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山野,步履不停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5 18:45 1

摘要:当白宇说出这句话时,他刚从意大利的多洛米蒂山脉徒步归来。这位以荒野摄影闻名的户外玩家,一直用镜头与双脚践行着“山不向我走来,我便向山走去”的哲学。走进他在北京的家,可以看到书架上摆放着很多探险旅行类图书,墙壁上也挂满了旅途中拍摄的照片:雪山、星空、姑娘、遗迹…

白宇

户外摄影师

“徒步是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这个星球,是最原始也是最有仪式感的旅行方式。”

当白宇说出这句话时,他刚从意大利的多洛米蒂山脉徒步归来。这位以荒野摄影闻名的户外玩家,一直用镜头与双脚践行着“山不向我走来,我便向山走去”的哲学。走进他在北京的家,可以看到书架上摆放着很多探险旅行类图书,墙壁上也挂满了旅途中拍摄的照片:雪山、星空、姑娘、遗迹……旅途中的各种瞬间,被他的镜头定格在时间之中。

大概是生于黄山之下,白宇与山,结缘不断。自幼受父母开放式教育浸润,独子身份未缚住自由之心。童年沉迷于《正大综艺》,受到“看世界” 的最初启蒙,并且反复攀爬家门前的黄山,从此埋下探索世界的“执念”。

等到硕士毕业时,他成为全班唯一逃离航天系统的“叛徒”——因不愿被护照禁令束缚,转身投入网游编程领域。在随后的十年间,他一直利用调休年假拼凑出每月的旅途,直至30岁生日那天,他决定为他在北京的生活按下暂停键:辞去高薪工作,开启580天环球极限旅行。

从印尼伊真火山的蓝色火焰,到加州佩里斯谷8000英尺的跳伞,再到印巴边界的沙漠徒步……黄山云海孕育的灵魂,终在更旷阔的世界泼墨成诗。

在尝试过多种户外挑战之后,白宇坦言,他最终还是钟情于用骑行与徒步的方式感受这个星球,因为纯粹而直接。

时间回溯到2011年秋,北疆禾木村的一场迷路,让他与徒步“暴力绑定”。“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徒步,本想穿越阿尔泰森林看秋色,结果地图漂移、GPS失灵,被迫在零下5℃的森林里过夜。”没有帐篷睡袋,他和同伴用枯枝生火,裹着冲锋衣躺在地上。寒夜里,银河清晰得“像要砸下来”,而那天恰好是同行友人的生日。“我们分完最后一块巧克力,对着星空唱生日歌。后来每次徒步带精酿啤酒的习惯,就是从那时开始的——荒野上需要一点浪漫主义。”

这种浪漫在2019年徒步英国最高峰本内维斯山时再次升级。初夏黄昏,他在下山的途中偶遇一队“24小时三国巅峰挑战者”,他很不解为什么他们这么晚才上来,跟这十多个轻装往上爬的登山者聊了几句得知,他们是在做一件很酷的事情——24小时内攀登英格兰、苏格兰以及威尔士的三座最高峰,而且“including the driving time”。海拔1347米的苏格兰第一高峰本内维斯山是第一站,之后他们会连夜驱车南下,攀登海拔978米的英格兰第一高峰Scafell Pike,最后再前往并登顶海拔1085米的威尔士第一高峰斯诺敦峰(Snowdon)。他们背着轻装像夜行军,眼里闪着赌徒般的兴奋。“我才明白,徒步的终极诱惑不是征服自然,而是人对自我阈值的疯狂试探。”

这种试探,也包括徒步装备“轻量化”与“记录欲”间的平衡。即使再追求轻量化,单反、无人机是他的必带装备,但只留一机一镜、一块电池。但对新手登山徒步者,他很认真地表示,切不可过于追求轻量化而忽视了基本的登山装备:“很多人以为春夏暖和,穿件短袖就冲上山。但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就降6℃。我在本内维斯山脊遇到过夏天突降冰雹,体感瞬间逼近零度。”他拍了拍自己的登山包,“再追求轻量化,无论出发时多么阳光灿烂温暖舒适,背包里都要备好保暖衣物——山不会原谅你的天真。”

白宇的徒步清单上有很多神仙地界,如果是春夏去,“6月的新疆夏塔古道,脚下是紫苏与鸢尾的花毯,抬头是雪线之上的冷杉林;挪威南部峡湾的贝瑟根山脊(Besseggen ridge)的冰川融水汇成双色湖,像上帝打翻的调色盘。”他描述起峡湾的感受时,眼里带着光:这条挪威“最美山脊”暴露感极强,徒步者需在刀锋般的岩壁上横切,脚下是倒灌入峡湾的冰川残影。“在那里,你会觉得自己是只蚂蚁,正爬行在地球的皱纹里。”

问他如何用季节比喻徒步,他选了“春夏”——“怦然心动的人生只如初见”。这或许解释了他在荒野的违和感:背包间的音箱传来《蓝莲花》,喝精酿啤酒配压缩饼干。“有次在喀拉峻草原,我对着夕阳举杯,几个哈萨克族小孩跑来看,问我是不是在敬山神。”他眨了眨眼,“这是成年人的童话仪式——山不懂,但山会记得。”

张春荣(夜色)

著名户外领队

“徒步是对世界祛魅的过程。”

当夜色说出这句话时,他正用伞绳将冰爪捆进30升的轻量化背包。这位曾经10次组织穿越鳌太,3次穿越乌孙古道的人,十年间用双脚解构过众多“挑战”线路,却始终宣称自己“只是个贪恋山野的人”。

最初,夜色去徒步只是想释放一下压力,把自己从都市的工作和生活的压抑中解脱出来,随着对户外的不断深入,夜色发现可以在与自然的对话中追寻真实的自我和看世界的新角度,以此来调整自己,更宽容地面对生活。从去自然中找答案,到最终被自然反哺,夜色这一路收获颇丰。

2012年2月的七尖穿越是夜色进入户外真正的开始,也由此沉迷。那年的春节刚结束,天目山脉的深处依旧积雪深厚,极大增加了穿越难度,七尖穿越队伍陆续亮起撤退灯,大半队友面对艰难的处境都选择下撤,“积雪几乎埋到小腿,呼吸带着极大的吃力感,但那种孤独感让人上瘾。”这场暴雪突围,成了夜色的“户外成人礼”。当他们在仙人顶看见日出把云海烧成熔金时,来自扬州的小伙伴掏出冻成砖块的士力架:“兄弟,咱们把七尖走成绝唱了。”夜色的登山杖在雪地划出长痕: “不,这才是序章。”

2013年春节的秦岭鳌太线,给夜色上了更残酷的一课。“进山第一天就撞上雪暴,能见度5米,雪层没过腰际。”他比划着当年背包带勒出的淤痕,“六天只推进计划的一半路程,但云海在脚下沸腾的瞬间,你会原谅所有苦难。”这支队伍最终靠伞绳捆成人链逃出死亡梁,夜色却把GPS轨迹刻进骨髓:“后来每次带新人,我都会在包里多塞条救生毯——山教你敬畏,但不必跪着学。”

问及春夏徒步的浪漫,这个户外“糙汉”眼里泛起浪漫的温柔:“那念他翁的杜鹃开疯时,达美拥雪山会把这些花火吞进海子里。”他掏出手机展示照片——紫色花浪撞碎在翡翠湖面,像是山神打翻的调色盘。

但浪漫背后藏着铁律。

面对春夏进山的新手,他总反复敲打:“别被太阳骗了。2016年我在喀拉峻遇见五月飞雪,穿短袖的驴友哆嗦得像筛子。”说着把伞绳绕成莫比乌斯环:“这玩意能捆装备、做担架,必要时还能当裤腰带——荒野生存需要诗意,更需要物理外挂。”

是的,户外人要随时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日乌且垭口,这座横亘在贡嘎莫溪沟与日乌且沟之间的4920米隘口,被户外圈称为“蜀道天堑”。作为贡嘎大环线最艰险的关卡,穿越者需在冰川残影与暴风走廊间完成极限攀登。垭口下方平台虽是临时避风港,却因缺氧、极寒与莫测天气,成为资深领队口中“连牦牛都不愿过夜”的险地。

夜色此时正率队翻越垭口,十年户外生涯磨砺出的“户外雷达”突然嗡鸣——一顶孤零零的橘色帐篷,如同雪原上凝固的火焰,突兀地扎根在平台背风处。积雪已淹没帐篷东侧半壁,四周雪面平整得令人心悸,没有人类活动的褶皱。

“有人吗?”三声呼喊被刮来的大风绞碎,又拍了几下帐篷,完全没有回应,夜色的心里闪过一丝不好的预感。探进帐篷瞬间,寒流裹挟着死亡的气息扑面而来:一名青年男性半卧在-15℃抗寒睡袋中,抓绒帽斜遮眉眼,面部呈现高原肺水肿特有的青灰色,唇间凝固的冰晶锁住最后一口呼吸。夜色扫视现场:规整的装备排布排除仓促遇险可能,专业级睡袋推翻失温猜测。“去年有个队员急性高反,脸色和这完全一致。”夜色还发现,遇难者帐篷内帐,有结冰的白色黏液和暗红色黏液,他事后查资料,觉得可能是重度肺水肿状态下咳出的痰和血。垭口稀薄的氧气(不足海平面60%)与剧烈昼夜温差,让这片平台成为隐形杀手——即便躲过暴风雪,肺泡也可能在静默中让人陷入危险的境地。

采访尾声,夜色突然说:“你看这些山,像不像大地隆起的脊椎?”我顺着他的方向望向紫金山,夜色哼起了无名的调子。

问他不是说徒步不听歌吗,他大笑:“这是十年前鳌太雪暴时,我现编的求生号子。”伞绳在他指间翻飞成结,如同时空穿越的密码。

国产收音机X

95后户外人

一个背着薄荷绿轻量化背包的29岁男孩,正用Z世代的锋芒重构徒步圈的年龄密码。

当国产收音机X(下文简称:收音机)在冈仁波齐海拔5360米的卓玛拉山口腾空跃起时,裹挟着雪粒的寒风正撕扯着他的冲锋衣。脚下是藏地最神圣的转山道,头顶是仿佛触手可及的靛蓝色天穹,而他张开双臂的姿态像极了某种宣言——这个曾被现实规训的“理科男”,终于用一次近乎疯狂的户外行动,劈开了压抑二十五年的生命桎梏。

11岁那年,收音机曾攥着选秀节目报名表冲进厨房,试图用明星梦说服母亲。但理科生的“稳妥未来”早已被划定:重点高中、985大学、体制内工作。他藏起荧光色卫衣和街舞视频,在25岁时终于“众望所归”,活成了“标准社会零件”。而那时180斤的体重是顺从还是抗争,他自己也说不清楚。直到一件从未拆封的冲锋衣成了一切的转折。“它挂在衣柜里嘲笑我,”他在采访中扯了扯身上灰扑扑的西装,“就像个没拆封的人生。”

转山计划始于赌气。当这个从未有过户外经验的四川青年,用三天时间查完高反应对指南就跳上开往阿里的长途车时,连藏族司机都以为他在说醉话。26小时颠簸公路、转乘漏风的拖拉机、夜宿牛粪炉取暖的藏民家……当真正踏上52公里转山道时,稀薄的氧气让每一步都像在对抗重力。 “走到垭口时,我突然对着经幡吼了一嗓子。”他模仿着当时动作,双手猛地撑开,“那个‘哇’是从脚底板冲出来的,震得自己耳膜发疼。”真正暴击来自子夜的星空。当他独行至止热寺河谷,银河像打翻的钻石匣子倾泻而下,星光在玛尼堆上折射出神性光晕,他在星空下哭成狗。

他的户外经验,都是自然手把手教给他的。

当时收音机是在云南徒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收音机并没有按照预定轨迹走,当时正值春天,天气极度干燥,因此土壤也非常松,他一直走到树林的边缘。一般情况下,他看见类似路径的地方会把它判断为之前有人走过,没想到却误入地质塌陷区,那里竟然是一个小悬崖,因为土壤松动塌陷下去,形成了一个接近垂直的地况。一脚踩到土坡边缘的收音机滑了下去,幸好慌乱中抓住了一条树根,像攀岩新手般悬挂在那里,他吃力地用胸口抵住树根一点一点向侧上方爬才回到原地,当时十分惊险,“指甲缝塞满红土,胸肌贴着崖壁蠕动,汗里都是恐惧的味道。”脱险后,他在登山杖刻下三道划痕。“现在看到野花,条件反射先看地质结构——浪漫需要理性托底。”

生活跟他亦师亦友,一边提醒他理性,一边又用感性将其包裹。他的一条“高原跳跃Vlog”在小红书上获赞2.3万次,还有1045条“想和你做朋友”的留言,让这个曾被视作“不合群”的男孩突然被流量与热情击中。但比起数据,他更痴迷于户外场景赋予的表达张力:在亮马河畔故意踉跄摔进落叶堆,在赫尔辛基凌晨三点的极昼里赤脚狂奔,甚至把地铁换乘通道当成T台——每个场景都是他的即兴舞台。“户外不是背景板,是能让人卸下面具的能量场。”他掀起裤腿展示转山时摔出的伤疤,笑得像个恶作剧得逞的少年。

春夏适合去哪儿徒步?他推荐的是丽江波多罗路线,这是95后徒步党的秘密花园。

“五月的原始森林里,黄杜鹃与紫鸢尾在腐木上开狂欢派对,纳西族牧羊人的铃铛声比GPS更可靠。”最魔幻的是穿过海拔3600米的云杉林时,百年树冠滤下的光斑会组成纳西东巴文的 “山”字,“不知道是神谕还是巧合,但确实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问及徒步与恋爱是否有某种关联?他转动着按摩球轻笑:“春夏山野就像忽冷忽热的巨蟹座男友——前一秒还送你漫山杜鹃,下一秒就用雷暴分手。”正如他播放列表里的Bad Bunny,在西班牙语陷阱节奏中藏着对自由的渴求。这里补充一点,按摩球是他的户外背包里常见的一个非常规户外用品。

采访结束时,收音机正往水袋灌冰美式。“下次要去念青东看绿绒蒿,据说比冈仁波齐的星空还治愈。”他的登山杖尖在水泥地敲出鼓点,仿佛已听见雪水融化的前奏。

李大头

旅行达人

其实一开始,李大头是传统的旅行者,乘坐火车、汽车、“三蹦子”等各类交通工具,在路上看风景尝美食……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他参加了88公里戈壁徒步“玄奘之路”。那次的魔鬼式拉练,让徒步的种子开始在内心发芽。

当第一缕晨光刺破敦煌的薄雾,阿育王寺遗址的残垣在风沙中显形,15.8公里的雅丹地貌像被巨斧劈开的年轮。正午地表温度58℃,每一个在沙丘中行走的人,都要忍受沙风和酷热的煎熬,路过常乐驿遗址时,大头发现驮包缝里嵌进的黄沙,已悄然加重——每公里增负23克,但团队里没有人放弃,因为“一起出发,一起到达”是玄奘精神的残酷隐喻。

循着1300年前的马蹄印前行,大头偶遇一株沙拐枣正在风沙中绽放——玄奘当年是否也曾在此驻足?他的嘴唇经过一天的风沙洗礼已经干燥得快要龟裂,所幸脚掌的水泡经过简单处理之后并无大碍,距终点300米处,人群欢呼声穿透热浪,但他只听见自己髌骨摩擦的咯吱声。冲线瞬间,戈壁清泉的冷雾扑面而来,这段经历不是李大头的徒步终点,而是肌肉记忆的起点。正如在路上曾经相互鼓励前行的商学院教授所说:“在这里,我们不是征服荒野,而是让荒野征服我们骨子里的软弱。”

对于大头来说,徒步更像是一种深度的旅行方式,可以成为串联目的地的暗线,而非景点打卡。当你的登山杖敲击过吴哥窟的砂岩、勃朗峰的冰碛、马丘比丘的印加石阶,那些震动频率会重组你对世界的认知维度。正如哲学家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提醒我们的那样,我们在大自然中的经历是日后可持续的资源,脑海中的影像历历在目,它们将长期滋养你的灵魂。

作为一名摄影发烧友,器材从来都不是大头会妥协的选项。为了追求户外便捷性以及画质稳定性的平衡,微单和变焦镜头是户外包里的必备物品,还有紧凑型和迷你三脚架,它们有助于稳定你的相机以拍摄美丽的风景照片,或者仅用于那些你本人想将自己融入其中的照片。

当问到哪里好拍的时候,他推荐了去年春季走过的瑞吉山(Mount Rigi)。这座海拔1,797米的“女皇之山”,从瑞士的琉森湖畔拔地而起,除了阿尔卑斯山山脉的壮阔美景,登山者的每一步都能触摸到历史的重量——马克·吐温曾在碎石坡上踉跄着追逐日出,维多利亚女皇的羊皮靴底或许就碾过你脚下某块青苔斑驳的岩石。

这座山对于新手友好,且容易出片。每年的春夏季登山者会见证一场垂直维度的季节分裂:海拔800米处,山毛榉的新叶在晨露中闪着翡翠光泽;而到了1200米雪线附近,冰锥掉落的脆响与融雪的唧唧声交织成天然交响乐;接近峰顶的之字形碎石路上,登山杖尖戳进半融的粒雪,每步都留下深陷的凹痕。途中最险的“鹰喙岩”段需贴壁横移,手指抠进风化的石灰岩缝隙,山风卷着清冽的风掠过耳际,脚下300米处的琉森湖像一块被打磨过的蓝宝石。登顶瞬间,阿尔卑斯山脉的13座湖泊在云层裂隙中次第浮现,铁力士峰的冰刃刺破晨雾,布里恩茨湖的水汽蒸腾成飘带——这一刻,请不要吝啬快门。

如果你追求的是一名“纯粹攀登者”,可以避开齿轨火车路线,选择从韦吉斯小镇出发的北坡野径,在5小时攀爬中用满身盐渍和磨破的掌心,兑换这份独属于徒步者的、未经机械驯服的山野朝圣。

领略完阿尔卑斯山山脉的景色,我们回到了徒步歌单的话题,大头茨从他的收藏列表里推荐了后摇滚乐队Sigur Rós,他们的音乐如同冰川一样宁静冷冽,又仿佛北极光一样瑰丽神秘,但是这个来自冰岛的国宝级乐队一直用旋律在苍凉广袤的土地上温暖人心,特别符合行走在大自然中的心境。

聊到徒步恋爱论的话题,大头沉思了一会,“春夏是蜜月期前的极限拉扯——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分钟,是野花塞满怀抱,还是冰雹砸碎帐篷。这种不确定性的颤栗,像极了爱情里最上头的暧昧期。”

在采访的结尾,当被问及“为何不拍短视频当网红”,砾岩指了指背包上的磨损痕迹:“山的算法比各平台高级多了——它用海拔爬升计算多巴胺,拿碎石坡考验注意力时长,这才是真正的沉浸式体验。”

深圳鲲鹏径

山海连城的入门级史诗

难度指数

★★☆☆☆(初级玩家友好)

全程

约207公里,分为20段

海拔爬升

累计约600米

最佳季节

全年皆可(避开台风与酷暑)

途经“中国最美海岸线”,途经深圳最高峰,途经核心都市圈,鲲鹏径以“山海折叠”的魔幻地貌迅速出圈——左手是七娘山火山岩铸就的赤色峰林,右手是大鹏湾玻璃水般的翡翠浪涛。这条线路将地质奇观、千年古城、悬崖海景打包成“深圳户外样板间”,全程石板路与土路交替,80%路段有树荫庇护,堪称珠三角徒步圈的“全民初恋”。

鲲鹏径作为深圳最长的远足径路线,西起凤凰山飞云顶,东至七娘山(《新安县志》旧称“大鹏山”)大雁顶,全长约 200公里,全程分为20段,沿途穿越山岭、森林、湖泊、溪涧、海岸,西部地势平缓、中部地形复杂、东部山脉密集,串联十余座主要山峰、二十余个自然郊野公园、十余个大型湖库、十余个历史人文地、三十余个城市观景点……繁华的科技之城与壮美的山海相得益彰,行路与读城相随相伴。

每段各有特色,难度各不相同,可自由选择。其中,鲲鹏径第1段凤凰山飞云顶-洲石彩绘路入口,沿途可俯瞰宝安机场、铁岗水库,到达凤凰山最高峰的望烟楼。第7-8段是深圳户外圈中著名的银梅塘线路,全长20多公里的山涧森林步道会经过银湖山、梅林和塘朗山,穿越深圳都市核心区,兼具挑战和景色。

第19段西涌旅游度假区-东涌社区,为深圳著名的海岸穿越线——东西涌穿越线,东西涌海岸线曾被《国家地理》认证为中国最美八大海岸之一。尽管全程技术难点较低,但山海场景的极致切换让你恍惚间像在演《荒野求生》——前一秒还在火山岩缝隙里找手机信号,下一秒就撞见渔民驾着舢板撒网,无人机视角下,你的身影不过是山海褶皱里一粒倔强的像素。

第20段的最后6公里彻底让人投身海的怀抱。鹿嘴山庄悬崖栈道像一条镶在海蚀洞上的蕾丝边,电影《美人鱼》取景的“人鱼洞”在此张开巨口;杨梅坑段的滨海公路被网友戏称为“深圳小镰仓”,蓝白配色的路牌与浪花撞色,骑行少年与冲浪板掠过身旁,山海在此化作青春片片尾曲。

TIPS

防晒

山林段的遮荫条件较好,但是海岸段无遮荫,要做好防晒,防晒面罩和SPF50+防晒霜是保命刚需,建议学本地人戴“深圳特产”大帽檐钓鱼帽。

补给

整条线路的补给非常丰富,从烤肠、茶叶蛋到自助售卖机,甚至个别地方还有自动现冲咖啡售卖机,而且价格感人,可以轻装上阵。当然沿途的公共厕所也是非常多。

装备

防滑溯溪鞋(夏季南方刚需)、折叠登山杖(石板路下坡救膝盖)、运动相机(悬崖段单手拍摄更安全)。

他念他翁大米勇环线

横断山脉的终极野性美学

难度指数

★★★☆☆(中级玩家试炼场)

全程

约50公里

最佳季节

6-8月

(花海峰值期+氧气浓度最高)

若说,他念他翁与其他路线相比,最突出的地方是什么?那毫无疑问是分布密集、不计其数的高山湖。每个山谷都存在着大大小小的海子,或翠绿或深蓝,或瑰丽或静谧。同时,部分线路允许马帮通过,我们可以轻装步行。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几个较为出名的海子。首先在这条线路上,有一种蓝叫“揉措蓝”。皆因在他念他翁众多的海子之中,当属揉措的景致最为超群。揉措,海拔4700米,静卧于群山石峰之中。远观时,阳光照射下呈现宝石蓝,阴天则是深蓝色;近看,湖水边缘略带碧绿。每年6月底至11月初是其最佳观赏期,由于海拔较高,其他季节则处于冰冻或半结冰状态。其惊艳之处,让每一个前往他念他翁的山友,都充满憧憬!

其次是加米措,这是他念他翁徒步过程中首先经过的海子。加米措由三个大小不一、形色各异的海子组成,在山谷中依次排开。湖水根据光线不同、季节不同,显现出不同颜色。时而宁静祥和,时而波光粼粼。夏季湖边砾石中,常常生长着高原珍稀植物绿绒蒿。

如果想邂逅美丽的花海,那么吉措可以满足我们。吉措位于山坳之中,呈墨绿色,湖面平静时,如同一个巨大的墨池。夏季湖边草甸上开满紫色、黄色的花儿,星星点点,生机勃然,与吉措毗邻的便是措浪波,面积却大了几倍,海拔也比吉措高了约50米。湖水呈深蓝绿色,周围由山体风化塌落的碎石环绕。湖边路况险要,除了当地藏民采药外,很少有人深入。天气晴朗时可以在湖边观赏大米勇雪山,湖面平静亦可拍摄雪山倒影。

他念他翁地区,除了以密集的海子著称外,夏季那令人目不暇接的花海同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里花卉繁茂,种类繁多,远超多数户外探险路线所能遇见的美景。夏季,杜鹃花犹自绽放,而地面上已铺满色彩斑斓的花朵,宛如一幅绚烂的画卷。南加曲隆的花海尤为绚丽,让人真切感受到 “繁花似锦,令人陶醉”的意境。在这片花海中,也不乏那些孤傲于世的高山花卉,如偏爱独居的绿绒蒿,它们虽珍稀却种类丰富,在他念他翁,多刺绿绒蒿和全缘叶绿绒蒿最为常见,它们被誉为“高山上的牡丹”,通常生长在海拔较高的流石滩或岩石缝隙间。

任何一条穿越高海拔地区的徒步线路,若缺少了雪山的映衬,总觉得不够完整。在他念他翁,大米勇雪山无疑是标志性的存在,其雄伟身姿与终年积雪覆盖的山体,高达6324米,作为他念他翁山脉之巅,不容错过。徒步旅途中,有多个观景点可以欣赏到大米勇雪山的不同风貌。此外,沿途还能目睹与大米勇并肩而立的五六座雪山,它们一字排开,绵延不绝,构成了一幅壮观的雪山画卷。

TIPS

风险提示

高海拔垭口——耍拉垭口(4970m)、错呷婆垭口(5050m)、木多改垭口(5100m),需要注意高反现象以及血氧含量

天气刺客

瞬时风速可达8级

轻装提示

该路段属于专业路段,需要在专业向导的指导下进行准备;Vlog轻量化的选择,Insta360 X3或者DJI Pocket 3

在他念他翁学会的新名词

加米坡:指所有看似平缓实则暗藏杀机的碎石坡。

邓珠速度:当地向导在70°陡坡牵马如履平地的超自然现象。

揉措蓝:专指遭遇极致美景时因词穷而爆发的原始惊叹。

新疆慕士塔格峰

触碰“冰川之父”的钢铁脊梁

难度指数

★★★★★

(专业级硬核试炼)

全程

约55公里

(建议6-7日高海拔适应性徒步)

海拔爬升

3600米-4500米

(冰川段最高点)

最佳季节

7月-8月

(日均温5℃-15℃,冰川相对稳定)

慕士塔格峰(Muztag Ata)是所有登山者都朝思暮想的圣地。它被称为帕米尔高原的“冰山之父”,是地球上最接近“神性”的徒步场域——海拔7509米的峰顶终年积雪,24条冰川如银色巨蟒向八方蔓延,19世纪,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由他编撰的《我的探险生涯》这本书上,绘制了慕士塔格的地图,并把这座山峰称为“冰山之父”,而且这个称呼一直沿用到现在。这条线路将冰川裂隙、冰塔林、高原湖泊与千年游牧文明串联,是专业玩家向极地远征前的“终极模拟考”。

从海拔3600米的喀拉库勒湖启程,湖面倒映着慕士塔格与公格尔九别峰的“双子雪冠”。沿古丝绸之路商道向苏巴什达坂攀升,4公里内海拔骤升800米,每走三步需停下对抗缺氧的眩晕感。抵达达坂时,冰川融水形成的“冰瀑蓝眼泪”在脚下炸裂,成群的北山羊岩画在玄武岩上凝视着你——这是帕米尔给勇者的第一道密码。

在4300米大本营扎营的深夜,有三重极致体验:一是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海拔导致的“星际压缩”——银河用肉眼就能观赏;二是等待时不时传来的冰裂炸响,运气好的话,雪雾在月光下升腾如幽灵军团;三是感受高原独有的静谧,可以让人真正与“山神”(心中的自己)对话。

当然,你也不能错过美丽的冰川。在大本营附近拉练的时候就可以遇到不少冰川,有不少冰川的舌部还可以看到冰裂缝如恶魔獠牙般潜伏于雪壳之下,需结组探路、冰镐破障。深入冰塔林迷宫,钴蓝色冰壁高达20米,阳光折射出棱镜般的光斑,冰崩的轰鸣声像巨龙的鼾息。专业向导会带你找到“冰川之心”——一处被冰穹笼罩的幽蓝洞穴,洞顶垂落的冰晶如末日教堂的管风琴。

下撤至海拔3000米的塔合曼湿地,闯入塔吉克族夏季牧场。妇女用茜草染羊毛毯,孩童骑着矮脚马驱赶牦牛群,鹰笛声刺穿稀薄空气。若恰逢周五巴扎日,可目睹“牦牛叼郎”——骑手在狂奔的牦牛背上抢夺羊羔,血腥与浪漫并存的古老竞技。等你听到了塔吉克守山人的鹰笛即兴曲,曲调里藏着冰川流动的频率,你就会顿悟:在这片连氧气都需搏命获取的土地上,文明不是博物馆的标本,而是与雪山共呼吸的生存术。

TIPS

防晒

徒步地区海拔都在3500米以上,早晚温差大,即使夏天早晚也需要保暖外套,勤快地添减衣物,天气晴朗时候紫外线较强,务必穿戴速干帽子手套和长袖衣裤,天气不好会遭遇风雨天气,这时候需要换上冲锋衣裤或雨衣,以防淋雨感冒引发高原反应。

美食

初到高原请勿暴饮暴食,肠胃需要适应,只吃七分饱最佳,徒步大部分地区可以点餐,路上点餐以民族清真餐为主,不食羊肉的同学请做好其他准备,不可点餐地段请准备能量高的路餐。

团队精神

此次活动为高海拔专业徒步,行走时候要按照领队节奏要求,请勿过猛行走,同时需要搭配两根登山杖来节省体力,鞋子最好是高帮防水鞋,途中需要过冰河。

日本熊野古道

(纪伊半岛段)

神佛共舞的千年苔径

难度指数

★★★☆☆

(中级玩家进阶试炼)

全程

约70公里

(推荐4-5日分段行走)

海拔爬升

累计约2000米

最佳季节

5月(紫藤花期)

这是条世界上唯二被列入世界遗产的朝圣徒步线路,这条“神灵居住之路”也是日本唯一将佛寺(高野山)、神社(熊野三山)与原始森林串联的朝圣路。这是一条自日本平安时代就有的一系列古老参拜路线,多条路线交织而成,纪伊半岛段尤其魔幻——5月紫藤花如瀑布般垂挂在百年鸟居上,青苔覆盖的“町石道”藏着空海法师的修行足迹,而沿途的汤之峰温泉至今涌动着1800年前的硫磺蒸汽。徒步于此,像闯入宫崎骏与村上春树合写的奇幻小说。

从金刚峰寺出发,穿越千年杉树围成的奥之院,同时也是弘法大师的入定之所,因为历史悠久,建筑上都爬满了青苔。次日沿町石道下行,每隔109米便有一尊刻着梵文的石柱,这是空海大师设计的“佛系GPS”。5月途中偶遇蜂巢神社,紫藤花串从15米高的木架垂落,风过时花瓣如紫色雨雪,空气中浮动着《源氏物语》时代的香气。

翻越果无峠是全程最野性段落。遮天蔽日的照叶树林间,树根与青苔吞噬了石阶,需手脚并用攀爬“牛背岩”。行至发心门王子,会遇见熊野古道标志性景观——巨大樟树穿透神社屋顶生长,神官说这是“树神与社殿的千年拥抱”。傍晚跳进汤之峰温泉的“壶汤”,在2平米的世界最古老温泉池里,与陌生人共享一锅硫磺煮蛋。

作为熊野三山之一,本宫大社的158阶银杏木梯是净化心灵的“声学装置”,木屐叩击声如梵钟回荡。沿着那智坂冲向日本最高瀑布——那智之泷, 133米水流砸入深潭的轰鸣声里,青岸渡寺的三重塔朱红色身影与飞瀑同框,成就《古今和歌集》里的“人生终有一瞥之绝景”。

当你的脚掌摩擦过被百万朝圣者踏出凹痕的町石,手心抚过结缘杉树皮的褶皱,鼻腔灌满腐叶土与线香交织的复杂气味时,会顿悟熊野古道的终极奥义——徒步不是征服自然,而是学习如何与万物谈判。

TIPS

交通

纪伊半岛公交班次稀少,务必提前下载“熊野古道巴士时刻表”APP,错过末班车可能被迫与山神共眠。

装备

防水防滑登山鞋(青苔石阶比抹了油的鲶鱼还滑)、手甲(攀爬牛背岩必备)、和纸手账(可集熊野九十九王子社朱印)。

花期

5月上旬最佳,推荐小广王子社与熊野速玉大社,但需警惕“藤浪人潮”——早上7点前抵达可独占花廊。

美食

汤之峰温泉街必吃“硫磺豆腐”(用温泉水点卤),那智胜浦港清晨的鲔鱼解体秀配山椒味噌绝杀米其林。

反套路玩法

反向从那智大社出发,避开9 0%人流,但需承受“逆修行”的心理压力——毕竟古人都是哭着从京都走来,笑着走向那智的海。

Mammut

极轻防风越野背心

在登山或者越野跑等快节奏的运动中,要注意核心的保暖,Aenergy TR WB Hybrid Vest采用极轻的抗撕裂尼龙材质,不仅耐用、防风又速干,背部的弹性布料能提高活动自由度,贴合身型的弹性下摆设计,并有反光细节确保在黑暗中的安全,即使从黄昏到清晨都能自在活动。

Garmin Enduro 3

智能腕表

得益于最新的太阳能充电技术,Enduro 3在 GPS模式下的续航时间可达320小时,智能手表模式下更是长达90天,确保您在长途探险中无需频繁充电。 手表采用51毫米钛金属表圈,搭配耐刮蓝宝石玻璃镜面和UltraFit尼龙表带,整机重量仅63克,佩戴舒适,适合长时间运动。 内置LED手电筒,照亮前行之路: 配备可调节亮度的LED手电筒,并支持红光和频闪模式,在夜间活动时提供照明,提升安全性。 内置越野跑最大摄氧量、坡度调整配速、NextFork前方岔路提示等功能,助您在复杂地形中保持最佳表现。动态往返路线规划和内置中国大陆导航详图,让你在陌生环境中也能自信前行。

Mountain Hardwear

Kor Alloy™ Crew功能外衣

主打轻量级的MHW外衣的外层采用Pe r tex ®Quantum Air抗撕裂材质,既轻便又透气;内层则结合A ir meshTM与Primaloft®Gold Active透气布料,即便在潮湿环境下也能迅速干燥并保持温暖。功能性的前侧袋鼠口袋与内侧拉链胸袋满足日常需求。整衣仅重249g,并选用环保回收再生材质,适合单穿或搭配吸湿排汗衫作为底层,无论是户外探险、登山还是日常休闲均十分合适。

Snow Peak

Printed Insect Shield 印花外套

这款经典的Insect Shield防虫防晒系列印花外套不仅防晒,更可以防止夏季户外活动中令人担忧的昆虫问题。这款外套覆盖了从脸部到指尖的大部分上半身,前拉链可拉至兜帽顶部,覆盖整个脸部,带拇指孔的袖口可保护手背。肘部用编织物加固,肩部也用编织物加固,左右胸前的大拉链口袋方便使用,两侧有松紧绳,可调节下摆。该系列使用多网眼材料,提供无与伦比的透气性,同时所有材料均由100%环保的可回收聚酯纤维制成。

Salomon XA PRO 3D GTX

越野跑鞋

Salomon这双越野跑鞋像是从《疯狂的麦克斯》片场偷来的——磨砂橡胶鞋头布满战损纹理,鞋身3D抗撕裂网布拼接GORE-TEX防水膜,搭配荧光橙鞋带扣,仿佛下一秒就能在泥浆与砾石之中优雅转身。Contagrip大齿底在湿滑岩壁上的抓地力堪比壁虎吸盘,而Quicklace快扣系统让穿脱速度直追特种部队战术靴。

鞋侧锯齿状TPU护甲并非装饰,实测能扛住灌木丛剐蹭,留下划痕反而更添“战损荣耀”。后跟内置的泥浆导流槽,专治南方雨季烂泥路,甩泥效率比狗子抖水还利落。

Lowa Renegade GTX

户外靴

Lowa这双靴子是德国工艺的教科书:全粒面牛皮革+GTX防水内衬,趟冰河不渗水、踩碎石不变形;Vibram大底齿纹深度堪比拖拉机轮胎,陡坡上下如履平地。Monowrap高帮支撑系统把脚踝锁成保险箱,即使负重10公斤的装备也能走出足底按摩的放松感,前提是你面前的景色得足够美好。

LEICA

Ultravid Compact Colorline

双筒望远镜

Ultravid Compact Colorline双筒望远镜配备精密光学技术,搭配缤纷色彩与流畅设计,专为注重个性风格的冒险家、城市探险家和自然爱好者设计。你可以将它轻松放入任何口袋,非常适合在旅途中使用。由徕卡精密制造的镜片即使在昏暗的光线条件下也能提供明亮、清晰、高对比度的画面。外层镜片覆有AquaDura®涂层,可防溅水,不仅方便清洁,更能确保清晰的观察体验。

Mystery Ranch Scree 32

背包

Mystery Ranch这款背包把“全能风”刻进DNA——Molle外挂系统能同时拴睡袋、挂头盔、别冰镐,甚至外挂一箱啤酒;荧光绿主色+夜光织带,夜间行走堪比移动信号塔。Futura Yoke背架系统让重量均匀分散到髋部,32升容量吞下无人机+三脚架后还能塞进两只德州烤鸡。如果你是摄影师的话,这款背包侧边拉链直通主仓,掏相机速度比西部牛仔拔枪还快。

Osprey Talon 22

背包

Osprey这款22升背包是物理学奇迹——AirScape背板用3D网布架空背部,透气性能让汗腺集体失业;可伸缩肩带+胸扣系统,无论你是竹竿身材还是健身狂魔都能完美贴合。侧边弹力网兜扩容后能塞进两瓶1.5L矿泉水,顶部快挂系统秒变风筝线轴收纳器。总重仅790g,轻过一瓶矿泉水,单日徒步宛如裸奔。主仓暗袋分类控狂喜:钥匙扣、能量胶、头灯各就各位。不过通勤也可以放得下电脑,下班拐进山路毫无违和感。

Ulanzi TT35

可调节徒步杖

Ulanzi用碳纤维重新发明了登山杖——TT35由三个单脚架和一个迷你三脚架组成,可以快速组装成一个稳定的三脚架。

拆开时是49cm到129cm的可调节徒步杖,海绵手柄附带腕带,并设计有吸汗防滑凹槽,比软木手柄更加坚固舒适;合体之后展开是最大145cm的专业三脚架,最大承重5kg,且适配器还可以安装带有1/4螺丝孔的小型设备,例如手机夹、GoPro、DJI、Insta360运动相机等。

Nitecore HC70 UHE

1600 Lumen头灯

它不是头灯,而是焊在脑门上的小型探照灯——1600流明超强光束能直接打穿170码外的黑暗,溪谷夜路照成白昼,悬崖断崖瞬间变康庄大道。独家UHE矩阵透镜让光斑均匀如手术室无影灯,搜救时连石缝里的钥匙扣都无处遁形。极亮档5小时不熄火,微光档扛住220小时(够从北京走到上海不充电)。

IP68防水防摔,泡在1.5米深水里半小时还能淡定自拍。白光三档+红光三档+SOS+信标模式,夜猎时切红光追踪兽踪,迷路时切SOS闪到救援直升机眼瞎。

JBL GO3

小音箱

JBL这款音响是社恐分子的精神结界——绑带可挂在背包肩带或树干上,防水外壳能承受溪水泼溅。16小时续航足够从《加州旅馆》放到《平凡之路》,重低音震得方圆五米蚊虫退散。隐藏技能是播放白噪音伪装成山泉,避免和陌生驴友尬聊。

策划、编辑-Sara Y、Alex Xi

新媒体编辑-锦鲤

文字-斯基

摄影-will@YIHU image

形象-焦淼

化妆、发型-雪薇

模特-吕森绪@风沐模特

灯光-陈阳、大明

服装统筹-Amy、迪莎

人物统筹-小佳

图片-受访者提供、斯基

单品图-品牌提供、斯基

来源:风度mensuno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