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唐后主,五代十国最富盛名的词人。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词作奠定“千古词帝”地位。虽治国无能致南唐亡国,但囚禁期间创作的《虞美人》《浪淘沙》等作品将亡国之痛与艺术美感熔铸一体,开创“亡国之音哀以思”的词境。宋太宗忌其
南唐后主,五代十国最富盛名的词人。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词作奠定“千古词帝”地位。虽治国无能致南唐亡国,但囚禁期间创作的《虞美人》《浪淘沙》等作品将亡国之痛与艺术美感熔铸一体,开创“亡国之音哀以思”的词境。宋太宗忌其才名,以牵机药毒杀,其词风影响后世婉约派千年。
北宋文坛巨匠,诗、词、文、书、画俱绝。仕途三起三落,乌台诗案险丧命,仍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传世。任杭州太守时疏浚西湖筑苏堤,创东坡肉、推广插秧法惠泽民生。晚年贬儋州(今海南)仍办学堂,播撒文明火种。《赤壁赋》《水调歌头》等作品跨越时空,成为中华文化的精神图腾。
北宋婉约派词宗,苏轼门下“苏门四学士”之一。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颠覆传统七夕意象,将儿女情长升华至哲学境界。仕途困顿,多次贬谪却成就《淮海集》中空灵婉转的词风。其《鹊桥仙》《满庭芳》被王国维赞为“词心玲珑,如水晶如意”。
东汉末年枭雄,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北方。首创屯田制解决军粮,颁布《求贤令》打破门阀垄断。文学上开建安风骨,《短歌行》《观沧海》雄浑悲凉,鲁迅称其“改造文章的祖师”。争议性极强,既屠城徐州显暴戾,又遗嘱“分香卖履”露人性柔情,堪称乱世矛盾综合体。
清代性灵派诗坛领袖,24岁中进士却辞官筑随园,标榜“诗写性情,唯吾所适”。收女弟子破礼教桎梏,编《随园诗话》提倡个性解放。生活风流不羁,广纳美妾却作《祭妹文》泣血锥心。首创“随园食单”将饮食升华为文化,晚年游历欧洲成首批开眼看世界的文人。
明代“海青天”,任淳安知县时拒为总督胡宗宪之子特权开道,抬棺上疏痛斥嘉靖帝“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推行一条鞭法抑制土地兼并,临终仅留白银十两、破衣数件。民间传说中其刚直形象与包拯并列,成为清官文化符号。
明万历名将,平定广西瑶民起义时以“攻心为上”策略收服首领韦月。任贵州总兵期间参与平播州杨应龙叛乱,虽乌江之战惨败但牵制叛军主力。晚年遭弹劾戍边,病逝戍所。其军事思想强调“因地制宜”,曾创火器营占比40%的革新战术。
南宋理学集大成者,重构儒家道统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主持白鹿洞书院时制定中国首个教育章程,将《大学》《中庸》升格为“四书”。镇压福建农民起义时推行“社仓法”建立古代社保体系,晚年遭“伪学”诬陷仍坚持讲学,影响东亚儒学六百年。
清末维新变法领袖,公车上书呼吁君主立宪,创办《万国公报》启蒙思想。戊戌政变后流亡16年,考察三十一国写成《大同书》构想乌托邦。晚年反对共和支持张勋复辟,矛盾性显著。书法独树一帜,所著《广艺舟双楫》奠定碑学理论,却因纳妾争议被讽“圣人皮囊”。
清代文坛泰斗,主持编纂《四库全书》收录典籍3500余种,却因文字狱删改无数珍本。创立《阅微草堂笔记》以鬼狐寓言讽世,与《聊斋》并称清代志怪双璧。生活诙谐不羁,烟袋不离身,智斗和珅“竹苞(个个草包)”典故流传至今。其“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不老泉”自挽联道尽文人风骨。
来源:80后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