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台海最新消息,大陆发兵围台,美军机来了,爆发激烈对峙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3 21:14 1

摘要:解放军环台军事行动进入第二天之际,美军侦察机突然进入敏感空域引发战术级对抗,这场空中博弈折射出西太平洋战略格局的深层变化。

大陆发兵围台第二天,美军机来了,爆发激烈对峙,解放军远火亮相

解放军环台军事行动进入第二天之际,美军侦察机突然进入敏感空域引发战术级对抗,这场空中博弈折射出西太平洋战略格局的深层变化。

根据开源卫星数据与无线电监测记录,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的"海峡雷霆-2025A"联合战役演习中,参演兵力已形成多维度战术体系,其作战要素配置与火力投射能力展现出信息化条件下联合封锁作战的新形态。

演习第二日清晨6时12分,福建沿海某地下达火力齐射指令,PHL-191型远程箱式火箭炮系统从武夷山脉预设阵地实施多波次饱和攻击。

该型火箭炮采用模块化装填技术,可在20分钟内完成8联装370毫米火箭弹的再装填作业,射程覆盖60至350公里范围。

据台湾防务部门公布的监测数据,当日共侦测到72枚火箭弹穿越台海中线,弹道末段散布圆概率误差小于30米,模拟打击目标涉及基隆港西岸储油区、台中港LNG接收站及高雄港第3集装箱码头等12处关键基础设施。

此次火力突击的战术意图在于验证联合战役体系下"侦-控-打-评"闭环效率。

火箭炮群通过"远火旅-集团军-战区"三级指控链路,与天基侦察卫星、空警-500预警机及无侦-8高速侦察无人机形成实时数据交联。

参演部队特别测试了PHL-191系统搭载的TL-7B反辐射火箭弹对雷达信号的压制效果,该型弹药采用宽频被动导引头,可对S波段警戒雷达实施区域干扰,形成半径800米的电磁压制区。

美军印太司令部在火力打击前3小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驻琉球嘉手纳基地第390电子战中队的RC-135W"联合铆钉"战略侦察机于东京时间9时47分紧急升空,沿东经124度线实施战术折返飞行。

该机搭载的AN/ASD-1信号情报系统启动全频段扫描,重点收集解放军C4ISR系统电磁特征。

根据ADS-B广播式自动监视系统记录,美军侦察机在距基隆正北113公里处进入战术盘旋,飞行高度保持在7800米,此位置恰处于台湾海峡北端国际空域与大陆防空识别区交界处。

解放军空情预警体系在RC-135W距领海基线260公里时即完成目标识别。

东部战区空军某旅两架歼-10C战斗机携带PL-15E中距弹与PL-10E格斗弹实施拦截,采用双机楔形编队实施战术逼近。

根据国际通用拦截规程,解放军战机在目视距离内进行横滚机动示警,并通过国际紧急频率121.5MHz发出无线电警告。

美军机组人员随后开启应答机并短暂改变航向,但在确认解放军护航兵力未配备火控雷达锁定后,继续沿原航线实施侦察作业。

战术对峙在11时03分进入关键阶段。

解放军地面指挥所启动"红山"电子对抗预案,运用部署在平潭岛的YLC-8B机动式反隐身雷达对RC-135W实施主瓣干扰,同时某电子对抗旅出动运-9EW通信对抗飞机,对美军侦察机数据链实施定向电磁压制。

此时歼-10C双机编队实施战术分离,长机保持6点钟方位伴飞,僚机突然进行大仰角爬升占据有利攻击阵位。

这种被称为"剪刀交叉"的战术动作迫使RC-135W机组启动紧急规避程序,最终于11时26分转向东北方向撤离对峙空域。

五角大楼战略评估部门在此次事件后48小时内,向参议院军事委员会提交的《西太平洋应急方案》补充报告中,特别强调台海冲突中"战略窗口期"概念。

该文件设定的介入前提包含双重指标:台军需在无外援情况下维持30天基本防御能力,年度防务开支需提升至GDP的3.4%(约合新台币7600亿元)。

武器装备采购重点聚焦于具备"杀伤链"构建能力的非对称作战系统,包括500套岸基雄风-3超音速反舰导弹、36座天弓-3B防空系统及12000枚标枪反坦克导弹,形成对解放军两栖编队的三维拒止体系。

解放军联合参谋部对此作出针对性回应。

战役推演数据显示,若对台实施全面封锁作战,东部战区可动用4个远火旅、3个东风导弹旅及6个航空兵师,在首波突击中投送1800吨弹药量。

依托北斗三号导航系统的米级定位精度,PHL-191火箭炮群可对台岛西岸36处军用机场、导弹阵地实施火力覆盖,平均毁伤概率达82%。

海军某试验舰支队近期在台湾海峡进行的电磁环境测试表明,新型舰载电子战系统可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维持70%的通信保障率,这对实施联合封锁作战具有关键意义。

此次中美战术级对抗暴露出西太平洋战略平衡的微妙变化。

美军RC-135W侦察机从进入警戒空域到被迫撤离全程耗时139分钟,较2022年8月同类事件缩短47分钟。

解放军空情预警体系反应时间从15分钟压缩至8分钟,拦截兵力到位效率提升85%。

这些数据背后,是解放军联合战役体系逐步形成的"侦打一体"能力,以及新型武器装备带来的战术优势积累。

随着"海峡雷霆"系列演习的持续推进,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博弈正在进入新的实力评估周期。

来源:大千新鲜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