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绿色殡葬理念,连日来,北岸经开区围绕“倡导文明殡葬,弘扬时代新风”主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我们的节日・清明”活动。通过系列创意主题活动,引导群众以环保、低碳方式缅怀先辈,传承红色基因,推动殡葬移风易俗蔚然成风。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绿色殡葬理念,连日来,北岸经开区围绕“倡导文明殡葬,弘扬时代新风”主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我们的节日・清明”活动。通过系列创意主题活动,引导群众以环保、低碳方式缅怀先辈,传承红色基因,推动殡葬移风易俗蔚然成风。
“指尖环保”手工制作倡新风
活动期间,北岸宣传部组织党员干部以白色纸巾、枯树枝等为制作主材,通过折叠、剪裁、缠绕等方式,制作出一朵朵素雅庄重的小白花。其创意运用既能成为寄托哀思的花朵又传递出新时代的环保理念。这些作品在祭扫活动中替代传统祭品,向群众宣传节约、环保的绿色理念。参与者林女士表示:“重温了湄洲岛保卫战的烽火岁月,我深深感悟到红色精神应该传承下来。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当珍惜当下,践行勤俭节约。我们手工制作了环保花束,用绿色、生态的方式礼敬先烈!” 活动通过实际行动践行节约理念,营造了文明祭扫的浓厚氛围。
宣传部党员干部手工制作环保花束
“一线宣传”文明倡导零距离
清明期间,北岸民政局牵头组织各镇村在全区公墓区设立20余个“文明殡葬宣传点”,通过悬挂“绿色祭扫传递文明”等主题横幅40 余条、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900余份,组织80余名志愿者现场讲解文明祭扫知识。工作人员现场普及有关殡葬法律法规,积极引导群众通过网络献花、云端追思等方式寄托哀思。“以前烧纸钱、放鞭炮污染环境,现在用一束鲜花既环保又安全!”前来祭扫的张先生祭奠后表示。活动期间,公墓区鞭炮声大幅减少,鲜花祭扫成为主流,文明殡葬理念深入人心。
山亭镇莆禧村在公墓区设点开展现场宣传
“对话先辈”一封家书寄哀思
清明前夕,北岸教育局面向全区中小学生发起 “写给先辈的一封信” 征集活动,共收到投稿 120 余篇。经筛选整理后,优秀作品被制作成《清明家书》电子册,通过线上平台广泛传播。学生们以真挚的文字表达对先烈、先祖的敬仰与追思。其中一篇写道:“我知道把您助人为乐的精神发扬光大,让世界充满爱,才是对您最好的纪念。”活动将感恩教育与家风传承相结合,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莆田第十三中学学生的《清明家书》
“礼敬英烈” 签名承诺树新风
在湄洲岛保卫战烈士陵园,北岸山亭镇携手武装部组织干部群众开展环保祭扫与签名承诺活动。参与者通过擦拭墓碑、敬献鲜花等方式缅怀英烈,并在 “移风易俗 文明祭扫”承诺板上签名,承诺践行文明殡葬新风。活动现场,讲解员细细讲述了湄洲岛保卫战的红色历史,让干部群众深刻感悟艰苦岁月,进一步增强珍惜当下、厉行节约的意识。镇党委书记带头签名承诺,以实际行动弘扬文明新风尚。
山亭镇党员干部带头签名承诺
“红色传承”实地研学忆初心
东埔镇依托闽中海上游击队东吴事件展陈馆,组织未成年学生开展实地研学。孩子们通过聆听“东吴事件”历史背景、革命事迹,结合互动问答,传递了红色精神。一位在现场学习的孩子表示:“通过参观学习,我不但掌握了更多讲解技巧,也更加了解家乡的红色历史,今后要更加努力学习,报效祖国。”活动让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东埔镇组织学生在红色展馆实地研学
“时光故事” 历史传承显温情
忠门镇视频展示了已故先辈的老照片、老影像,向干部群众讲述其背后的时代记忆与家风传承。一段“红色烙印”纪录片,见证了革命先辈保家卫国的热血。活动引起了热烈讨论,一位参观者感慨:“这些画面让我们看到了先辈的奋斗精神,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忠门镇通过观看老照片、老影像讲述“时光故事”
此次系列活动通过多形式、分层次的实践,将清明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既传承了清明文化内涵,又倡导了文明新风尚,为推进殡葬领域移风易俗注入了新活力。下一步,北岸经开区将持续殡葬移风易俗,让文明新风吹遍千家万户。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