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盐城的我们在追思和缅怀谁?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6 08:53 1

摘要:4月2日下午,市文明创建巡访团携手市新时代劳模志愿服务团、市新时代文明实践老党员工作室,共同开展“缅怀抗战先烈,厚植文明新风”系列实践活动。活动将红色教育与移风易俗有机融合,赋予传统节日以全新的时代内涵。

在这春和景明的时节清明以它特有的方式连接着过去与未来我们以鲜花敬祖尊贤在传承中感悟血脉情深我们以文明祭扫缅怀先烈于红色记忆里筑牢家国信仰……

清明,让我们共同缅怀抗战先烈

4月2日下午,市文明创建巡访团携手市新时代劳模志愿服务团、市新时代文明实践老党员工作室,共同开展“缅怀抗战先烈,厚植文明新风”系列实践活动。活动将红色教育与移风易俗有机融合,赋予传统节日以全新的时代内涵。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清明之际,各地陆续开展缅怀英烈活动,人们走进抗战遗址、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重温抗战先烈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下午2时30分,在盐都革命陈列馆内,文明观察员、老党员、劳模代表与市东进路小学的同学们齐聚一堂,共同开启一堂别具意义的思政课。“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盐城成为华中抗日斗争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长期的革命斗争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为这座城市烙下了独特的红色印记。”跟随讲解员的讲解,大家在“江淮火种”“铁军东进”等主题展厅前驻足凝望。泛黄的《新四军战士守则》、斑驳的抗战家书、鲜红的苏维埃旗帜……一件件珍贵革命文物构建起生动的红色课堂。“参观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没有革命先辈的赴汤蹈火,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所以,作为青少年,我们要好好学习,接续奋斗。”今年上小学六年级的王同学感慨道。

下午4时,在盐都区烈士陵园,一场庄严肃穆的清明祭英烈活动正在举行。文明观察员、老党员、劳模代表和盐都幼儿园的老师们带领着百名儿童参与其中。活动现场气氛凝重,孩子们稚嫩的脸上满是认真与敬畏。老党员给孩子们讲述抗战英雄的故事。孩子们手捧菊花,缓缓走向烈士纪念碑,将手中承载着敬仰与追思的菊花轻轻摆放在碑前,随后向革命先烈鞠躬默哀,以表达对烈士们的深切缅怀之情。爱党爱国的种子也在小小童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盐都区潘黄街道以潘克、黄炜两位革命烈士命名。下午5时,在潘黄红色教育基地,文明观察员、老党员、劳模代表和当地群众在讲解员的引导下,认真观看展陈,聆听革命故事,深刻体会到潘克、黄炜等革命先烈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潘克、黄炜两位烈士用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首抗日救国的壮丽诗篇,是盐阜人民心中不朽的丰碑。”市文明创建巡访团负责人表示,“清明,我们共同缅怀抗战先烈,不仅是对万千民族英雄的纪念与崇敬,更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弘扬和传承。”

百岁新四军老战士祭扫烈士陵园

4月4日上午,响水县烈士陵园迎来了一位特殊的祭扫者——101岁的新四军老战士董九高。在三儿子董卫华和响水灌河公益协会志愿者的陪同下,董老步履坚定地踏入这片长眠着无数英烈的土地,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寄托深切哀思。今年101岁的董九高老人14岁参军,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在盐阜地区的射阳、滨海、阜宁等地,多次参与打击日军和伪军,并参加了夺取淮安的战斗。老人亲身经历了战火纷飞的年代,参加过渡江战役、海南岛战役,在部队服役9年,1950年因病复员回到家乡。尽管已过去多年,那些烽火岁月在董老心中依然清晰如昨。在响水县烈士陵园纪念碑前,他深情地向身边的志愿者讲述当年的战斗生活,回忆着保家卫国的日子,沉缓的语调里饱含对战友的思念和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感慨。如今,董九高老人享受政府补贴,因子女在外工作,他独自居住。令人欣慰的是,老人身体还算康健,除了眼睛有轻度白内障,平常还能骑自行车出行,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多年来,董九高老人经常来到响水县烈士陵园祭扫英烈。过去,他总是独自一人前来,用自己的方式缅怀逝去的战友。如今随着年岁渐长,家人担心他的安全,近几年都陪同他一起。每次祭扫,老人都会郑重叮嘱身边人,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时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与此同时,清明节期间,响水县烈士陵园迎来一批又一批的祭扫人群。机关单位组织党员干部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坚定理想信念;学校组织师生前来,孩子们手捧鲜花,认真聆听革命故事,在心中播下爱国的种子;企业员工、社区居民等各界人士也纷纷自发来到这里,向烈士们表达敬意。一束束鲜花寄托着人们对先烈的哀思与敬仰,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射阳民政为清明祭扫全力护航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射阳县民政局全力以赴做好清明祭扫的服务保障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平安、祥和、文明的清明。“祭扫重在心意,文明贵在行动。”清明期间是宣传殡葬领域法规政策、倡导移风易俗的有利时机,射阳县民政局向社区居民宣传《江苏省殡葬管理条例》《江苏省公墓管理办法》等法规知识,引导群众树立文明祭扫、平安祭扫的新观念,倡导鲜花寄情、踏青遥祭、植树缅怀等现代文明祭祀方式,鼓励群众将祭扫活动与传承家风、家训结合起来,让清明祭扫成为传承文化、凝聚情感的重要载体,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新风正气,让传统节日焕发时代新气象。今年以来,射阳县民政局大力推进殡葬服务机构“减项降费优服务”行动。经营性公墓免费为祭扫群众提供轮椅、雨伞、茶水、急救药品等用品,还免费提供墓碑清理、描红和代祭扫服务。城市公益性公墓福泽园线下免费提供祭祀鲜花,线上提供网络祭祀服务。“一点小火星,可毁万亩林”,安全是清明祭扫工作的重中之重,射阳县民政局动员各镇(区)、村(居)干部开展公益性公墓、历史埋葬点的环境整治工作,引导群众祭扫时做到不留火种、不留杂草、不留垃圾。

缅怀先烈寄哀思 传承精神踏春行

春风拂柳绿,丰碑映初心。清明节前夕,东台市心连心志愿者协会精心策划,联合东台市实验小学、东台市中医院共同举办“山河映丹心 清明谒丰碑”主题活动,以“红色教育+绿色实践”的创新模式,组织1900余名四年级师生祭扫英烈、踏春出游,在追思与展望中厚植家国情怀。

清晨的三仓烈士陵园松柏苍翠,红领巾与党徽在纪念碑前交相辉映。参与活动的师生和志愿者列队肃立,通过敬献花篮、集体默哀、少先队员代表献词等环节,向长眠于此的烈士致以崇高敬意。师生分批参观了新四军一师纪念馆。馆内陈列着革命文物,历史照片挂满展墙,无声却有力地诉说往昔。孩子们被深深吸引,停下脚步,聆听志愿者耐心讲解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新四军一师在烽火硝烟中无畏冲锋、浴血奋战的壮烈场景,仿佛就在眼前。孩子们表示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定会铭记历史,传承红色精神。

祭扫活动结束后,师生们一同来到条子泥风光带参观。万鸟翔集的生态画卷在孩子们面前徐徐展开。讲解员现场开设“移动课堂”,讲解候鸟迁徙、滩涂保护知识,孩子们在观鸟台通过望远镜观察珍稀鸟类,用画笔记录“鸟类天堂”的动人瞬间,通过“候鸟迁徙”“湿地生态”微型讲座,深入了解家乡的生态保护成就。“原来家乡的湿地这么了不起,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学生周东宇在笔记本上郑重写下保护宣言。

据了解,此项活动已举办了5年,近万名师生参与,已成为当地一项颇具影响力的活动。每一年,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在不断完善和创新,但缅怀先烈、铭记历史、亲近自然的主旨始终不变。

“清明兼具慎终追远与踏青迎春两大文化内涵,这次公益活动既让孩子们感受到革命先烈的精神伟力,又增强了他们建设美丽家乡的使命感。”东台市心连心志愿者协会会长刘浩平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在缅怀先烈中传承红色精神,在踏春出游中感受家乡之美。

来源:射阳市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