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4年10月16日,冀热边特委500余人齐聚丰润县,召开一场至关重要的会议。会议临近尾声时,内线紧急传来情报,日伪在丰润、滦县、迁安等县突然大幅增兵,种种迹象表明,敌人极有可能即将发动大规模的扫荡行动。为保障参会人员的安全,特委当机立断,决定组织众人转移。
清明时节,怀念先辈,凭吊英烈!
1944年10月16日,冀热边特委500余人齐聚丰润县,召开一场至关重要的会议。会议临近尾声时,内线紧急传来情报,日伪在丰润、滦县、迁安等县突然大幅增兵,种种迹象表明,敌人极有可能即将发动大规模的扫荡行动。为保障参会人员的安全,特委当机立断,决定组织众人转移。
当日黄昏,冀东地委书记周文彬带领参会干部和警卫队伍抵达了西南方的杨家铺区域。夜幕降临,周文彬安排大家前往夏庄与李庄过夜,计划稍作休息后次日继续完成会议议程。特委负责人与军队入驻杨家铺后,当地居民与自卫队成员都觉得安心,自卫队成员当晚未在外围设置警戒,安心休息。 然而,危险正在悄然逼近。10月15日,一位八路军侦察班负责人在向丁振军转交文件的途中,不幸遭遇敌军伏击,最终牺牲。在激烈的交火中,他未能及时销毁携带的文件,敌人从他遗体上找到了关键信息,得知我军正在丰润北部某区域举行三级干部集会。
日伪军深知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为确保行动计划不被泄露,他们甚至对伪军都守口如瓶(因为伪军内部可能有八路军的情报人员)。16日夜晚,日本军队暗中派遣其精锐的独立第八旅团,向丰润地区迅速推进。超过千名的日军士兵在夜间进行了长距离的急速行军,趁着夜色将杨家铺团团包围。 次日清晨,杨家铺被厚重的雾气笼罩。夏庄子东部哨岗的士兵突然察觉到异常,村庄边缘传来隐隐约约的人马喧闹声,他迅速将这一情况汇报给了第四地区委的负责人丁振军。
丁振军得知情报后,即刻指令4连向敌人发起反击,战斗瞬间爆发。一时间,夏庄子区域枪声大作,惊醒了熟睡中的人们。周文斌根据枪声的密度,敏锐地推断出敌军规模至少上千,面对敌众我寡的严峻局势,他毅然决定与丁振军联手,指挥部队前往杨家铺,夺取北侧的战略高地,同时全力掩护指挥机关向皈依寨方向转移。 在突围行动中,第二连队在前方开路,第四连队紧随其后,参会干部被安排在中间位置。然而,队伍刚离开山口不久,何家营方向就出现了敌军,部队被迫立刻掉头返回。紧接着,东城山方向也传来敌情,敌人封锁了关隘,让我军陷入进退两难的绝境。面对如此紧迫的局面,丁振军迅速指挥部队向马蹄山进发,试图掩护机关安全撤离。但不幸的是,在激烈的交火中,丁振军被流弹击中,英勇牺牲。
周文斌见形势危急,下令将所有文件焚毁,准备轻装突围。由于队伍中包含大量非战斗成员,实际能参与作战的仅有特务连,这使得战斗变得异常艰难。尽管战士们历经艰险穿越了敌人的部分火力网,但敌军迅速集结,封堵了突破口,并架起重机枪,将前进的道路牢牢封锁,队伍被困于土沟中,无法挪动分毫。 此时,特务连的负责人刘景余已带领一部分士兵冲向前方,但他很快意识到多数领导干部没有跟上,于是他迅速下令,带着队伍返回接应。刘景余找到周文彬时,发现他右臂受伤,正倚靠着大树。刘景余急忙背起周文彬继续向前奔跑。然而,随着战斗的持续,弹药逐渐耗尽,人员伤亡不断增加,包围圈也越来越小。
在尝试突围的过程中,刘景余为掩护周文彬,不幸中弹身亡。随后,一群约十几人的敌军在土坡后将受伤的周文彬紧紧围住,他们察觉到周文彬身份不凡,企图将他生擒。周文彬艰难地站起身,双手颤抖着抓起步枪,击毙了两名敌军,但很快,一枚敌军的子弹击中了他的心脏,周文彬壮烈牺牲。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日落时分,大地仿佛被鲜血染红。日军撤离后,杨家铺的居民迅速赶到战场,救治伤员,并将牺牲战士的遗体收集起来,安葬在马蹄山脚下。此次战役,八路军损失惨重,原本五百余人的队伍,最终仅有一百二十人成功突出重围,其中二百三十余人英勇牺牲,另有一百五十多人不幸被敌方俘获,众多领导与核心成员在这场战斗中伤亡或被俘。
杨家铺烈士纪念碑
杨家铺战斗的失利,给八路军带来了惨痛的教训。情报安全至关重要,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能导致一场灾难。虽然此次情报泄露是意外,但也为八路军敲响了警钟,促使其在后续更加重视情报的保密工作,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上演。
----END----
参考文章:
1. 《八路军情报泄露,只因一份文件,损失380多干部战士!》;
2. 《八路军沉痛教训:800名干部集中开会,忽然被日军包围残杀》等。
来源:谈古议今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