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中国成立后的农业从初级社、高级社各家各户自己种地耕作,收下的粮食归己所有,由于劳力不平衡生产工具原始,生产资料又极为落后,灌溉条件无从淡起,老百姓生活勉强度日。1958年成立了人民公社,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大集体劳动,有人说那叫它"大锅饭",出现了出工不出力
农业发展道路上的困境
杨金山
建国几十年来农业在发展道路上也处在探索中,该文只做叙述不做评论。
新中国成立后的农业从初级社、高级社各家各户自己种地耕作,收下的粮食归己所有,由于劳力不平衡生产工具原始,生产资料又极为落后,灌溉条件无从淡起,老百姓生活勉强度日。1958年成立了人民公社,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大集体劳动,有人说那叫它"大锅饭",出现了出工不出力,干多干少一个样,中不中四分工(一晌),这是个别现象。至于粮食产量低,是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再说我们这一带三分之二以上是盐碱地,种啥收成也很低,亩产百斤是常见的。再侧种庄稼离不了水,当时水利条件差,天旱时公社号召全民抗旱,男女老少齐上阵有的用担子挑水,妇女、老人、小学生用脸盆端水,如果水坑无水就干瞪眼没招了,尽管挖土井若干眼也是杯水車薪。再说化肥较少跟不上所需,购买化肥还需大量资金。由于生产队资金积累太少,这些都制约了农业发展。生产队积粗肥也是有限的,不少土地都是"卫生地",基本上靠天吃饭。每年每户还要交几百斤公粮,这给国家富裕程度有关,相应给百姓增加了一大负担,交公粮后剩余的才是口粮,不少年份每人每天八两定量指标。再说粮食产量低另一个原因,跟品种落后有一定的关联,都是自留籽种,连续留种几十年,出现严重退化,因此也是影响粮食产量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水、肥、品种、跟不上,制约了农业发展。
社会发展的车轮总是前进的,20世纪80年代实行了种田"责任制",把田地又一次分到千家万户。老百姓自筹资金打了不少机井解决了灌溉难事儿。后来国家政策出台向农业开始倾斜,免交公粮老百姓减轻了一大负担,而且每年每亩还有一百多元补贴,惠民政策的落实,百姓得到实惠。水利条件也改善了,粮食品种得到全部改良,生产资料得到根本好转,化肥种类之多市场供应充足,满足了农业所需,但化肥价格高得惊人,使种粮成本大幅上升。另外一个原因导致种粮成本高上加高,目前农业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从犁地、播种、收割、灌溉等、均达到机械化,把农民从繁重劳动中解脱出来了,人省劲了却成本高了,尽管夏、秋两个收获季亩产粮食过吨,老百姓不缺粮食吃了,可种粮成本居高不下,普遍反映种粮不赚钱(不包括人工)白忙活,小麦市场价每斤1.1元左右、玉米0.9元,这样的销售价格除去各项成本支出,收入养活不了一个家庭生活支出,因此导致大多青壮年外出打工。
农村要振兴,种粮的农民希望在哪里?是否能把种粮成本降下来,二是适当提高粮食价格。农村振兴了,农民种地手里有了钱日子就好过了,青壮年也不用出外打工,振兴农村才有希望。
2025年4月5日。
来源:邯郸赵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