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短视频平台输入 “举牌”,跳出的不仅是创意祝福,还有大量穿着暴露、姿势挑逗的年轻女孩手持写有 “哥哥点单” 的牌子。这些被明码标价的涉黄内容,正通过层层代理网络,将未成年人卷入一场隐秘的色情交易。
在短视频平台输入 “举牌”,跳出的不仅是创意祝福,还有大量穿着暴露、姿势挑逗的年轻女孩手持写有 “哥哥点单” 的牌子。这些被明码标价的涉黄内容,正通过层层代理网络,将未成年人卷入一场隐秘的色情交易。
在某社交平台,一个名为 “青春贩卖机” 的账号发布了数百条 “举牌” 视频。视频中,女孩们穿着黑丝、渔网袜等性感服饰,手持平板或小纸条,在镜头前做出比心、转圈等动作。账号简介里的 “接单”“定制” 等关键词,暗示着背后的灰色交易。
调查发现,这些视频的拍摄者多为 14-18 岁的未成年人。她们通过代理接单,按要求拍摄不同尺度的内容:普通举牌视频每条 5-10 元,“果举”(裸体举牌)则高达 200-500 元。代理以低价收购后,加价转卖给二级代理,最终流入色情网站或私域交易群。
更令人震惊的是,部分未成年人从买家转为卖家。16 岁的高中生小雨(化名)最初因好奇购买了一套 “举牌” 套图,随后被代理蛊惑:“拍视频赚钱更快。” 她在代理指导下拍摄了 10 条暴露视频,获利 1200 元,直到被警方查获
这些涉黄内容能在平台大行其道,与算法推荐机制密切相关。记者测试发现,只要浏览过一条 “举牌” 视频,平台就会持续推送类似内容,甚至将 “果举”“裸拍” 等敏感词包装成 “福利视频”“定制服务” 进行推荐。
某短视频平台的 “青少年模式” 形同虚设。记者以未成年人身份登录后,仍能通过搜索关键词进入涉黄直播间。主播在镜头前暗示 “加微信看全集”,评论区不断刷屏 “求资源”。平台虽对部分账号封禁,但代理很快更换马甲卷土重来。
性教育专家刘文利的调查显示,近 40% 的未成年人对身体隐私部位存在认知错误,而学校性教育多停留在生理卫生层面,缺乏价值观引导。在农村地区,部分留守儿童因无人监管,成为代理重点 “猎物”。
15 岁的留守儿童小敏(化名)在代理诱导下拍摄了裸体视频。她告诉记者:“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没人教过我这些事。” 而她的班主任表示:“学校课程压力大,性教育只能见缝插针。”
2024 年 7 月,中央网信办启动 “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 专项行动,累计清理涉黄信息 430 万条,处置账号 13 万个。但执法中发现,代理通过加密文件、境外服务器等方式规避监管,治理难度极大。
法律专家付建指出,现行《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网络色情的处罚力度不足,建议将 “组织未成年人拍摄淫秽视频” 纳入刑法加重条款。同时,应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对异常交易账号实施动态监测。
当 “举牌” 从祝福沦为色情工具,当未成年人在镜头前暴露身体换取零花钱,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网络生态的恶化,更是整个社会对未成年人保护的集体失职。治理这场血色产业链,需要平台拧紧 “安全阀”,家庭筑牢 “防火墙”,学校架起 “高压线”,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清朗的网络空间中健康成长。
来源:纪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