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二四年丹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系列五】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5 09:07 2

摘要:2024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奋力实施“八大攻坚”,推动全市经济稳中向好、进中提质

二〇二四年丹东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系列五】

丹东市统计局

根据年快报统计,现将2024年丹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如下:

2024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奋力实施“八大攻坚”,推动全市经济稳中向好、进中提质,各项工作成效显著,打赢了攻坚之年攻坚之战。

十三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住户调查,全市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1元,名义增长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2%。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851元,名义增长5.2%,实际增长4.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80元,名义增长5.8%,实际增长5.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1.62。

全市城镇实名登记失业人员12628人,比上年下降10.5%。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7801人。征缴失业保险基金1.3亿元,增长3.7%;支出失业保险基金1.8亿元,增长3.4%。

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15.9万人,比上年增长0.9%。其中,在职参保人数56.8万人,增长0.4%;离退休参保人数59.1万人,增长1.4%。全年征缴养老保险费64.6亿元,增长1.8%。全年发放养老金204.2亿元,增长4.8%。发放养老金离退休人数59.1万人,增长1.4%。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8.6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20.8万人。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23.1亿元,比上年增长2.4%;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23.2亿元,下降8.1%。全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6.6亿元,增长89.2%;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15.3亿元,增长2.8%。

全市拥有各类福利院161个,共有床位12373张,各类福利院(含养老院)人员7439人。全市城镇建立社区服务中心68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4.4亿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949.0万元。

全市城乡共有低保户4.2万户,比上年减少1.4%。其中,城镇享受低保户待遇的有1.0万户,农村享受低保户待遇的有3.2万户。全年城乡享受低保待遇人数5.6万人,减少3.1%。其中,城镇享受低保待遇人数1.4万人,农村享受低保待遇人数4.2万人。全年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3亿元,增长1.5%。其中,城镇发放保障金1.1亿元,下降4.2%;农村发放保障金2.2亿元,增长4.8%。

十四

能源、环境保护和城市基础建设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97.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7.1%,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54万吨标准煤,下降7.7%。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3.6%。

年末丹东市区城市道路总长度659.3公里,道路总面积1242.1万平方米。市区内城市公共汽车运营车辆617辆,运营线路91条(含支线),运营线路总长度1982.5公里。

全市城市自来水管长度1150公里,全年供水总量8164万吨,比上年下降1.6%;用水普及率100%。人工煤气供气管道长度503.8公里,煤气供气总量3697.2万立方米,下降7.3%;天然气管道长度375.6公里,天然气供气总量2183.5万立方米,增长24.2%;城市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3548吨,下降19.1%。煤气用户26.4万户,天然气用户10.2万户,液化石油气用户1.7万户。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1天,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比例为95.9%。可吸入细颗粒物(PM2.5)浓度年均值25.7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年均值43微克/立方米。

十五

地区人口

根据户籍人口统计,年末总人口222.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2.7万人。总人口中,男性人口110.5万人,女性人口112.5万人,男女人口比例98:100。全年迁入人口0.6万人,迁出人口1.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0.9万人,人口出生率3.9‰;死亡人口2.2万人,死亡率9.8‰,人口自然增长率-5.9‰。

根据5‰人口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常住人口206.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7.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71.2%;农村人口59.6万人,占28.8%。

注释:

[1]本公报中2024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指标数据在年报时可能还有调整。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及各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根据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修订为977.8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修订为201.5亿元,金融业增加值修订为52.6亿元。

[5]农业机械总动力:指全部农业机械动力的额定功率之和。按使用能源不同分为以下四部分:柴油发动机动力指全部柴油发动机额定功率之和;汽油发动机动力指全部汽油发动机额定功率之和;电动机动力指全部电动机(含潜水电泵的电动机)额定功率之和;其他机械动力指采用柴油、汽油、电力之外的其他能源,如水力、风力、煤炭、太阳能等动力机械功率之和。

[6]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7]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统计范围为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法人单位以及个体经营户进行的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投资项目,不包括军工和国防项目。

[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中限额以上单位:指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9]规上工业,社零额限上、限下相关数据为可比口径。由于每年在库企业不同,计算同比增速时,同期数使用本期在库企业所填报的上年数据。

[10]规模以上服务业分三个统计范围:

一是统计范围为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

二是统计范围为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门类,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

三是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11]根据客运统计改革要求,自2024年1月起,公路营业性客运量包括班车包车客运量、公共汽电车城际城乡客运量、出租汽车(含巡游出租汽车、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城际城乡客运量。

[12]移动电话用户:指报告期末通过移动电话交换机进入移动电话网的全部电话用户。

[13]年末互联网用户不包括有线电视公司用户。

[14]自2023年起,人身险赔(给)付支出含给付。

[15]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由于政策调整,自2019年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全部并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16]在职参保人数指社会从业人员。

[17]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包括参保职工和参保退休人员。

[18]支出失业保险基金中含还贷付息。

[19]关于社区服务中心指标在2020年民政统计指标新规定中重新定义为:乡镇街道层面建立的具有一定服务管理功能的社区服务机构。

[20]城市建设相关数据为城市建成区数据。

[21]城市道路总长度、总面积数据来源于2024年城建统计年报,为初步统计数据,尚未经省住建厅审核确认。

[22]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卫生技术人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据来源于国家卫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系统第一轮审核质控数据,并非最终定版数据。

[23]各类福利院数量中含养老院数量。

[24]可吸入颗粒物: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

[25]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

[26]资料来源:本公报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猪牛羊禽肉产量、禽蛋产量、牛奶产量、物价、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丹东调查队;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来自辽宁省统计局丹东市调查队;林业数据来自市林业和草原局;水产品数据来自市海洋渔业局;农业机械总动力等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三资企业数据来自市商务局;引进内资项目到位资金数据来自市经济合作发展服务中心;交通运输、港口等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民航数据来自丹东机场;铁路发送旅客数据来自铁路丹东站;进出口、邮政业务数据、电信业务数据来自省相关部门反馈;税收收入来自市税务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市金融发展局、中国人民银行丹东中心支行;保险数据来自市保险协会;专利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管局;科技成果数据来自市科学技术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文化馆、艺术馆、公共图书馆、体育、广播、电视数据来自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基本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市医疗保障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社会福利等数据来自市民政局;城市公共汽车营运车辆、营运线路等数据来自市公交公司;城市供水情况来自市水务集团;供气及绿化状况等数据来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市公安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

2025年4月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