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肺片没夫妻,老婆饼里没老婆,消费贷里没消费…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5 13:42 2

摘要:这两年,各大银行的小哥哥、小姐姐轮番问候:“哥,我有钱,你借不?”

有人调侃,等发钱、等加薪,最后等来了消费贷。

1.不敢贷

这两年,各大银行的小哥哥、小姐姐轮番问候:“哥,我有钱,你借不?”

我对他们发出了灵魂之问:“咱要是拿去花了消费了,拿啥还?凭本事吗?”

对方这个时候往往都是循循善诱:“哥,这是福利,放在卡里,不花不要钱。”

不过关于消费贷,银行也是真挺怕你敢拿去消费。

毕竟,消费贷不消费,经营贷不经营,这是“常识”问题。

有消息称,那些低至2字头的消费贷近期要被叫停。

现在银行之间为了发贷,那也是个顶个卷的不得了。

很多朋友可能没有概念,2字头的消费贷到底是啥水平?

短短3年前,消费贷利率高达5.4%。

哪怕新置换的二手房贷,现在的年利率也是3.3%。

不得不说,消费贷利率水平已经直逼公积金。

如果你压力挺大,然后有需要,对吧,那这个利率就非常有吸引力。

2.不敢花

消费贷,顾名思义,贷款去消费嘛。

不过跟一些内部的小伙伴聊,真贷款去消费的不多,真敢这么做的那也是重点关注对象。

消费必须建立在真实的收入基础之上,没有持续、靠谱的现金流,给债务加杠杆那就是定时炸弹。

借钱消费、超前消费这一块,美国妥妥是老师。

17年前,美国已经通过次贷危机提前给我们排练过一遍。

美国老百姓当时没收入?没关系,那就以贷养贷。

最后,银行倒闭、房价大跌、个人破产,然后就崩盘了。

这是收入不稳、借贷消费、低利率叠加的必然代价。

3.花在哪

利率这么低,一定会有人贷,谁贷?花在哪儿?

除了老人、小孩,其他打工群体都是潜在客户。

消费贷的主要目的是“松绑”,给谁松绑?给年轻人,给中年人。

年轻人是最敢贷的,贷可贷、非常贷,这个群体消费欲望大,但收入又相对少。

欲望有了,能力没到。但又觉得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怎么办?

那就贷贷心安,于是乎被网上各种高利率贷款围猎,然后以贷养贷、恶性循环。

这里面有些年轻人误入歧途,但努力工作、热爱生活,现在拉你一把,低利息。

要不要重新做人,要不要接受,你随意,机会是给了。

中年人主要为了减压,上有老下有小,身被各种贷,以时间换空间。

跟年轻人不一样,中年人征信良好,收入稳定,就是压力太大。

远的不说,三年前的消费贷利率可是五字头。

再远一点,房贷利率那也是五字头,现在不光利率低,而且长周期。

解决上面的问题,有且只有两个办法。

个人想办法增加收入,夯实资金安全垫;然后银行主动降利率,降低资金使用成本。

然后银行集体来这么一下子,“无私帮助大家”,看起来突然就解了燃眉之急。

4.怎么办

钱借了,终归还是要还的。

作为普通人,反正咱借都借了,那接下来该怎么办?

很早之前,我们听到过“三去一降一补”,用这六个字也能给个人财务动手术。

去消费。聚焦核心价值,砍掉无效消费。

尤其是砍掉冲动消费,包括但不限于直播间抢购、跟风奢侈品。

钱要花在能带来长期增值的领域,其实赚钱这事儿也会上瘾的。

去库存。清理冗余资产,优化家庭现金流。

长期不用的衣物、电子产品等各类闲置物品通过二手平台变现。

时时复盘家庭账户,合并冗余投资,让“死钱”流动起来,避免资产积压贬值。

去杠杆。守住风险底线,摆脱债务泥潭。

警惕信用卡分期、高利率消费贷等“温水煮青蛙”式的负债。

善用低息房贷,低息消费贷,公积金贷款等良性贷款,控制负债收入比。

贷款这个东西,巧用是解药,盲用是毒药。高利率高杠杆就是财务定时炸弹。

降成本。省钱是战术打击,降本是战略布局。

降低隐性成本,减少“时间浪费型省钱”,尤其时薪低者,慎用耗时省钱。

砍掉显性成本,利用消费券、比价工具等降低购物的刚性支出成本。

补收入。八小时内求生存,八小时外谋发展。

收入短板决定财务下限,收入长板决定财务上限。

消费不足的矛盾,是收入不足,当收入远大于消费,就是你应对复杂世界的最大底气。

不过人性往往如此,有了想要更多,多了想要更好。

所以大多数人的穷,永远都是欲望比钱多一点点。

只要没有实现彻底的财务自由,那么搞钱就是我们一生的主旋律。

来源:千帆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