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一堂超长课程火爆全网,网友:这才是最好的教育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4 23:45 2

摘要:最近,宁夏固原一堂坚持了30年的“行走的思政课”,在网上彻底火出圈了,成了全民热议的话题。每年清明前夕,固原二中和弘文中学2000多名学生,都会在凌晨四点半集合,踏上108里的征程,前往任山河烈士陵园祭奠英烈。这可不是一场简单的徒步,而是一场身体与精神的双重磨

最近,宁夏固原一堂坚持了30年的“行走的思政课”,在网上彻底火出圈了,成了全民热议的话题。每年清明前夕,固原二中和弘文中学2000多名学生,都会在凌晨四点半集合,踏上108里的征程,前往任山河烈士陵园祭奠英烈。这可不是一场简单的徒步,而是一场身体与精神的双重磨砺,一趟直击灵魂的精神苦旅。这堂课为啥能爆火?它又给当下的教育带来哪些启示?

凌晨四点半,固原二中的操场上一片昏暗,2000多名学生却已迅速集合完毕,队伍整齐得像一把利刃。黑暗中,他们朝着彭阳县任山河烈士陵园进发,头顶只有点点星辰作伴。学生们脚步轻快,斗志昂扬,“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划破夜空,这歌声里,满是青春的朝气和对未知征途的期待。

两小时后,天色渐明,队伍来到了最艰难的黄峁山路段。蜿蜒的山路崎岖难行,山风裹挟着沙尘呼啸而来,打得人脸生疼。学生们的脚步越来越沉重,汗水湿透了衣衫,但当记者问他们累不累时,得到的回答却是惊人的一致:“不累!我能行!”那一张张坚毅的脸庞,写满了不服输的倔强,在困境中,他们展现出了超乎想象的坚韧。

翻过黄峁山,路程才刚走了三分之一。接下来的路,虽没有黄峁山那般陡峭,却更加考验耐力。四周是连绵的大山,手机信号全无,脚底的疼痛一阵强过一阵。可没有一个学生打退堂鼓,他们相互帮助,“把手伸过来,我拉你!”“我帮你背书包!”这些质朴的话语,在山间回荡,温暖着每个人的心。他们相互扶持,一步一步,将一道道山梁甩在了身后。

经过6个小时的艰难跋涉,队伍终于抵达了任山河烈士陵园。陵园内,396座青灰色墓碑整齐排列,其中158座是无名英雄之墓。这些烈士牺牲时,平均年龄只有17岁,最小的才14岁。祭奠仪式上,全体人员默哀致敬,学生们轻轻走到墓碑前,擦拭着上面的尘土。弘文中学初一学生李尚成,用手指轻轻描摹着墓碑上的铭文,小声说道:“想把烈士的墓碑擦得干净一些,再干净一些。”那一刻,历史与现实仿佛交织在了一起,先烈们的精神,深深烙印在了学生们的心中。

下午一点,返程的号角吹响。许多学生脚底磨出了水泡,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疼,但他们依然坚持步行返回。固原二中的举旗手马瑞祺,始终走在队伍最前面,他坚定地说:“先辈们负重前行,才换来今天的美好生活。尽管路途艰苦,但一想到这是烈士们曾走过的路,心中便充满了力量。”这份对先烈的敬仰与感恩,成为了学生们坚持下去的强大动力。

“徒步百里祭英烈”活动,从1995年开始,至今已坚持了30年。每年清明前夕,固原二中的初一和高一学生都会踏上这条山路,从未间断。为了确保活动安全,学校每次都会提前检查学生身体状况,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

30年的坚守,这堂课早已不只是学校的活动,它成了一种精神传承,激励着一届又一届学生,也感动了整个社会。最开始,只有固原二中独自组织,如今,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纷纷加入,为活动保驾护航。宁夏大学新华学院、银川一中等学校的师生也自发参与进来。这堂“行走的思政课”,就像一把火炬,将信仰的种子播撒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活动当天,天还没亮,7辆警用摩托车就已就位,警灯闪烁,为学生们照亮前行的道路。走到艰难路段,蓝天救援队队员们分布在各个班级,用清晰有力的口令指导学生调整步伐与呼吸:“用嘴呼吸,重心朝前,小步子走……”队伍到达彭阳县古城镇时,乡亲们纷纷走出家门,为学生们加油鼓劲。晚上八点,队伍返回固原市城区,家长和热心市民早已等候在此,鼓励声和祝福声此起彼伏。这堂“行走的思政课”,已然演变成了一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精神传承盛宴。

这堂“行走的思政课”,被网友称为“最好的教育”,原因究竟在哪?

从教育方式看,它打破了传统思政课“单向灌输”的模式,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在实践中学习。与传统思政课相比,它实现了教学空间从校内到校外的拓展,学习方式从被动听讲向主动观察、互动的转变。从“单向灌输”到沉浸式教学,让思政教育真正“活”了起来,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在教育内容上,这堂课以祭奠英烈为主题,将爱国主义、理想信念、革命传统教育融入其中。学生们在徒步过程中,亲身感受革命先烈的奋斗历程和崇高精神。这种教育方式,比单纯的说教更能触动学生心灵,激发情感共鸣,帮助他们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从教育效果来说,30年的坚守,让这堂课成了学校的文化符号和精神传承。一届又一届学生在这堂课中,锻炼了身体,磨炼了意志,培养了坚韧不拔、团结互助的品质。这种影响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意义。

反观当下教育,虽然在知识传授上成果显著,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教育内容上,理论多实践少。学校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了很多理论,却缺乏应用到生活中的机会,动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

智力教育偏重,德育教育偏轻。学校和家长往往更关注成绩和智力发展,对德育重视不足。一些学生成绩优异,品德修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却存在缺陷,难以全面发展。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劳动实践偏轻。为了考试成绩,学生承受着巨大压力,劳动实践课程却常被忽视。这不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也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教育内卷严重,学生自立自强意识不足。升学竞争激烈,学生和家长陷入内卷,过度追求分数和名校,却忽视了个性发展和自立自强意识的培养。许多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依赖心理强。

教育成本过高,成效却越来越低。家长为孩子教育投入大量资源,课外辅导班层出不穷,但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还加重了家庭负担。

此外,贵族教育和公立教育差距逐渐拉大。贵族教育凭借优质资源吸引学生,公立教育则面临资源不足、师资短缺等问题,加剧了教育不公平,影响教育体系健康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宁夏固原的这堂“行走的思政课”,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启示。

教育理念上,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让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和家长要转变观念,重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

教育方式上,注重实践教育和体验式学习。增加实践课程比重,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社会实践、劳动实践等活动。借鉴“行走的思政课”模式,将理论与生活结合,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教育评价上,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打破唯分数论。评价学生要综合考虑品德、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关注学习过程和进步,鼓励学生发挥特长。

教育资源配置上,政府要加大对公立教育的投入,促进教育公平。增加财政支持,改善公立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缩小教育差距。同时,规范贵族教育管理,避免资源过度集中。

家庭教育方面,家长要树立正确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孩子品德和学习习惯。不过分溺爱,培养孩子自立自强意识,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宁夏固原的这堂“行走的思政课”,为我们展示了教育的更多可能。它让我们明白,最好的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精神的传承、品格的塑造和能力的培养。希望我们的教育能从中汲取经验,不断改革创新,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

来源:千古天骄论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