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可以修复全身多个器官!医生提醒:过了55岁,牢记午睡四不要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5 21:47 1

摘要:发表在《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提到,与中午不休息的人群相比,保持规律休息习惯(即每天中午30分钟、每周三次)的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发生风险将降低约三分之一;收缩压(SBP)降低约3mmHg。

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来阅读这篇文章。

在此,友情地向您作出提醒: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问诊。

你有午睡的习惯吗?

在忙碌的一天中,中午适当的休息似乎是一种性价比最高的全身保健方式,但睡不对就可能适得其反了!

人体的自我修复过程会在睡眠中进行,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短暂的午睡,同样可以给全身带来多维度的修复。

发表在《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提到,与中午不休息的人群相比,保持规律休息习惯(即每天中午30分钟、每周三次)的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发生风险将降低约三分之一;收缩压(SBP)降低约3mmHg。

这主要是由于睡眠对于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调节,以及心率及心肌耗氧量的下降可以改善血管的舒张功能,减少了血管及心脏损伤。

相比于早晨晚起20min,中午休息20min对于心血管的获益更大。

同时,此时免疫淋巴细胞还会被大量激活,有益于增强机体对于各类病原体的抵抗力。

尤其是前晚没睡好的,通过次日适量的午睡补充,可以有效平衡机体内的炎性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降低慢性疾病发生风险。

而发表在《Cereb Cortex》上的一项研究提到,与中午不休息的人群相比,有规律睡眠的人在面对挫折的时候,抗压力及自我情绪控制能力更强,出现愤怒程度降低了约三分之二。这也就使午后驾驶出现事故的概率大大降低。

在需要高度专注力的飞行员身上同样适用,比如相关研究提到,短暂的26min休息,就可以将他们的总体警觉性提升一半以上,操作的精准度提升约三分之一

从神经层面上来讲,中午有规律睡眠的人群,脑容量会更大,也就会让大脑更加的年轻,出现认知衰退(如阿尔兹海默症)的风险更低。

当然,睡眠对于全身最大器官皮肤,以及眼睛的修复就更不用多说了。

血管的舒张,会让更多的营养物质直达皮肤及眼部微循环,加速细胞更新,使用代谢废物更快的排出体外,是人体天然的美容、护眼“圣品”

而发表在《Obesity》上的一项研究还指出,长期拥有良好规律午睡习惯的人群,具有更低的肥胖发生风险。并且与没有中午睡觉习惯的人相比,减肥的成功率更高。

不过,一旦睡错了觉,那可能就是对全身多个器官的损害了,尤其是机体各项状态都正在走下坡路的中老年群体。

1、不要长期伏案睡觉

午睡的好处多多,但有的人睡醒后会感觉全身更加的不得劲,尤其是腿麻、手麻,肩膀、脖子、后背疼,这其实是不良的睡姿引发的。

长期伏案睡觉,保持过度前屈或扭转的状态,颈椎附近的软组织(肌肉、韧带等)会被过度拉伸,肌肉会出现疲劳、僵硬。会让原本向前有一点微凸的颈椎曲度逐渐变直,破坏了它原有的稳定性,就会出现脖子疼、僵硬、活动受限等颈椎病

同时,与正常坐姿相比,伏案椎间盘所需要承受的压力会增加两倍以上。长期如此就会增加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各类腰部疾病发生风险

而且伏案,对于面部、上肢的长期压力,会造成神经肌肉传导功能障碍,极易出现大小脸、肢体麻木,甚至因眼部受压出现视力下降、模糊等问题。

所以,有条件的午睡尽量要选择卧位,而不是坐位。

如果是在办公室可以选择折叠床,比较方便收纳。如果没有,也可以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可调节角度的电脑椅,半卧位,再加个U型枕或者颈枕来支撑颈椎,腰上再垫个腰垫保护腰椎。如果还没有,只能坐着休息,那尽量用头靠着墙,腰两边放腰垫,小眯一会就可以,不要时间太长。

2、不要超过半个小时

《中国睡眠健康研究白皮书(2025)》通过对超过15万成年人的睡眠数据分析,发现约有十分之三的人群午睡时间超过一个小时,尤其是在老年群体中。

受年龄因素影响,很多老年人年龄越大觉越少,可能凌晨四五点就起床。

平时在家也没事干,到了中午吃完饭可能就开始补觉,一补就是一下午。越睡越困,越困越难清醒,可能到了晚饭才勉强清醒过来。这种看起来确实觉睡的很足的习惯,实则无形中却给身体带来了很大危害。

发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上的一项研究,通过对超1.1万名没有脑卒中患病史的高血压患者,午睡时长及心脑血管发生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与午睡时间在1min至30min的参与者相比,午睡时间在31min至60min的参与者首次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增加了约27%,其中致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的缺血性卒中的发生风险增加了约31%;而当睡觉时间超过了60min,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则更高,约为37%。

之所以出现这类风险,研究者认为与下午高血压患者出现血压的二次高峰;长期午睡影响夜间睡眠时间,导致一些激素(如皮质醇、褪黑素等)水平分泌失调;一些炎症因子(如IL-6、CRP等)含量的增加,使机体长期处于慢性炎症中;以及全天内整体睡觉时间的增加(如超过9h)对于全身组织,尤其是心血管造成潜在影响有关。

其实,不止是高血压患者,健康人群中午休息的时间超过半个小时,同样会增加患病风险。比如有多项相关研究中还曾提到,与午睡时间在1min至30min的人群相比,长期超过30min的人群发生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的风险提升了约90%;慢性肝病(脂肪肝)的风险提升了约138%;长期超过60min的人群发生老年痴呆(阿尔兹海默症)的风险将增加约40%,而全因死亡风险则会增加了约30%。

在我们睡觉的时候,其实分为NREM(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和REM(快速眼动睡眠期),平均大约一个完整的周期需要一个半小时。前者约占一个小时,主要是入睡、浅睡到睡熟了的一个过程。半个小时以内可能还在浅睡,一旦超过,就可能进入深睡时段。

这个时候就更容易越睡时间越长,就算被中途叫醒,认知能力和脑力也会出现短暂的卡壳。

建议大家午睡的时候不要睡得时间太长,最好是控制在半个小时以内

发表在《SLEEP》上的一项短时间(30s至30min)睡眠研究中,提到5min左右的午睡时间,可以帮助大脑完成永久性记忆固化;10min左右的时间则会让机体快速清醒,使人精力充沛;24min左右的时间则可修复人体损伤,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抵御多种疾病发生。

3、不要超过15:00睡

很多中老年,尤其是退休之后的,在家闲下来,除了早醒之外生活基本没什么规律可言,有些人就习惯什么时候困了就什么时候开始睡

或是午饭后干点这个干点那个,拖来拖去,就拖到了下午三四点钟才开始睡午觉。

这样偶尔一次两次的可能身体没什么感觉,但要是慢慢成了习惯,那就会对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我们之所以会出现睡意,并不是一下子就困得不行,而是一点点地的积攒起来达到了阈值才会瞌睡。如果午睡的时候太晚,就会直接影响到晚上入睡的时间,可能让晚上睡觉时间推迟一到两个小时,甚至更多。

在《中国睡眠健康研究白皮书(2025)》中提到,受访者平均的入睡时间已经到了零点之后(00:18),15:00之后的午睡只会让这个时间点更加推后,这将大大缩短睡眠时长,严重干扰人体生物钟的昼夜节律。

白天可能会出现昏昏欲睡,记忆力减退,食欲差,人变得越来越懒等生物节律紊乱问题。

同时还会对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等人体重要组织造成慢性损伤,增加全因死亡发生风险。比如出现免疫力低下,高血压、心律失常、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阿尔兹海默症,糖尿病、肥胖等代谢性疾病、视力下降、青光眼等眼部疾病,以及增加早衰,甚至是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

而且一般中午睡的越晚,晚上的睡眠质量越差。出现频繁夜醒、噩梦、难以入睡等问题也就越多,反过来又会影响整个睡眠节律,形成恶性循环。

建议有午睡习惯的人,最晚的睡觉时间不要超过15:00,13:00至14:00为最优。如果超过了14:00点,建议在睡醒后最好可以到户外晒一晒

这样可以有效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让人快速清醒过来,减少对昼夜节律的影响。

4、不要一吃完饭就开始睡觉

有些上班族中午休息时间可能也就一个小时,还要吃午饭,很多人为了争分夺秒,也就养成了吃完饭后立即就睡觉的习惯。

还有些人,尤其是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代谢逐渐变慢,或是本身就有糖尿病的患者,在吃完饭后血糖波动就会比较大,脑细胞受这种影响就会出现能量供应不足,出现疲惫感,让人昏昏欲睡。

还有些人,甚至觉得吃饱了躺着睡,会可以帮助消化

但其实,这不仅会影响正常的消化,增加消化系统负担,还会引起代谢紊乱,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等。

试下在饱食后,身体会集中大量血液来供应消化系统的运作。如果这个时候立刻进入睡眠状态,机体各项活动受节律影响都会变慢。

肠胃道的血液灌注自然也会减少,胃腺、胰腺等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数量也会下降,肠道蠕动变得缓慢,食物在胃里停留的时间就会变长,脂肪、蛋白质的消化效率降低。

大量无法被彻底分解的食物进入肠道,在菌落作用下会产生大量气体,就会产生腹胀、打嗝、嗳气或是放屁等消化不良问题

同时,随着体位的改变,饱食后的胃部食物还未来的及分解,食物很容易就会反流频繁对膈肌造成刺激,加速食道反流的发生。长期就可能出现癌前病变(巴雷特食管),增加了食管癌、胃癌等恶性肿瘤发生风险。

正常情况下,吃饭后血糖会急速上升,胰腺β细胞也会大量分泌胰岛素来应对。但如果饱食后立刻睡觉,胰腺β细胞受睡眠节律影响活性会变低,就不能有效去降低血糖。睡眠状态下,身体对于餐后血糖飙升的敏感性也会降低,长期下去就会出现胰岛抵抗,加速糖尿病的发生。

同时睡眠状态能量的消耗也会降低,摄入的能量却在持续增高,就会造成大量脂肪的堆积,加速超重及肥胖的发生,而肥胖又是多种疾病(如心血管、肝脏、肾脏、代谢综合症等)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而且对于老年群体来说,本身随着年龄增长血压调节能力变得非常弱,多数人在吃饱后收缩压都会下降一些。此时立刻躺下,全身血液随体位改变就会发生变化,老年人极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两者叠加,只会让脑供血不足发生风险变得更高。

长期如此,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自然也会升高

午饭之后最好是进行一些低强度的运动(如刷碗,遛弯等),半小时之后再进行午睡,如果是吃了一些高脂饮食(如火锅、烧烤等),这个间隔时间还应该更长。

总而言之,30分钟以内的午睡对于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及代谢系统中的多个器官,都有修复作用。但谨记不要超过30分钟,也不要在15:00之后入睡,以免影响夜间睡眠。

同时,饭后最好休息半小时后再入睡,最好是采用躺卧位。

而且,也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睡,比如晚上睡眠质量不好的,肥胖、低血压,或是有脑梗、血管狭窄等疾病的人群,就可能加重病情。

[1] 孙训明,胡淑娟,姚舜,等.午睡与高血压的相关性[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6, 24(4):5.DOI:CNKI:SUN:ZGGZ.0.2016-04-013.

[2] 杨英博.习惯性午睡与躯体和精神健康的关联性研究[D].新乡医学院,2024.

[3] 范洁怡,杨克俭,宁致博,等.不同午睡时长对认知功能的影响[C]//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2017.

[4]王大可.千万别把午睡变"误睡"[J]. 2022.

来源:湖北台健康解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