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最好的节奏:凡事慢一点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5 16:30 1

摘要:在如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一股无形的力量似乎总在推着我们向前狂奔,做任何事都追求高效。

在如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一股无形的力量似乎总在推着我们向前狂奔,做任何事都追求高效。

点外卖期望30分钟内送达,网购盼着物流最晚隔日就能到,学一门手艺也恨不得不超过一个月就掌握……

在这样的氛围下,延迟满足变得遥不可及,不能实现即时满足的事物仿佛都成了异类。

然而,真正自然发展的事物,其进程往往是缓慢的。

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的成长,是不需要时间沉淀的。

以最近网络上热度极高的小米SU7高速事故为例,这起事故引发了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又一轮激烈讨论。

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在短短几年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凭借着更科技、更智能、更节能的优势,迅速在市场上超越了传统燃油车。

但在这种突飞猛进的背后,人们对产品安全性的担忧从未停止。

“现在的技术真的有那么智能吗?”

“无人驾驶到底靠不靠谱?”

“百公里加速2秒真的有必要吗?”

“一个企业成立三年,真的就能走完别人五十年走过的路吗?”

一系列的疑问在事故发生后,让许多人心中充满了不安。

这不禁让我们反思,在追求“更好的生活”和“更高的成就”的同时,在人生这场漫长的马拉松中,我们是不是不应该跑得太快?

有时候,慢下来或许才能走得更远、跑得更快。

正如毕淑敏所说:

“太阳一点点升起,又一点点落下。花朵一朵朵开放,然后一瓣瓣地凋零。稻谷从播种到成熟,过程也都很缓慢。

那些急骤发生的变化,大多都是灾难,比如火山喷发、飓风和暴雨。一个孩子的成长,同样也是慢慢来的。”

所有生命成长的规律都在告诉我们,那些真正值得拥有的事物,都需要经历时光的沉淀与打磨。

在这个追求即时反馈的时代,学会慢下来,才是最高级的成长智慧。


01
言语要慢


《礼记》有云:“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

越深的水,流速越缓慢;越聪明稳重的人,说话越谨慎,不会脱口而出。

说话,是一种本能,但能够三思而言,却是一种高级的能力。

当今社会,有许多人都因为不具备这种能力,管不住嘴,而使自己陷入困境,遭受损失。

网上有个叫“温柔芝芝”的博主曾经分享过这样一个案例。

气哥在一家设计院工作,近期设计院在裁员,但因为气哥是多年的老员工,再加上业务能力优秀,他本来是很稳的。

由于设计院有部分款项一直没结到,所以就有几个月的绩效工资没发。

气哥是个爆脾气,他就在部门群里发言说,公司这种不发绩效工资又不给正式通知的行为属于变相降薪,是违反劳动法的,可以走劳动仲裁。

第二天,这话就传到了老板耳朵里,老板很生气,不顾气哥是跟随公司多年的老员工,坚决让他走人。

公司很快下文,说气哥违反公司纪律和相关规定,将他开除了。

如果是被裁员,还能拿到N+1的赔偿,可是被开除,气哥一分钱都拿不到。

第三天,更戏剧的是,由于气哥被开除,一个因业务能力稍差本来被裁员的女员工,却顶位留了下来。

身为职场老人,气哥因为自己的冲动发表了不合时宜的言论,不仅导致丢了工作,没有赔偿,而且还为他人做了嫁衣。

真正聪明的人都明白,做人,只说三分的话,另外七分,一边思索,一边选择。

放慢说话的速度,沉吟片刻,择言而发,与人交好,才能留有退路。

胡适在北大任教的时候,学校规定,多次迟到的学生要被劝退。

一天,上课许久,一名学生才匆匆赶到,这已经是他本周第四次迟到了。

胡适正准备说让他办理退学,但见他满脚是泥,全身湿漉漉的,就让他下课来找自己。

通过询问,才知道学生家住在郊区,又逢母亲生病,这才慌慌忙忙导致迟到。

胡适听后,庆幸自己没有冲动说话,既顾全了学生的面子,又避免了人才的损失。

而胡适也因宽厚待人,说话有度,被师生所爱戴。

一个人能管住自己的嘴,不武断不片面,处事圆通周到,出言迟缓周全,才能收获人心,自带贵气。

莎士比亚说:“你的舌头就像一匹快马,它奔得太快,会把力气都奔完了。”

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让我们说话慢一点,为思考留下空间,也为彼此留下体面。


02
交友要慢


诗人白居易说:行路难,不在山不在水,只在人情反覆间。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渐渐褪去了年少天真,也慢慢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相交太快,绝交就可能更快。

之前看过这样一则报道。

小王租住了一间公寓,公寓里彩电、空调一应俱全,收拾得干净整洁。

一次饭局中,小王和一位朋友聊得投缘,两人便加了微信,时常聚在一起。

随着见面次数增多,两人也越来越熟悉,朋友常会关心他的工作,探问他的生活。

当得知小王春节时要回老家,房子会空一段时间后,朋友先是关心叮嘱了一番,又趁机提出,想借小王的房子暂住。

看着朋友又是夹菜倒酒,又是恳切地央求,小王没有犹豫,便答应了下来。

临走前,他将钥匙交给了朋友,出于信任,他没有签订任何合同,只是口头约定让朋友住到年后。

没想到,当他从老家回来,再打开房门时,房间却早变了模样:电冰箱,电视机都被拆走,抽屉也被掏空,家里一片狼藉。

小王还以为遇到了盗窃,急忙联系朋友,却发现自己早已被拉黑。

而中介找人鉴定后发现,家具的拆卸手法很专业,像是专门收购家具的人做的。

因为联系不上朋友,小王只得独自承担所有损失,赔偿了七千多元。

小王此刻才意识到,原来太快与朋友交心,并不能收获真情,只会买来教训。

莫言曾说:“走近一个人的时候,要慢一点,以免看不清。”

一时聊得来就把隐私吐露,往往令关系进退维谷;不了解真相就替别人出头,只会让自己遍体鳞伤。

人与人之间,从乍见之欢的惊喜,走到久处不厌的深情,往往需要历经漫长的时光。

1931年,50岁的鲁迅由好友冯雪峰牵线,与32岁的瞿秋白开始有信件上的往来。

瞿秋白精通俄、英文,文学根底扎实,鲁迅对他十分欣赏。瞿秋白亦是仰慕鲁迅许久。

但即便如此,两人也没有立即相见,甚至没有互通住址。

他们的一切交流,依旧通过好友冯雪峰转承,或是口头相传,或是书信交付……

就这样,两人慢慢从文学谈到理想,从理想谈到生活。

直至一年后,两人对彼此完全熟悉,完全认可,才在上海第一次见面。

“滔滔不绝无话不谈,生怕时光过得太快。”

临别之际,鲁迅更是写下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两人也因此成就了一段旷世情谊。

老话说:日久见人心。

交心要慢,交情才能久。

毕竟我们谁也不可能从一个眼神,一句话语,就了解一个人的全部。

交友进度放慢,是筛选,亦是尊重。

给彼此留足时间,去相处、去知心,也是成年人最成熟的交友观。


03
生活要慢


《那些无法赞美的》一书中写道:

“慢是另一种快,赋予一个个静止以速度、加速度,然而决不去催促或逼迫,慢就此化作一种对自我的展开,与挽留。”

当我们以为给生活提上速度会更好时,却会发现忙碌和匆促逐渐让自己失去了认真生活的耐心,当快成为一种习惯时,自我也正在慢慢被消解。

作家冯唐,曾经是出了名的工作狂。

参加工作的十几年中,他每周工作100多个小时,像空中飞人一样满世界地出差、开会。

他马不停蹄地往前冲,7年时间,从一个小职员做到了麦肯锡全球合伙人。

后来他不满足于当前的成就,又加入了华润。

他披星戴月猛干了5年,最终收购了4家公立医院,将华润医疗带入世界500强。

这些光鲜的履历,实际上都是他透支身体的结果。

2014年,他突发高烧,7天不退,一度徘徊在死亡边缘。感受到生命正在枯萎,他才意识到必须慢下来。

于是,他开始调整生活节奏、缩减工作,忙里偷闲地休息、运动、养生。

他每天跑步、做俯卧撑,保证充足的睡眠,开启健康的饮食。

平日里,一个人读书、品茶、看云、听雨,享受闲适生活。

一段时间后,他整个人被重新滋养,能量得到恢复,还撰写出经典散文集《活着活着就老了》。

梁实秋先说: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精力体力都不如从前。

凡事不能操之过急,将生活的步伐调慢,我们才能腾出时间来为自己补充能量,走好往后的路。

也如作家蒋勋说:

“最美好的生命,不是一个速度不断加快的生命,而是速度在加快跟缓慢之间有平衡感的生命。

当我们找到了快与慢的平衡点,大概就探索出自己人生的节奏了。”

生活,慢下来才能幸福。

一个懂得放慢自己的人,才能在喧嚣的城市中清醒生活;

一个懂得慢下来的人,才能感受生活本来的样子,追求自己向往的生活。

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曾说过:

“我们最大的危险是失去耐心,渴望像神那样知晓一切。”

数据显示,62%的焦虑症患者源于成长速度恐慌。

当我们把人生压缩成冲刺赛道,每个里程碑都变成了刑期倒计时。

这种异化的时间观,让存在本身沦为抵达终点的工具,带来的是持续的精神眩晕,就像在旋转木马上追逐静止的风景,使生命过程的价值被彻底架空。

真正的成长永远发生在动态平衡中,如同太极推手的阴阳流转。

而璀璨的人生,无不需要时间的发酵。

我们看得到奔腾的海水,却看不见它源自青藏高原的冰川深处的点滴涓流;

正是那些看似缓慢的水滴,在某个清晨汇成浩荡的江河,以最优雅的姿态投入海洋的怀抱。


人类的精神成长恰如这般自然法则,没有太晚的开始,只有过早的终结。

在这个“赶”的时代慢下来,找到属于自己的韵律,与自己共舞,学会与时间结盟,在持续精进中保持从容。

当我们不再用秒表丈量生命进程,即使笨拙的坚持,也能将自己渡向彼岸。


把时间留给自己


意大利人说:“慢,就是不要怠慢!” 慢下来,不是放弃,而是让我们在纷繁的日子里,发现那些藏在身边的美好。

当我们把速度放缓,把时间留给自己,做喜欢的事,爱自己喜欢的人,我们就会对周围的美好异常敏感。留一颗去感受生活的心,不疾不徐,身心也会得到彻底的治愈。

在色彩识人心理学中,我们可以体验到更多“慢一点”的意义;首先色彩心里疗愈师引导我们运用色彩识人技术看到自己,看到真实的情绪状态,看到“忙碌”的自己有什么样的内心冲突和需求;

再运用色彩疗愈技术清理、释放情绪,不评判地感受自己、觉察自己,让情绪自然流动,这样我们的快乐和成就感也不再依赖于外界,内心也会逐渐回到平静的状态。

当我们慢下来,让心灵回到身体里,让灵魂跟上来,这样身心和谐、统一,也就进入了生命的本真状态。回归到自我生命的真实,我们也能够找到后面的人生方向,至始至终地行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走进彩虹之门,关注七彩人生,解开人生路上的困惑,我们下期见!(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来源:七彩人生OC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