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从小在农村生活了十八年。记忆的河流,总停在那个陈旧的岸上,不曾有一个新的渡口让我上岸。后来记忆没有大刀阔斧地更新,反而收拾了一些破碎的景象:农村停滞不前,街道脏乱差,土屋破瓦房,老人无人管,留守儿童“放羊式成长”。这些老旧的“档案”我不曾敢
文/杨俊友
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从小在农村生活了十八年。记忆的河流,总停在那个陈旧的岸上,不曾有一个新的渡口让我上岸。后来记忆没有大刀阔斧地更新,反而收拾了一些破碎的景象:农村停滞不前,街道脏乱差,土屋破瓦房,老人无人管,留守儿童“放羊式成长”。这些老旧的“档案”我不曾敢翻阅,总怕灼伤自己的灵魂。我回不到童年,农村的家也只留有一个记忆的“档案”。
颠覆我三观的是2025年3月30日,我们一行九人去运城稷山县西社镇一个叫清水庄村的地方,让我那条仍在农村历史记忆中的河流走向新的彼岸……
以往太阳总不会带我到很远的地方玩,3月30日那天,它破天荒从东山上一升起来,就带着我们从榆次由南向西挺进。它迈着猫步,我们骑着“飞马”奔驰。到中午,它把我们带到吕梁山下、黄河岸边,扔下我们又去“爬”华山去了。
在吕梁山南麓与汾河谷地的过渡地带,有一个古老村庄叫清水庄村,因村北有清冽泉水汇流成溪而得名。我们告别太阳,向它挥挥手,在春风的“搀扶”下,一行九人走进这个一半是乡村,一半是城市;一半是文明,一半是天堂的小村庄。迎接我们的是早在村里等候我们多时的田副书记和王子墨老师,还有村里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师。
田副书记一米八的个子,身板如青松一般挺立,站在那里,笔直的身姿,一看就是经过军营打造出来的铁汉子。在会议室,他给大家介绍了村子里班子成员的情况,又播放视频介绍村子里建设发展的情况。中午见面后,下午在田副书记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村里的小学校、养老院、居民区。
山一直是我眼睛的定盘星,每到一个地方,它总是抢我眼球,我也乐意欣赏它的伟岸和“高瞻远瞩”。吕梁山还是第一次把我抱在它的怀里,自然有一些亲切。
清水庄村背靠吕梁山,脚踏汾河谷地,村西有一条河流。每年雨季,吕梁山上的水蓄满水库。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有了这条河流和龙潭,便成清水庄村的生命之源。
田副书记带着我们,先在清水庄村小学停下来,简单介绍了一下情况,便让郭晓蓉老师陪同我们参观小学。郭晓蓉老师一看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女孩,一朵水墨牡丹似的发饰将头一分为二,美颜留白处,一双水墨葡萄似的大眼睛扑闪扑闪的,仿佛在告诉人们,这是一个充满趣味和智慧的灵魂,是这个小学孩子们喜欢的女神。她是从另外一个村子嫁到这个村的,学艺术专业,被学校聘为老师。
学校——我们一起走进幸福的时代
学校有三栋楼,前面是综合楼,中间是教学楼,后边是生活楼,建筑面积总共八千五百平米。这个学校选址在旧宅基地,是村委会一班人怀着热爱家乡的情怀,投资修建而成。
荒山野坡旧宅地,艰苦建校变新颜。
三星拔地顶天立,朗朗书声唱学歌。
小郭老师先陪我们参观教学楼。一进入楼道,两边墙上各种制度、名人语录、学生优秀作品、光荣榜等布满墙面。教育的气氛扑面而来,我们也被这浓厚的校园氛围包围起来。大家上楼走进教室,被里边的教学设备和墙上的学习氛围所震撼。墙上“采风我出秀”“荷你相约”栏目里,小学生画的画、配的文,把自己出去采风活动的场景画出来,又写上小文章,充分展示自己的小才华,既培养了孩子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又开发了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形式生动活泼。走廊里,挂满小学生们的书法作品,既美化了走廊的环境,增加了文化氛围,又展示了小学生的才艺,更彰显学校育人的根本。
教室里,郭老师给大家演示着教学设备。一部分老师坐在舒适安逸的小课桌上,回味回不去的童年;一部分老师和郭老师一起体验现代教学的高科技产品展示。王玲花老师是榆次一中的初中老师,她惊叹地说:“我们学校都没有这么好的设备,太现代化了。”她上去拉上拉下,亲自体验着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先进性。她拉的屏幕可写、可画、可读、可建教学档案、可搜索资料,活脱脱一个智能大脑。
崔富春教授更是一辈子当老师,没享受过这种智能艺术感觉,大笔一挥,写起了书法,洒脱的草书不失宣纸的风采。他边讲边写,迎来大家的阵阵喝彩声。
我恨不得回到童年,坐在这舒适的小课桌上,看着现代化智能黑板,听老师知识渊博地讲每一节课。从黑板上面汲取饥饿已久的知识营养,去跟老师一起采风写作,把自己的小作品挂在墙上展示。那是多么幸福和美好的童年呀!
我看得出,清水庄村小学的学生们,是农村最幸福的小学生。他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享受着最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聆听着知识渊博的老师们风趣幽默的讲课,参加着具有社会实践意义的教学活动,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学校被评为稷山县“标准化学校”,多年的“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多项比赛获奖。这不仅是清水庄村学生们的幸福,也是老师们的幸福,更是家长们的幸福。这样的学校,全村的老百姓有何后顾之忧呢?
大家在这幸福和充满活力的氛围中,都情不自禁。虽有七十古稀之年的老学究,但风华正茂的少年火种还是燃起大家激情澎湃的少年岁月。在大家的要求下,在郭晓蓉老师的带领下,大家唱起了当年耳熟能详的一首歌《一条大河》。那歌声仿佛把我们带回到童年,回到那个对知识如饥似渴的年代。歌声嘹亮,震荡着空旷的教室,大家热血沸腾。虽然童年回不去了,心儿却飞回到自己的童年时光隧道。
从教学楼出来,我们参观了学生们住校的寝室。宿舍里整整齐齐的上下床,床下一个物品架,小学生们的洗脸盆、牙具、鞋袜摆放有序,干干净净。宿舍里窗明几净,空气没有一点异味。除被子没有军人的“豆腐块”之外,一点不差军营标准。我爬下床底下看,比我们当年的军营还干净整齐,我都自愧不如。
参观到就餐处,能容一百多学生的就餐处,也是干干净净,没有一点饭店残渣剩饭的混浊味。郭老师介绍说:“饮食配送、营养配餐全由配餐中心统一配送,每个学生一天不到10元钱。每天四菜一汤,比家里还丰富。干净卫生,营养丰富,吃完又有那么好的休息环境,父母有何之忧?”
参观到洗脸间,看见一处摆着整齐一摞一摞的小椅子,郭老师介绍说:“每天晚上学生们坐在这里,在生活老师的监督下,脸和脚洗得干干净净,袜子洗干净才能回去休息。”看着这些干净卫生又听话的孩子们,爷爷奶奶会是何感想啊?
教师的寝室在最里边,每间两个单人床,旁边是备课桌。也是窗明几净,环境舒适。被褥配备颜色灰暗,考虑到老师晚上要备课,要休息好,连被褥都设计得很人性化。这样的教学环境,老师都有自豪感。
走出清水庄村小学,脑海里还在勾勒一幅幅图画。清水庄村小学呀,你怎么这样陌生?现代教学文明的奖牌佩戴在你胸前,你是走在世代农村文化教育的前列,引领教育文明的安琪儿。陌生得让美国、英国、日本的孩子们都刮目相看,他们如果知道你们是坐在世界上最先进的教室里上课,那些孩子们会用怎样羡慕的目光看着你们。我今天的陌生,是你们明天一个个走向世界舞台的成长见证。我用陌生的目光,看着你们熟悉的成长。
参观完这座小学,我感慨万千。如果我家孙子送到这样的小学上学,我有何后顾之忧?我想,中国的教育,不用说农村的孩子,就连大城市的孩子也享受不到这等高规格的学习环境。清水庄村的孩子们,有村委会为你们创造了这优美的学习环境,又如此高度重视教育,你们是全中国最幸福的学生。
养老院——老人享受最美的夕阳红
从小学出来,我们又到养老院参观。十几个老人坐在院子里晒太阳。我最关心的是老人们住的屋里的环境,所以先进宿舍参观。进了屋里,刘老师介绍屋里厕所全是智能的,墙上都有把手,老人坐便起不来都有把手可抓。厕所卫生干干净净,宿舍床上也干干净净,没有一点老人异味。我到门口问了几个老人:“养老院好不好?”几个老人异口同声说:“好!比在家好,儿女们都顾不上,这里有人照顾,又能聊天,不寂寞。”看着这些能慈祥地安度晚年的老人,清水庄村有个好领导,有个好带头人。田副书记又带我们参观了食堂,两位厨师正在准备晚餐,看看里边干净卫生的环境,冰箱和各种用具齐全,真的为这些老人感到欣慰,最美不过老年夕阳红。
居民楼——大庇天下俱欢颜
从养老院出来,一座山下有两栋居民楼高耸入云,大门牌楼写有“水峪家园”,前面是一个喷泉广场,西边修建一个凉亭,周围花丛景致,北边一条道旁种满各种花,香气四溢。喷泉广场有几个妇女带着几个小孩在玩,一个小女孩跳着优美的舞蹈,这一场景让人想起国泰民安这句成语,正恰如其分。
“水峪家园”依山而建,借山的气势壮楼雄伟,借地之阔展楼高瞻,傍水之润展境之秀,望村之繁息身而安。
刘老师领大家到他家参观,一个三居室的家,客厅宽敞明亮。阳台上摆一个小桌,两把小椅子,两位老人依窗而坐。我走过去,望着窗外,太阳光像斗红了眼的大公鸡,鸡脖子上的毛愤懑怒张着,照得窗上透亮,一点也不吝啬地把光洒进屋。看着两位老人温暖地享受着不花钱的阳光,这屋里的祥和之气已经告诉我们,这才是大庇天下俱欢颜。
刘老师说:“房子买的时候本来是1700元一平米,老书记说1660元一平米,这个数字吉利,让村民住吧。他家150平米才二十多万元。”家里装修非常讲究,不逊色于城里人。我看着这宽敞明亮的房子,看着两个老人晒着不花钱的太阳,望着远处的稷王山,清水庄村的老百姓才是幸福王。
如果你是农村的一班村干部,是带头人,不妨去清水庄村走走看看,或许能找到建设新农村的感觉!
如果你是记者、学者、教育部门的领导,去看看说不定能找到树立新农村标杆的典型。
吕梁山下水峪庄,清水庄村福安家。
紫气东来财源滚,北望汾谷奔小康。
来源:好运女神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