细胞组学、多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和干细胞技术等前沿科技的发展,我们对血液疾病的分子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催生出一系列精准治疗的方法。在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针对严重并发症的分子通路解析与关键靶点筛选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ROCK抑制剂与JAK抑制剂在急性GVHD治疗中的突破性应用,成为本次会议的最大亮点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半相合移植技术在国际范围内日益普及,而中国在该领域已确立领先地位。同时,以移植后环磷酰胺(PTCy)为基础的移植方案,其国际经验亦颇具借鉴价值。细胞免疫治疗作为前沿领域,CAR-T技术在欧洲与美国的迅猛发展尤为瞩目,其功能优化与适应症拓展正不断推进。值得强调的是,细胞免疫治疗在一线及二线治疗中的卓越表现展现了其强大的疗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CAR-T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整合应用方面已跻身世界前列。

本届EBMT会议充分彰显了血液学领域的前沿性、创新性与科学性。在精准治疗与靶向治疗的强力推动下,我们对血液学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与期待。

共融共进:中国血液学迈向全球合作新高度

黄河教授

中国血液学近年来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多重驱动力的协同作用。一方面,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学科进步提供了强劲动力;另一方面,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各类高质量提升计划的实施,为医疗机构的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及靶点研究创造了优越条件。在此过程中,国际交流与合作发挥了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全球生命科学迅猛发展、精准医学快速进入临床实践的当下,这种跨国界的学术交流显得尤为重要。

回顾中欧血液学领域的合作历程,已逾二十载。犹记得20年前初涉EBMT会议时的震撼与羡慕。如今,得益于中国同道的持续努力,中国血液学已在国际舞台上赢得广泛认可与尊重。尤其是在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体系构建及CAR-T治疗领域,中国已跻身国际前列,获得了全球同行的充分肯定。在这点上,我们要继续秉承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的理念。

当前,中国与国际血液学合作已从最初的模仿和学习转向平等互利的深度合作和交流。此次欧洲之行,我们与多个国际顶尖团队进行了深入交流。展望未来,我们坚信,这种高水平的国际合作交流必将推动中国血液学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领域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为中国血液学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黄河 教授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973首席科学家,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骨髓移植中心主任

浙江大学血液学研究所所长

干细胞与细胞免疫治疗浙江省工程中心主任

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专家组成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骨髓库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亚太国际骨髓移植组织国际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

欧洲骨髓移植组织国际学术委员会委员

亚洲细胞治疗组织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主要研究方向为干细胞基础研究与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应用、细胞免疫治疗前沿技术与转化研究。先后于2003年及2015年2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作为负责人承担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等27项,以通讯作者在Nature、NEJM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83篇,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15项,授权发明专利19项。近5年在国际大型会议担任主席、特邀报告和口头报告百余次。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国内首部CAR-T细胞治疗学专著《CAR-T细胞免疫治疗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研究生《血液内科学》教材,参编著作及教材11部。任国际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权威杂志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iology of Blood and Marrow Transplantation, Journal of Hematology and Oncology编委。

编辑:Quinta

审核:黄河教授

排版:Red

执行:Moly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灵科超声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