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让乡村环境从“一时净”变“长久美”?如何破解垃圾处理“反复治、治反复”的顽疾?近日,成安镇高庄村党支部书记高文超从“群众共治、疏堵结合、村规约束”三个方面着手,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长效管护”的乡村环境提升新路径。
如何让乡村环境从“一时净”变“长久美”?如何破解垃圾处理“反复治、治反复”的顽疾?近日,成安镇高庄村党支部书记高文超从“群众共治、疏堵结合、村规约束”三个方面着手,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长效管护”的乡村环境提升新路径。
从“旁观者”到“主人翁”
高庄村位于县城主城区,建筑密度大、人口流动性强,外来务工人员多,环境整治难度较高。过去,村里经常出现“前脚清、后脚丢”的现象,环境治理陷入“治反复、反复治”的困境。
“环境治理不能靠‘单打独斗’,必须让乡亲们从‘旁观者’变‘主人翁’!”高文超表示。为此,高庄村“两委”通过广播、宣传栏、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良好环境对生活质量的重要性,逐步凝聚村民共识,激发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自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来,我们村发生了很大变化。村民们被动员起来,积极、自发地参与到清理工作中。”高文超说道。
从“硬件短板”到“系统治理”
在广泛动员的基础上,高庄村“两委”将村民焕发的环保意识转化为系统性的治理行动。针对环境整治中暴露的基础设施短板和管理难点,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建立起“群众参与+制度保障”的双轮驱动模式。
高文超说:“高庄村设置了多个垃圾收集点,安排专人定期清运,做到日产日清。同时,组织人力拆除影响美观的私搭乱建,对村内道路进行拓宽和硬化,全面提升村容村貌。”
从“被动清理”到“主动维护”
从被动清理到主动维护,从突击整治到常态管理,高庄村通过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夯实基础设施根基、构建长效约束机制,破解了乡村环境治理中的困局,绘就了一幅“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长效管护”的乡村环境新图景,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从“突击整治”到“常态管理”
在硬件设施逐步完善、环境面貌显著提升的基础上,高庄村“两委”清醒认识到:人居环境的改善既要靠集中整治的“攻坚战”,更要靠长效管护的“持久战”。为此,村“两委”将工作重心转向建章立制,通过制度创新把阶段性的整治成果转化为可持续的治理效能。
来源:成安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