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核招聘动态提到此次招聘覆盖全国10座城市、14所顶尖高校,联动百余家成员单位,释放1730个核心岗位,吸引3100+学生到场参与互动,吸纳1196273份高 质 量 简历,共计425284位应聘者,一共收到1196273份简历!
“我们收到1196273份简历” ——2025年4月5日12:35分,中核招聘发布图文推送。
这是一条看似普普通通很常见的招聘动态,却如一记闷棍,击中无数正处于求职旋涡中的应届往届高校毕业生们。
中核招聘动态提到此次招聘覆盖全国10座城市、14所顶尖高校,联动百余家成员单位,释放1730个核心岗位,吸引3100+学生到场参与互动,吸纳1196273份 高 质 量 简历,共计425284位应聘者,一共收到1196273份简历!
一个企业收到多少简历、办多少场宣讲会,都是有KPI,大白话就是为了让数字漂亮点。
不管收到的简历合不合适,每次校招的简历kpi都要想尽办法达标,这算是业内共识,太高高在上了不尊重候选人,但把这个公然放到明面上说有些不尊重广大求职者!
国企公众号推送不同于民企私企,需要经过责编、审校层层审核通过之后才能对外发布。
100万份简历可能在一些人眼里面是一个捷报美好的数字,似乎是企业春招季的一份成果展示!
但1196273份简历的背后是几十万上百万的求职人员,漂亮的数字对企业来说似乎很骄傲,但这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个的毕业生,如果说一份简历只有一页a4纸,这些简历加起来大概会有100多米,相当于40层楼…
就业环境不好的缩影不应该成为企业炫耀的资 本,更不应该是一家 国 企 发出来的炫耀!
好的人才就应该去好企业,好企业也应该择优好人才,这是社会共识,所以我们理解竞争,也理解择优。
广大企业们本应该去承担缓解就业的责任,但事实上反而把多少学生的苦难当作它们洋洋得意的谈资,就业市场的大环境搞的一年比一年差。
每一份简历,都是一个人把未来揉碎再小心翼翼拼接的产物。
119万份简历甚至不仅是一页纸,是从网申开始需要从姓名年龄填到项目经历的长时间填写网页简历,然后要做一个多小时的性格测试、职业测试、甚至还有什么行测题,然后就是进入无限等待池,拖着流程毫无下文,甚至不如那些投简历直接拒绝的企业。
在 119 万份简历的背后,隐匿着 119 万人那难以计数的通宵达旦,那无尽的焦虑难眠,那数不清的自我怀疑与再度整理。
119万份简历的背后是119万名刚刚踏出校园,身负家庭与时代双重重压的年轻人,竭尽全力地进行着一次次尝试。
可在这条推文中,除了冷冰冰的一串数字还有一个轻佻的“”表情,似乎很嘚瑟,仿佛这些年轻人只是数字战绩的背景板,一串漂亮完美的KPI。
每一年都在提就业是最大的minsheng!
作为头部央企、国家 战 略 力量的重要支撑单位,在国家资源与时代趋势的托举下稳稳站在金字塔顶端,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与担当,而不应该是 赤 裸 裸 的炫耀,这样真的很伤人,不该有傲慢与偏见!
这届年轻人,已经在越来越“精细化”的筛选与高度内卷中身心俱疲,遍体鳞伤,他们在夹缝中求生,还要面对来自“成功者”视角的轻浮赞叹。
优秀如浙大,大厂如中核,也要这样傲慢且冷冽的把每个20出头的年轻人当耗材写上去。
在爆款面前,即便是高校毕业生天花板C9高校的应届生对他们而言也只是faceless的幼稚脸庞,谁都可以来踩一脚,请善待这些小朋友吧,他们还只是最天真最热情的学生。
社会不只是靠高科技进步的,人文情感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节。
中核推送标题哪怕写“感谢119万应聘者投递中核”都比这个“我们收到1196273份简历”诚恳。
因为我们是社会,不是古罗马斗兽场,不管你是不是下一个hr,或者下一个领导,在面对有困难的群体的时候,你可以不选择主动帮助,但至少收起你的优越感。
谨以此问,写给贵企业,也写给所有正在努力长大的我们。
来源:惊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