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刑法体系中,剥夺政治权利作为一项重要的附加刑,对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实现刑罚目的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刑法》第五十四条对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下列权利:(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二)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
在我国刑法体系中,剥夺政治权利作为一项重要的附加刑,对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实现刑罚目的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刑法》第五十四条对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下列权利:(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二)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三)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四)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这看似简短的条文,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法理依据,在司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有着复杂的运用与考量。
一、立法溯源与价值剖析
剥夺政治权利并非现代刑法的独创,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在中国古代,就存在类似限制罪犯政治参与的刑罚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刑罚制度在不断演进。现代意义上剥夺政治权利的立法,旨在通过限制特定犯罪分子的政治权利,从政治层面给予其否定评价,实现刑罚的多重目的。
从预防犯罪角度来看,对于危害国家安全、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剥夺其政治权利能够有效降低他们利用政治权利再次实施危害行为的风险,实现特殊预防。以间谍罪为例,间谍分子通过窃取国家机密,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剥夺这类犯罪分子的政治权利,防止其借助政治影响力,与境外势力勾结,进一步损害国家利益。从维护社会稳定角度而言,这一刑罚向社会公众表明国家对严重犯罪行为的零容忍态度,警示潜在犯罪者,一旦实施严重犯罪,不仅会失去人身自由,还将丧失重要的政治权利,实现一般预防。
二、权利剥夺的具体维度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途径。剥夺犯罪分子这一权利,限制了他们在政治选举领域的参与。在基层选举中,若曾因贿赂选民、破坏选举秩序等严重破坏选举制度的犯罪分子拥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可能会再次扰乱选举秩序,破坏民主进程。剥夺这部分人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能够保障选举的公平、公正,维护选举制度的权威性。
言论等政治自由权利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是公民表达政治意愿、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方式。但对于利用这些权利煽动颠覆国家政权、制造社会恐慌的犯罪分子,剥夺这些权利十分必要。比如,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平台,发布煽动性言论,企图挑起社会矛盾,破坏社会稳定。对这类犯罪分子剥夺相关政治自由权利,能够有效遏制有害思想的传播,防止社会秩序因不良言论和行为受到冲击。
担任特定职务的权利
国家机关肩负着管理国家事务、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职责,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在国家经济、文化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让有严重犯罪记录的人员担任这些单位的领导职务,可能对单位的正常运转和公信力造成负面影响。例如,某国有企业负责人因贪污受贿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便不能再继续担任领导职务,避免其利用职务之便再次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同时也防止对企业内部管理和国家经济秩序造成破坏。
三、司法实践的运用与难题
在司法实践中,剥夺政治权利的适用较为广泛。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根据《刑法》规定,通常会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在一些严重暴力犯罪案件中,法官也会根据犯罪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决定是否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例如,在一些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故意杀人案件中,为了对犯罪分子进行严厉惩处,同时回应社会公众对公平正义的诉求,法院会判处主刑的同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然而,这一刑罚在执行过程中面临不少难题。一方面,部分公民对剥夺政治权利的认知不足,在一些基层选举中,相关工作人员对被剥夺政治权利人员的资格审查不够严格,导致部分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员参与选举,破坏选举秩序。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对犯罪分子言论等政治自由权利的监管难度增大。一些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员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发表不当言论,传播有害思想,而现有监管机制难以做到及时发现和有效制止。
四、制度完善的路径探索
为了更好地发挥剥夺政治权利这一刑罚的功能,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完善。在宣传教育方面,加强对公民的法治教育,提高公民对剥夺政治权利等刑罚制度的认识。通过社区宣传、学校教育、媒体宣传等多种渠道,普及相关法律知识,让公民了解剥夺政治权利的适用范围、执行方式等内容,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在执行监管方面,建立健全多部门协同的监管机制。选举管理部门、网信部门、公安机关等应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在选举期间,严格审查选民资格,防止被剥夺政治权利人员参与选举;在网络监管方面,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网络言论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被剥夺政治权利人员的违法言论。
此外,还应定期对剥夺政治权利制度进行评估和调整,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优化剥夺政治权利的适用范围、期限等规定,确保这一刑罚制度既能有效惩治犯罪,又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刑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剥夺政治权利制度,是我国刑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一制度的深入剖析,完善相关立法与执行机制,能够使其在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保障公民权利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进步。
来源:律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