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播黄金期 , 抓住清明谷雨 ,五种家常菜园丰收攻略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5 17:38 1

摘要:这不,清明节一过,天气是一天比一天暖和了,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地温都上来了。很多朋友可能觉得三月份想种点啥,天气还有点凉,不敢下手。但现在进入四月,特别是清明到谷雨这二十来天,可以说是春季播种的一个黄金时段。这个时候,之前不太敢种的一些蔬菜,现在就可以放心大胆

大家好,咱们常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还有“谷雨栽姜,夏至取娘”这样的老话。这些话不是随便说说的,它实实在在点明了咱们农耕种植的时令节点。

这不,清明节一过,天气是一天比一天暖和了,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地温都上来了。很多朋友可能觉得三月份想种点啥,天气还有点凉,不敢下手。但现在进入四月,特别是清明到谷雨这二十来天,可以说是春季播种的一个黄金时段。这个时候,之前不太敢种的一些蔬菜,现在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安排上了。

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五种特别适合现在这个时节种下去的作物。它们不光好养活,适应性强,种好了到了秋天那收成可是相当可观,有的甚至能让你吃到吃不完。严格来说,里面有几个可能不算咱们常说的“蔬菜”,但在咱们庄稼人眼里,能种在地里、能端上餐桌的,都跟菜差不多。如果你家有块小菜地,或者哪怕就是几个大花盆、泡沫箱,想体验一下种植的乐趣,那这篇文章你可得看仔细了,看完就能动手干起来。

先说说黄豆。黄豆这东西,营养价值是真高,做豆腐、打豆浆、炖猪蹄,哪样都离不开它。关键是,现在市面上关于转基因黄豆的说法不少,咱们自己家种点,选那种老辈传下来的传统品种,虽然可能个头或者产量比不上专门培育的商业品种,但胜在管理省心,吃起来心里踏实,绝对是安全又健康的选择。

那么,黄豆该怎么种呢?

黄豆喜欢松快、肥沃的地块。咱们得先把准备种豆的地深翻一遍,让土变得松软透气。接着,要给足底肥,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最好,比如鸡粪、猪粪或者堆沤好的土杂肥都可以,混匀在土里。

地整平整细之后,就可以开沟或者挖穴准备播种了。按照大约30到40厘米的行距,挖上2到3厘米深的小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窝”)。每个窝里均匀地放进2到3粒种子,注意别放太多,不然以后苗太挤长不好。放好种子后,盖上一层薄土,轻轻地把土压实,让种子和土壤紧密接触。如果地比较旱,又有浇水条件,最好是浇一次透水,帮助种子萌发。要是咱们是在野外开垦的小菜地,离水源远,不方便浇水,那也没太大关系,靠着土壤本身的墒情和接下来的春雨也能出苗。

黄豆种植后的管理要点:

适时솎苗:有句老话说“豆苗三叶间,壮苗留两株”。意思是,等黄豆小苗长到大约10厘米高,有三片真叶的时候,就要开始间苗了。每个穴里只留下两棵长得最壮实、最健康的苗,把多余的弱苗、病苗拔掉。这样做是为了保证留下的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养分,避免它们互相争抢,影响后期结荚。千万不能因为觉得拔掉可惜就心软,留太多苗反而长不好。

科学浇水:黄豆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开花不浇水,结荚水跟上”这句经验很有道理。在黄豆开始开花的时候(初花期),要适当控制浇水,让土壤稍微偏干一点。这样可以防止植株茎叶长得过于茂盛(也就是“徒长”),把营养都消耗在长个子上了,影响开花结荚。等到豆荚开始形成并且鼓起来的时候(结荚期),就进入了需水高峰期,这时候要保证土壤湿润,及时浇水,这样才能让豆荚饱满,豆粒充实。

及时收获:怎么判断黄豆熟了呢?看叶子和豆荚。“豆叶黄八成,抢晴快采收”。当田里的黄豆植株有大约八成的叶子变黄,豆荚也开始发黄、变干硬的时候,就说明黄豆基本成熟了。这时候要抓紧时间,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采收。通常是把整棵植株连根拔起,然后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摊开晾晒。等豆荚完全干透,轻轻一敲或者用手一搓,豆粒就能脱落下来了。收好的黄豆要储存在干燥的地方,防止发霉。

接下来说说花生,也叫落花生。这可是个老少皆宜的好东西。刚从地里拔出来,带着泥土气息,剥开嫩嫩的果荚,生吃那叫一个清甜。煮成盐水花生,更是看剧聊天的好伴侣。要是再油炸一下,撒点盐,那就是绝佳的下酒小菜。在自家菜园里种上几垄花生,从种植到收获,乐趣多多,吃起来也格外香。

花生种植相对也比较简单:

选种是第一步。把留作种子的花生(最好是上一季饱满的果实),带着壳在太阳下晒上两天,这样可以降低种子的含水量,提高发芽势。晒好后剥开花生壳,仔细挑选,把那些干瘪的、破皮的、发霉的籽粒都去掉,留下完整饱满的作种。

然后是整地。花生喜欢沙壤土,也需要在疏松的环境里结果。我们先要把地翻深,然后起垄。垄的高度大概15厘米,垄面宽度40厘米左右。起垄种植有利于排水,也方便花生果针扎入土中。播种的时候有个小技巧,可以在每个穴里撒上3到5粒钼酸铵,这是花生比较喜欢的一种微量元素肥料,能促进根瘤菌活动,让花生结荚更多,减少空壳现象。播种一般采用双行交错的方式,穴与穴之间的距离保持在15厘米左右,每个穴里放2粒种子就够了。

花生种植后的管理要点:

适度踩秧:“花生踩秧,果针入土”这话很有讲究。在花生开花盛期过后,也就是大量果针开始往下扎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个晴天的下午,穿上软底鞋,轻轻地在花生植株的秧蔓上踩一踩。注意不是用力踩踏,是轻压。这样做能让贴近地面的秧蔓稍微伏倒一些,促使更多的果针顺利插入土壤中,增加结果数量。

中耕培土:“培土一寸,增产三成”。在花生开花结束、大部分果针已经入土开始形成幼果的时候(我们叫“谢花后”或者“下针期”),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并从垄沟或行间取一些细土,向花生植株的根部培土,大约培上3厘米厚。这样做的好处很多:一是能覆盖住裸露在外的果针和幼荚,防止日晒和鸟啄;二是能保持土壤疏松,利于果荚膨大;三是能防止雨水冲刷导致烂果。

适时收获:“叶子落黄,抓紧挖藏”。判断花生什么时候成熟,主要看植株下部叶片的状态。当大部分下部叶片开始变黄、脱落,植株整体有衰老迹象时,就差不多可以收获了。收获也要选晴天,用小锄头或者铁锹小心地把整棵植株连同地下的果实一起挖出来。挖出后,把泥土抖掉,可以先在地里晾晒几天,然后摘下花生果,再继续晒干。彻底晒干的花生要带着壳储存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这样可以保存很长时间。

凉薯,有些地方也叫地瓜、沙葛。它吃起来口感清脆、甜润多汁,生吃解渴,也可以炒菜、做馅。自己家种几棵,到了夏天天热的时候,挖出来洗干净,就是天然的“水果”。而且凉薯特别耐储存,只要有个地窖或者阴凉干燥的地方,放上大半年甚至一年都不会坏。

凉薯种植需要注意:

凉薯的种子种皮比较厚实坚硬,直接播种的话发芽会比较慢,甚至不容易出苗。所以,在播种前,最好是先处理一下种子。用温水(大概30-40摄氏度,手感觉温热不烫就行)把种子浸泡24小时,让种皮充分吸水软化,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发芽率和出苗速度。

地块准备上,凉薯需要比较深的土层来让块根膨大。可以挖大约30厘米深的种植沟,在沟底施入腐熟的羊粪或者其他有机肥作为底肥,然后回填一部分土。按照株距20厘米左右进行点播,播种深度不宜太深,盖土1厘米左右即可。

凉薯是藤蔓植物,为了让养分集中供应给地下的块根生长,需要进行适当的整枝打顶。当主蔓长到大约30厘米长的时候,要把顶端的生长点掐掉(打顶)。之后,植株会从叶腋处发出侧蔓,选择保留3到4条长势健壮、分布均匀的侧蔓,其余的侧蔓及时抹掉。这样可以有效控制地上部分营养生长,促进地下块根膨大。

凉薯种植后的管理要点:

排涝防渍:“凉薯怕涝,高垄保根”。凉薯的块根在土壤里生长,最怕的就是水淹。如果长时间泡在水里,很容易发生腐烂。因此,种植凉薯的地块一定要排水良好。如果是在雨水比较多的季节或者低洼地种植,要特别注意及时开沟排水,防止田间积水。采用起垄种植也是一个有效的防涝措施。

适时采收:“霜降前收,甜度翻倍”。凉薯的收获时间一般在晚秋,当看到地上的茎叶开始枯黄,就表示地下的块根已经充分成熟,可以采收了。采收不宜过晚,尤其是在北方地区,要在霜冻来临之前完成。采收过晚,块根容易产生纤维,口感变差。采收时要小心挖掘,避免损伤块根。收获后的凉薯在阴凉处稍微晾干表面水分,就可以进行储存了。

香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甜瓜。它不像黄瓜那样对温度要求那么宽泛,它更喜欢温暖的环境,不太耐寒。所以,等到清明谷雨这段时间,气温稳定回升了,再种植就比较稳妥了。

香瓜种子的处理和播种:

为了提高发芽率和杀死种子表面可能携带的病菌,可以对香瓜种子进行温汤浸种。先把种子放到55摄氏度左右的热水里,不断搅拌10分钟,让种子均匀受热。然后让水温自然冷却,再在常温水中浸泡4个小时左右。

香瓜育苗移栽效果通常比直播更好。我们可以用育苗盘或者营养钵进行播种,每个钵里放1-2粒种子,覆盖一层薄土。播种后覆盖地膜或者放在温暖的地方保温保湿。等幼苗长到大约25天左右,有3-4片真叶时,就可以选择健壮的苗进行定植了。

香瓜也需要整枝来促进结果。当主蔓长出5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摘心(打顶)。之后会长出子蔓,选择3条左右长势强壮的子蔓作为结果蔓保留下来,其余的子蔓去除。当保留的子蔓长到8片叶左右时,再对子蔓进行第二次摘心,这样可以促使孙蔓的发生,而香瓜主要是在孙蔓上结瓜。

香瓜种植后的管理要点:

坐瓜后控水:“瓜坐稳,水断根”。这里的“断根”不是真断根,是形象地比喻要严格控制浇水。在香瓜的幼瓜长到像鸡蛋那么大,基本坐稳了之后,要适当控制浇水,保持土壤见干见湿。尤其是在果实进入成熟期前的大约10天左右,最好是停止浇水。这样做是为了提高果实的糖分积累,让香瓜吃起来更甜。如果成熟期水分过多,会导致甜度下降,甚至可能裂瓜。

适时采摘:“九成熟,十成香”。香瓜的采收时机很重要,采早了不够甜,采晚了口感会变面,甚至过熟发酵。怎么判断呢?一看果柄,成熟的香瓜果柄与果实连接处通常会出现一圈细密的裂纹(离层);二闻香味,成熟的香瓜会散发出它特有的浓郁香味;三看颜色,不同品种的香瓜成熟时颜色会有变化,比如白皮瓜会更白,绿皮瓜颜色会加深等。当这些特征都出现时,就说明香瓜已经九、十成熟,是最佳采收时间了。

生姜,那可是咱们厨房里一年四季都少不了的调味法宝,炒菜、炖汤、做腌菜都得用它。种多了吃不完,还可以切片煮水泡脚,驱寒暖身。自己家种点生姜,随用随取,既方便又新鲜。

生姜的种植方法:

选种是关键。要选择那些块大、饱满、颜色鲜亮、没有病虫害、没有腐烂迹象的新鲜姜块作为种姜。把选好的姜块按照芽眼掰开或者切成小块,保证每一小块上至少有1到2个完整、饱满的芽眼。切好的姜块不要马上种,要在通风处晾晒两天,让切口愈合干燥,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下地后腐烂。为了进一步杀菌消毒,可以在晾好的姜种表面均匀地蘸上一层草木灰。

种植生姜也需要挖沟。沟深大约30厘米,沟底同样要施足腐熟的有机肥。然后把处理好的姜种块,芽点朝上,稍微倾斜着摆放在沟里,株距大概20-30厘米。摆好后,覆盖上一层大约5厘米厚的细土。

生姜是喜阴植物,怕强光直射。出苗后,如果光照比较强烈,特别是夏天,最好是搭个简易的遮阳网,给它创造一个散射光的环境,防止嫩叶被晒伤。

生姜种植后的管理要点:

关键期追肥:“三股叉时追肥,姜块撑破皮”。这话是说,当生姜苗长到大约30厘米高,主茎上分出三个比较明显的枝杈时(也就是“三股杈期”),是生姜地下根茎开始快速膨大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一定要及时追肥,而且要追施足够的肥料,比如腐熟的豆饼肥、复合肥等。充足的养分供应,才能让地下的姜块长得又大又壮,甚至把表皮都撑得裂开。

及时收获与储存:“霜降前挖姜,窖藏吃三年”。生姜的收获时间一般也在晚秋,当地上部分的茎叶开始枯黄、倒伏时,就可以采收了。同样,要在霜冻来临之前完成收获。挖出来的生姜,去除泥土和须根,不用水洗,稍微晾干表面的水分。如果想要长时间保存,最好的方法是用沙土埋藏。找一个木箱或者在地窖里,铺一层干沙,放一层生姜,再铺一层沙,这样层层叠放,可以保持生姜的新鲜度,吃上一个冬天甚至更久。

好了,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这五种适合清明谷雨时节种植的作物,黄豆、花生、凉薯、香瓜、生姜,都是咱们日常生活中常见,而且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种植的。

对于咱们喜欢在自家小院、阳台或者租一小块地种种菜的朋友来说,其实不必像专业的菜农那样追求极致的产量和品相,也不用像有些拍视频博流量的人那样,把种菜搞得特别复杂、讲究,甚至有点“战战兢兢”。

只要你大概了解了它们的习性,按照我上面说的这些基本方法去操作,比如选好种子、整好地、适时播种、注意一下关键的管理节点(比如间苗、浇水、追肥),就算平时没有太多时间精细打理,也一样能有不错的收获。

更重要的是,自己动手种植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与土地、与自然亲近的体验。从播下一粒种子,看着它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最后收获沉甸甸的果实,这种成就感和喜悦,是买多少现成的蔬菜都换不来的。简单、轻松、快乐地体验种菜的乐趣,这不正是我们选择自己动手种菜的初心吗?希望大家都能抓住这个春播的好时节,动手种下希望,等到秋天,收获满满的喜悦和美味!

来源:乡土有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