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高达2400%!几乎全是假货,为何消费者还前赴后继争相购买?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4 20:22 2

摘要:直播间里标价五千的T恤成本仅二十元,利润高达24倍。消费者明知是“完美复刻”仍抢购,律师维权43天才获赔。当499元“正品”到手质感全无,你能否识破这场狂欢背后的暴利游戏?

直播间里标价五千的T恤成本仅二十元,利润高达24倍。消费者明知是“完美复刻”仍抢购,律师维权43天才获赔。当499元“正品”到手质感全无,你能否识破这场狂欢背后的暴利游戏?

近年来,短视频与直播行业的蓬勃发展催生了许多网络红人及商品推广主播。网络空间似乎变成了人人可涉足、人人有机会获利的领域。一些人凭借网络的机遇赚取了丰厚收益,而另一些人则因冲动响应网红主播的推荐,过度消费,甚至陷入经济困境。随着这一趋势,不少个体通过网络平台迅速走红,并利用自身影响力推广商品。网络已成为一个看似无门槛、潜力无限的赚钱渠道。部分人士成功地把握住了这一波网络红利,实现了财富的快速积累。然而,另一方面,也有消费者因受到网红主播话语的煽动,在未经深思熟虑的情况下进行大量购买,最终导致个人财务状况严重受损,甚至面临破产的风险。

普遍观点认为,网红最终会转向直播带货。近年来,众多网红纷纷踏上带货之路,原因在于,一次成功的带货收益远超精心制作多条视频的回报。面对如此可观的利润,不少明星与歌手也纷纷投身直播带货的浪潮,凭借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赚取的收益堪比一部电视剧的片酬。

直播销售正逐渐替代传统销售方式,然而必须正视的是,其中充斥着大量伪劣商品,其利润甚至可高达24倍。

【假货横飞的直播带货】

在直播带货领域,售卖假货及消费者明知故买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例如,成本仅二十元的T恤被标价至五千元出售,或是几元成本的化妆品被哄抬至几百乃至上千元,这类情况屡见不鲜。这些高价销售行为背后,往往是不良商家与主播联手谋取暴利的结果。

各位朋友,请务必珍惜这次宝贵的机会。官网标价4999元,但今天我们有特别优惠,仅需499元。一定要把握住这次难得的机会,因为这样的优惠以后可能不会再出现。

许多人听到这类话语时,往往会迫不及待地想要下单购买,然而,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已悄然落入了商家的策略之中。

这些卖家常常以特价促销为噱头,推销他们声称的正品商品。在直播过程中,他们会展示品牌授权文件,以此作为商品真伪的证明。部分卖家甚至保证,商品直接从官方店铺发出。

经过一连串的营销陈述和所谓的验证过程,消费者心中容易产生一种感觉,仿佛若不购买就会错失重大优惠。然而,当这些所谓的正品到手后,实际体验却让人深感失望。化妆品的质地与使用感受与正品相去甚远,到手的衣服同样缺乏正品应有的质感与剪裁。

事后,消费者才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然而,当他们尝试联系商家时,却遭遇了令人不悦的回应。一些商家拒绝承认售出的商品出自本店,有的则以恶语相向,更有甚者直接关门大吉,人间蒸发。

当商家拒绝退款时,消费者首要行动是联系平台的官方客服。部分平台可能会遵循消费者优先的原则,直接为消费者办理退款。然而,也有一些平台的官方客服可能会与不良商家站在同一立场,对消费者的询问避而不答,或是以消费者无法提供特定证据为由,使问题得不到解决,最终让消费者只能自认损失。

冯女士是四川的一名消费者,她在7月4日通过某大型电商平台的百亿补贴专区购买了一双李宁品牌篮球鞋。该专区承诺所有商品均为100%正品,且设有假一赔十的保障措施,这让冯女士果断下了单。然而,收到商品后,冯女士感到非常失望。首先,鞋子的包装显得非常简陋,质量低劣。更令人不悦的是,鞋子本身与描述不符,其上的logo与正品存在较大差异。穿上后,鞋子的版型也远未达到预期,整体效果差强人意。

冯女士察觉到所购商品可能为假货后,立刻尝试扫描鞋上的防伪标签以验证真伪。然而,她发现防伪标签模糊不清,无法成功扫描,这进一步增强了冯女士认为购买到假货的怀疑。

冯女士迅速联系了百亿补贴的官方客服部门,详细阐述了遇到的问题。然而,客服回应称,由于缺乏足够的证据,无法为她提供维权支持。

冯女士对官方的回应感到十分愤怒,为了证实自己买到了伪劣产品,她特意携带鞋子前往李宁实体店进行验证,并获得了商品为假货的证明。随后,她立即与电商平台联系,但平台的反应依然冷淡,坚持声称自己是李宁品牌的正式授权店铺,商品已经过严格质量检测,并继续销售该商品。

冯女士踏上了漫长的维权征程,基于她律师的职业背景,她擅长广泛搜集证据。她向李宁官方求证,得到的回复是未授权该店铺。于是,她通过法律途径对百亿补贴活动提起了诉讼。经过43天的等待,冯女士最终维权成功,获得了十倍赔偿的解决方案。

事后,冯女士坦言,即使作为律师,自己在维权过程中也遭遇了诸多不易,这让人不难想象,普通消费者在维权时会面临多大的挑战。

冯女士的经历揭示了不良商家的不良行为,她的情况绝非孤例。出人意料的是,有些消费者因受骗而购入假货,而另一些人则明知是假货却仍持续购买。这种现象并非罕见,冯女士只是其中一个缩影。有的顾客由于缺乏辨别能力或受到误导,不慎购买了假冒伪劣产品。然而,也存在一部分消费者,他们在知晓商品为假货的情况下,仍然选择购买,这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不论是哪种情况,都反映出市场上存在着不良商家的欺骗行为,以及部分消费者在购物时缺乏足够的警惕性和判断力。

【知假买假】

浏览网络时,经常会遇到许多直播间,它们以销售高仿商品为噱头。进入这些直播间,不难发现,它们几乎只出售所谓的名牌产品,其中占比最大的是名牌饰品、名牌包包以及名牌服装。

这类直播室通常汇聚了大量观众,商品一经推出便迅速被抢购一空。这些商品的价格并不算低廉,仿制品如饰品大约在100元左右,仿制的包包价格在数百至数千元不等,而仿制的衣物也至少需要数百元。

高仿名牌商品之所以畅销,主要是迎合了部分消费者的虚荣心理。随着时代的变迁,名牌化妆品、饰品、服装及包包持续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社会地位。然而,必须正视的是,这些名牌商品的价格往往高昂得令人咋舌,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购买它们实属不易。高仿商品恰好填补了这一市场需求,满足了这部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以大牌商品十分之一乃至百分之一的价格,即可购入外观完全一致的产品,这对于渴望拥有大牌却寻求性价比的消费者而言,无疑是个吸引人的选择,何乐不为?

这些商家洞悉了消费者的心理倾向,于是堂而皇之地推销仿制品。在直播过程中,他们会含蓄地使用诸如“完美复刻”等措辞,持续展示产品的细节特征,甚至直接与正品进行比对。由于仿制品与正品高度相似,不少消费者在冲动之下便会决定购买。

这些物品到手后,其外观和触感相当接近真实,然而对于行家而言,他们能迅速辨别出真伪。

这些伪劣商品之所以对不法商贩具有极大吸引力,主要在于它们能带来高额利润。据悉,各类假货的利润空间差异显著,有的可达一倍,有的竟高达24倍之多。利润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商家的道德底线。

总体而言,在网络购物环境中假货泛滥的情况下,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必须保持警惕,以免购入假冒商品。若不慎购得假货,消费者应勇于采取措施维护自己的权益。

假货的遏制离不开有关部门及平台的监督与管理。期望和平台能严格审查商家的资质,一旦发现并确认存在售卖假货的行为,必须采取严厉的惩处措施。

来源:头号小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