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吃贵州丨一锅晾凉的“㸆”青菜苔,是刻在我基因深处的春滋味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5 23:16 1

摘要:没有美食和美景相伴,旅途和人生都难称完满,有机会的话,最好不要错过。在“逛吃贵州”的青绿山水、寻常巷陌,有一个看得见、遇得到、闻得着、吃得上的贵州等你来。

没有美食和美景相伴,旅途和人生都难称完满,有机会的话,最好不要错过。在“逛吃贵州”的青绿山水、寻常巷陌,有一个看得见、遇得到、闻得着、吃得上的贵州等你来。

看到眼馋处,便是出发时。

家父家母皆浙江人,在饮食上还顽强地保留了不少故乡的习惯。讲一个不大为人熟知的食物,那就是春季的㸆青菜苔。

贵州人爱吃白菜苔,素煮或者炒食俱佳,但青菜苔却相对少见,似乎吃得也不多。偶然在菜场里遇到,家母总会买几大把回来,按照外婆的烧法,㸆上一锅。

这个“㸆”字不很常见,先说做法。㸆青菜苔是个很简单的食物,洗过之后,拣择干净,跟白菜苔的处理方法几乎一样。菜籽油或其他素油下锅,烧热放入控干水份的青菜苔,炒至变软,在添加适量的酱油、白糖和水,加盖后小火焖煮至入味,盛出晾凉即可食用。

记得小时在外婆身边长大,这也是个时不时会吃到的滋味。我猜想,所谓“㸆”,应该是她从老家带过来的做法。

有书为证。胡虹《虹色映江南》一书里说:“说起‘㸆菜’,要做得好吃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用的青菜经常是父亲卖不完的,而且是放了几天已经萎靡不振的。这时候的青菜,水分已经流失了一部分,做‘㸆菜’正好。‘㸆’的火候非常重要,火候不到,味道就不地道。有时候饭店里也有㸆菜,但总感觉油腥味太重,不如母亲做的爽口入味。”

青菜苔拿来“㸆”,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较之白菜苔要老些,纤维略粗,适合久煮,既能入味,又不至于烂成一团。加上其独有的清苦味道,下饭佐粥皆宜。

除了青菜苔,㸆豇豆也是我小时熟悉的滋味,同样的道理,也要选择老一些的紫豇豆,胡虹写过:“‘㸆带豆’,母亲把它㸆得干干的,很有嚼劲。虽然看上去黑乎乎的,但味道很不错。父亲刚送到,我就揭开盒盖尝了下。这一尝竟然收不住口了,等到吃午饭的时候,已经让我嚼光了。”

“带豆”是豇豆的别称,想想看蛮形象,豇豆细长,的确像是带子。

此外,寒石的《江南物华录》也讲到“㸆”,认为“是宁波人的习惯叫法,似乎有些名不副实,无非是把洗净的草子在热锅上翻炒至干瘪,兑入少量清水,再添适量的咸菜汁焖烧一分钟即成,与这一般㸆的热油、猛火、加盖焖烧等要素一点也挨不上,唯一的调味品是咸菜汁”。

读书至此,大致能明白“㸆”的含义了,简单地说,大火收汁即为“㸆”。㸆青菜苔、㸆豇豆的最后一个步骤,都是收汁,明乎此,江南地区的烤麸,照说也该写成㸆烤,因烹饪方式都差不多是也。

前不久跟同事聊到㸆青菜苔,感慨说不容易吃到,她大笑,因家里就种得有此物,随时可供。果然,过不几天就拎了一大包给我,妙的是,居然已经有点蔫蔫的了,㸆来吃再完美不过。

当天晚上就照着家母的办法烧了一锅,次晨起床,就着凉的㸆青菜苔,还有一罐老家宁波寄来的油焖笋,下新煮的热米饭,窃以为,很春天,很应季,也很怀旧。

本文来自【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