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无语,《三国演义》竟然在全方位黑刘备,黑到掉渣!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4 16:38 1

摘要:现在的广大吃瓜群众对刘备的印象普遍来源于《三国演义》。喜欢刘备的人自不必多说,不喜欢刘备的人对他大概就这个印象:出身皇室的刘备,双手过膝、大耳垂肩,他假仁假义,虚伪无比,天选的奥斯卡影帝,蒙骗了一众能人异士,没有一点本事,逃跑本事一流,靠着到处哭得到了一隅江山

看到这个标题,恐怕你先无语了:有没有搞错,《三国演义》在黑刘备?还全方位?这不是胡说八道吗?

之所以会起这个标题,只是因为实际情形就是如此。

现在的广大吃瓜群众对刘备的印象普遍来源于《三国演义》。喜欢刘备的人自不必多说,不喜欢刘备的人对他大概就这个印象:出身皇室的刘备,双手过膝、大耳垂肩,他假仁假义,虚伪无比,天选的奥斯卡影帝,蒙骗了一众能人异士,没有一点本事,逃跑本事一流,靠着到处哭得到了一隅江山。

演义虽然把刘备塑造成一个正面人物,但对刘备过分夸大地描写令许多当代人讨厌他,以至于某文盲导演ABB拍的电视剧播放时,弹幕中都是对刘备的指责与谩骂。

罗贯中在演义中对刘备的外貌家世性格能力人格等各个方面的描写,给刘备招来不少黑粉

鲁迅先生评价《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描写提到“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近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罗贯中这种夸张到极致的手法产生了“低级红、高级黑”的效果。

厚黑学之父李宗吾更是在他著作《厚黑学》中把演义当历史对刘备剖析了一番,以至于一些后世不读史书,喜欢在路边摊小报中猎奇的民间史学专家更是把这种解读奉为圭臬。

然而,这些演义中的描写是真的吗?

例如“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这样的描写就会使人心生反感。你见过这样的人吗?你会喜欢这样的人吗?这很难让人不想到大象对长臂猿做了某些难以描述的事情吧?

所以这样的外貌描写根本不实,也不用去驳斥。

那么,刘备的真实面目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好好扒一扒这个大耳贼的老底,看他是怎么迷惑了古人近二千年。

本文中主要资料来源于网络,呸,不是,是来源于网络上查询到的《三国志》《华阳国志》,这也是目前最为可信的史料。如果你非要信演义、信野史、信小报,请即刻返回,也不用读这些禁得起推敲的内容了。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刘备的生平大事。为了不至于使内容拖沓冗长,我将其整理成一张表格,此部分内容可先跳过,读到后面相关内容再回头来查找。

首先,《三国演义》为了突出刘备的正统性,强调了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并让汉献帝认刘备为叔。这种“认备作叔”的做法可比“认贼作父”杀伤力大多了,以致于后世很多人觉得刘备是依靠着皇室出身才夺得江山。这种家世设定抹杀了刘备的个人能力和努力。

试想一下,一个青年艰苦创业,最终取得成功。他在讲述自己励志故事时,旁边一个人突然说:他叫王某聪,他父亲是王某林。这时你会有什么感想,恐怕要去骂娘了。

演义中对刘备的家世设定就起到了这个效果。史书中提到了刘备是汉室苗裔,但这种三百年前的老关系户谁会重视?大家会重视袁绍、袁术是因为他们出身世家,有大量的人脉资源。同样资源丰富的曹操,都因为是宦官后裔而被司马懿这样的世家子弟瞧不起。至于刘备,不过是“织席贩履”之辈罢了,人才不会看中他的。因为这样的原因,刘备前期创业过程中只有几个老兄弟跟随。

刘备早期创业过程中,得到的帮助只来源于同学公孙瓒、天使投资人糜竺等寥寥数人,不像二袁、曹操这样生来就有大家族支持,士人影从云集,很快就聚集起自己的势力来。和袁绍曹操这样的人民币玩家不一样,刘备没有这种家世赋予的光环,他只是在乱世中默默地打怪升级、刷声望和刷经验值。虽然多次被PK,爆掉全部装备,他依然坚持不懈地努力,从来没有想过要删号。不要小瞧他的这种努力,这比韩馥、张鲁这些一辈子都没出新手村的诸侯,不知要强了多少倍。

刘备也不像《三国演义》里描写的那样娘~炮~,正史中的只记载他哭大腿肉、哭关羽、哭刘表墓等几次,根本不像《三国演义》里写的那样整天哭哭唧唧。史书上的那些哭泣不是很感人吗?英雄迟暮不该哭吗?故交逝去不该哭吗?屈原可以“长太息以掩涕兮”,杜甫可以“凭轩涕泗流”,辛弃疾可以”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苏轼可以“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陆游可以“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怎么到了刘备这里就是罪过了呢?

实际上刘备可是个暴脾气 ,鞭打督邮这事是刘备干的,仗打急了也不避矢石。刘备像刘邦一样,有侠客气质,但没有流氓气质,“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所以陈寿写刘备“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刘备也是性格直爽的,恐怕很多人不会知道这一点,有个“求田问舍”的典故证明了这点。名士许汜和刘备等人在刘表那里侃大山,许汜说陈登曾经怠慢过他:陈登自己睡大床,让许汜睡小床。刘备也没给他留面子,当众就说许汜“只关心购置田产,缺乏救国大志,言论无价值”,如果是自己就让他睡地上了。这种‬当众‬打脸‬的‬说话‬风格‬够直爽‬了吧。

刘备也不像演义写的那样没有才能,他既勇武,又善于作战。实际上,博望坡纵火案的主谋就是刘备。曹操也认为刘备的能力会威胁到他,所以才会和袁绍官渡PK之前亲自跑去捅刘备一刀。这打得刘备都怀疑人生了:你和老袁PK关我毛事?开始大家说曹操亲自来打他,刘备还不信。直到看见曹操的旌旗,刘备立马望风而逃。[呲牙],刘备对自己的能力还是有清晰认识的,毕竟当时无人能与曹贼争锋。事实上,刘备之前失败的很多战役都是“不对称战争”,实力相差悬殊,不输才怪呢。后来汉中之战就是刘备亲自指挥的,打败了曹操这个宿敌。

刘备也是有一定战略眼光的,他能判断出袁绍必败而提前抽身,他劝刘表偷袭出师远征的曹操,这些都说明了他的能力。

刘备用人识人的能力,在三国时代绝对是能进入前三甲的。这个方面的事例和论证,网络上有很多文章提及,我就不多说了,大家可以找找看。

有的人说刘备虚伪,假仁假义。可是这一点关羽、张飞、赵云没有看出来,糜竺、简雍、孙乾没有看出来,诸葛亮、法正、庞统没有看出来,这些身边跟随他出生入死的人至死都没看出来,那些1800多年后的人却看出来了,用的是哈勃望远镜,还是韦伯望远镜

更令人感动的是,刘备临死之前留给儿子的遗言都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如果不是认为非常重要的东西,他会把这些作为遗言告诉儿子吗?

刘备的人品在当时是世人皆知的,无论是友是敌都无法黑的。 这一点比屡次屠城的曹操、背后捅刀子逼死功臣的孙权强多了。他能在危机来临时携带着百姓逃难,他能感动得刺客不忍杀害,他能让部下誓死追随。曹操逼死了荀彧,孙权逼死了陆逊,刘备却没有逼死诸葛亮,反而诚心托孤,留下千载美谈。刘备绝对是那个时代最好的老板,深受员工们爱戴。

特别要说的是,在夷陵之战中,黄权无奈投降了曹魏,后来有人说他的家眷被杀害了,黄权却说刘备绝对不能这样做,果然他的家眷被送了过来。这黄权碰到的要是汉武帝,早就被做成“全家桶”了。后来刘备病逝,魏国群臣都相互庆贺,唯独黄权无一丝笑意。

这样的老板怎么能不被人爱戴,这样的老板怎能不让员工誓死效力,这比那些告诉你“996是福报”的老板强了何止千倍万倍。

文章有点长,大家坚持一下,就快完事了。

下面分析一下刘备几件容易招黑的事情。

第一件事或许就是借荆州了。其实事情并不是演义中说的那样,大致的过程是这样的:刘备趁周瑜病故向孙权借南郡(只是南郡),孙权看形势不妙就答应了;刘备以南郡为踏板夺取了西川,孙权不满意了,想索回南郡,刘备不答应,双方展开军事对峙;曹操这个调解人出现了,他准备扫平汉中,刘备怕后院起火就同孙权讲和:江夏、长沙、桂阳归孙权,南郡、零陵、武陵归刘备,孙权答应了,双方重新联盟。本来事情就应该到此为止了,可是后来孙权背后捅刀子、杀了关羽,这事怎么看都是孙权没理的。老罗把这件事说成是刘备借荆州不还,这简直是笑话。

第二件事可能是取西川了。首先要强调的是,这件事和什么道义无关,本质就是乱世中的大鱼吃小鱼。“秦失其鹿,天下英雄共逐之”。乱世当中,没有本事却还想割据一方,这本身就是一件荒唐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政治家的道德标准是为了集团的利益,是能否让百姓安居乐业。况且刘璋的结局也很好,他的儿子刘循也在刘备手下为官,这些都是刘备仁义的体现,在那个时代这就是最好的结局了。

黑刘备的人从来不会忘了提起刘备抛妻弃子这件事,而且刘备也多次做过这样的事。乱世中发生这样的事不是很正常的吗?留得有用之身难道不比无用的全军覆没更正确吗?管仲打仗惜命,才能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刘邦善于保全自身,才开创了四百载大汉;韩信忍受胯下之辱,才创造了兵仙的传奇。慷慨赴死是那些豪侠该做的事情,这绝对不是一个优秀政治家该有的选择。

有人说刘备托孤虚情假意,是为了套住诸葛亮。这件事不用我来反驳,裴松之早就论证过这件事了:刘备和诸葛亮是相互信任的,不会在国家危急时刻抛出这种可能会引起分裂的试探,他为了集团的利益和发展是会提出这样建议的。如果诸葛亮真是那样的人,他不是在助长诸葛亮的野心和威望吗?刘备当初从陶谦那里得到了徐州,他想必也不排斥陶谦这种选择。

杀刘封这件事情上,刘备也无可厚非,毕竟为了避免国家动荡,为继承人除掉隐患是很正常的,一个有智慧的政治家都会这样做。汉武帝临死前赐死钩弋夫人,后世称赞他明智;赵武灵王怜爱长子导致沙丘宫变,为后人所诟病。可见,优秀的政治家从来都不应该从私人感情角度去考虑问题。

刘备入川之后,为了解决严重的经济问题,发行了“值百大钱”,狠狠地剥削了蜀中人民一下。这件事在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看来是难以接受的,但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来看,这在危机中是很正常的选择,很好的解决办法。毕竟韭菜这种生物“镰刀割不尽,春风吹又生”。

至于没有为吕布求情这件事....呸,他吕布这个三姓家奴算什么东西,他的人品天下皆知,也配让刘备求情?如果刘备再奸诈一些的话,还真应该求情,让曹操去找丁原和董卓斗地主不是一件好事吗?

同时代的人对刘备看得最清楚,他们的评价是最可信的。

刘备投奔曹操时,程昱评价说“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幸好曹操认为“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这个程昱曾以人肉为军粮,有些黑历史。刘备的部下曾不受约束去吃人肉与这个有本质区别)

曹操也曾对刘备说:就咱哥俩是英雄,其他都是渣渣。这把刘备的筷子都吓掉了,连忙遮掩说:天雷滚滚我好怕怕

无论刘备去投奔袁绍,还是刘表,二人都对刘备非常敬重,袁绍更是离开邺城百里去迎接刘备。可见他们对刘备是非常看重的。

与刘备惺惺相惜的陈登,在曹操阵营中曾公开表示:“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回看之前刘备对陈登的评价 ,咦,这对好基友,是命运让他们没有最终走到一起,真是可惜。

傅干也曾评价刘备说:“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陈寿在《三国志》中高度评价了刘备:“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东晋著名史学家习凿齿评价刘备说:“先主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顾,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其终济大业,不亦宜乎!”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意思就是“刘备很棒”。

-----

再坚持一下,这次是真的快完事了。

-----

涿郡乡下的那棵桑树是否仍然存在,是否依然郁郁葱葱,它是否还记得当年那个坐于树下嬉戏的少年。那个胸怀大志的少年历经了人世间的种种沧桑,百折不挠,终于实现了心中的理想。更可贵的是: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他始终保持着赤子之心,始终坚守道德底线,没有屠城杀降,没有滥杀无辜,他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汇聚起一群充满理想的人,他们为后世留下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无数人叹息和落泪。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而我却不愿意用这样模糊的话去评价刘备,这样的话对这位大英雄不公平。我必须毫无保留地说出我的心声。

这个时代的我们,早已不再如古人那般纯真,早已不再相信世间存在着真善美。我们以为到处都是假恶丑,我们以为人人都是利己主义者。我们卑微如尘土,我们扭曲似蛆虫,我们忘记了祖先的光辉与荣耀,我们抛弃了祖先珍视的道德与善良。我们衡量事物永远是用利益的天平,我们理解人性永远从卑鄙的角度。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不相信世间存在过刘备这样的人,才不相信刘备的善良与真诚,所以我们要去揭露他,要去批评他,要去讽刺他,要去证明他与我们一样卑鄙,要去证明他与我们一样无耻。成功做到了这点之后,在面对这样的人物,在读他的故事时,我们才不会感到羞愧。

来源:小蔚观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