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个“小恶魔”正疯狂攻击孩子!中疾控提醒:感染率飙升!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4 22:44 2

摘要:官方在发布权威数据,最近这种病毒感染的病例大幅增加,很多医生以前总认为是普通感冒病毒,但是因为现在先进的上呼吸道呼吸道病原体测序,可以发现很多病原体的致病性超过医生固有的认知。

官方在发布权威数据,最近这种病毒感染的病例大幅增加,很多医生以前总认为是普通感冒病毒,但是因为现在先进的上呼吸道呼吸道病原体测序,可以发现很多病原体的致病性超过医生固有的认知。

最近官方公布的数据值得大家留意:鼻病毒在2025年9-11周明显上升,流感和肺炎支原体大幅下降。

不管南方还是北方,门诊流感样病例第一位检测结果是鼻病毒,南方鼻病毒感染更多。

门诊鼻病毒占到10.4%,较上周上升1.8%,排在其他病原体首位。

所以,今天有必要再谈谈比较常见而容易被忽视的鼻病毒。

不少家长发现,孩子明明“感冒”刚好,却又开始流鼻涕、咳嗽,甚至喘息不止……这一切的背后,正是被称为“感冒之王”的鼻病毒在作祟!

鼻病毒的“真面目”

鼻病毒是RNA病毒家族的一员,因偏爱鼻腔环境而得名。它有169种型别,堪称病毒界的“变形金刚”,能反复感染且难以被免疫系统完全识别。

为什么婴幼儿为何易中招?

免疫系统未成熟:儿童免疫系统尚在发育,尤其是5岁以下幼儿,鼻病毒易突破防线。

行为习惯“助攻”:摸脸、揉眼、咬手指……孩子的小动作让病毒通过接触传播更便捷。

密集场所风险高:幼儿园、学校等环境成为病毒传播“温床”。

为什么最近流行:

气候因素:寒潮反复导致呼吸道黏膜屏障功能下降,病毒更易入侵。

免疫空窗期:流感季过后,人群免疫力处于低水平,鼻病毒趁虚而入。

检测技术普及:过去因检测不足,鼻病毒常被误诊为“普通感冒”,如今检出率显著提升。

鼻病毒根据其遗传特征和致病性,主要分为A、B、C三种型别:

在儿童感染中,不同型别的鼻病毒在症状严重程度、并发症风险及流行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具体区别的总结:

A型鼻病毒

致病性:致病力较强,是引发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如普通感冒)的主要型别,也是哮喘急性发作的重要诱因,尤其是有过敏体质或哮喘病史的儿童。

症状:以流涕、鼻塞、打喷嚏等典型感冒症状为主,但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喘息、咳嗽加重等哮喘相关表现。

B型鼻病毒

致病性:致病力相对较弱,感染后多表现为轻症,较少引发下呼吸道并发症。

症状:症状较轻,通常局限于上呼吸道,如短暂流涕、轻微咽痛,较少发热或全身不适,并发症罕见。

C型鼻病毒

致病性:近年来研究发现,C型鼻病毒对儿童危害最大,易导致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且与重症病例关联密切。 很多婴幼儿住院治疗绝大多数是这种病毒。

症状:除典型感冒症状外,更易出现高热(部分患儿体温>39℃)、呼吸急促、喘息,甚至肺炎。

所以鼻病毒不仅仅是普通感冒病毒,也容易导致喘息,肺炎,甚至高热等症状。

A型和B型鼻病毒在冬季和早春季节高发,而C型全年均可流行,但秋冬季节感染率更高。

如何预防和治疗鼻病毒感染?

目前没有针对性疫苗,儿童感染后可能会短期内反复感染不同类型鼻病毒,特别C型反复感染率高,可能与病毒变异及免疫记忆不足有关。

在鼻病毒流行季节,请做好以下这些,可以大大减少被感染风险:

1. 洗手七步法:用肥皂+流动水搓洗20秒,尤其饭前、外出后(病毒可在物体表面存活数小时!)。

2. 通风小贴士:每天开窗3次,每次≥30分钟,降低室内病毒浓度。

3. 口罩选择:人群密集场所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阻隔飞沫传播。

4. 增强免疫力:保证睡眠+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提升抗病力。

退热:对乙酰氨基酚(3月龄以上)或布洛芬(6月龄以上)。

鼻塞:生理盐水喷雾+吸鼻器(婴幼儿适用)。

咳嗽喘息:雾化吸入,可以改善临床症状。

鼻病毒是病毒,抗生素治疗无效,特别别滥用阿奇霉素,奥司他韦,滥用抗生素可能引发耐药性。 复方感冒药慎用,6岁以下儿童可能引发副作用。

有这些危险信号需立即就医:

持续高热>3天或体温>39℃伴有精神不振呼吸急促、喘息、嘴唇发紫拒食、精神萎靡、耳痛或呕吐。

鼻病毒虽总体“温和,友好”,但婴幼儿的并发症不容小觑!请大家转发扩散,让更多家长掌握科学防护知识,为孩子筑起健康屏障!

如果觉得文章对您有帮助,如果有类似问题可以给我留言,请转发分享给身边朋友,每天分享一点点儿童健康知识,每天进步一点点,点个赞或者在看,让更多家长了解到儿童疾病的相关的科普知识。

来源:柯大夫儿科科普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