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学费一天挣够”“两年换大奔”……这些令人心动的摆摊致富口号,正在短视频平台疯狂刷屏。然而,当河北的闫柯夫妇交了近3000元学费,学成后日收入仅50元时,他们才发现:所谓的“暴富神话”,不过是精心设计的“割韭菜”陷阱。
“2025年选择摆摊,卖超大里脊肉夹饼,一年就能存够80万元!”
“孩子该交学费了,看我摆摊一天把一个月1000多元的学费挣出来。”
“摆摊日常,两小时卖两三百斤卤菜,月入10万元!”
“孩子学费一天挣够”“两年换大奔”……这些令人心动的摆摊致富口号,正在短视频平台疯狂刷屏。然而,当河北的闫柯夫妇交了近3000元学费,学成后日收入仅50元时,他们才发现:所谓的“暴富神话”,不过是精心设计的“割韭菜”陷阱。
一、流量造假:从“排队托”到“剧本式直播”
记者调查发现,多数“摆摊导师”的生意火爆场景实为表演。天津某摊位宣称“黄河大鲤鱼日售百条”,实际记者蹲守两小时仅售出1条,摊主直言:“都是养殖鱼,视频里的话术罢了。”更有直播间雇佣“老演员”重复排队,专业场控秒删质疑评论,营造虚假繁荣。
“你以为买的是卤菜配方,实际买的是‘演员’剧本。”
二、配方陷阱:“独家秘籍”竟是百度同款?
广东学员王先生花费5000元学习牛杂煲,到手配方与网络免费教程无异。更讽刺的是,部分“导师”边喊“月入十万”,边向学员推销“短视频引流课”,形成“骗学费—教骗术”的传销链。浙江失业者小何险些被“励志博主”话术蛊惑,对方声称“几万学员成功”,却在追问细节后拉黑她。
“2980元学费换日销50元卤菜,回本需连续摆摊60天——而这锅菜可能早已馊了。”
三、法律边界:从“商业培训”到“变相传销”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专家指出,若“收徒”收入主要依赖发展下线而非实际经营,可能涉嫌传销。此外,虚构“稳赚不赔”“包办证件”已触犯《反不正当竞争法》,学员可依法主张三倍赔偿。然而,多数受害者因“自认倒霉”放弃维权,助长骗局蔓延。
案例警示:湖北李薇花2000元学网红小吃血本无归,转投正规培训机构后终回本:“真正的技术,不会靠‘日入十万’忽悠人。”
四、破局之道:沥干“暴富泡沫”,回归理性创业
1. 平台监管:短视频需标注“广告”提示,对“日入过万”话术限流;
2. 政府介入:将摆摊培训纳入职业资质审核,推行标准化合同;
3. 个人清醒:要求查看原始经营数据,警惕“速成致富”话术。
当‘摆摊神话’收割失业者的焦虑,我们更需要真实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支持,而非造梦的镰刀。”
揭开“卤菜大师”的画皮,暴露出一个流量时代的荒诞逻辑:卖货不如卖课,实干不如演戏。或许,比打假更迫切的是——让那些在生存线上挣扎的人,不再被虚假的“造富密码”二次伤害。
来源:小南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