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荀子·劝学》有言:“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码字不易,请勿搬运,全网维权!)
《荀子·劝学》有言:“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世人多以为,天赋异禀,能力超群,方能出人头地。
然观古今成败,览世间沉浮,方才醒悟:真正拉开人与人差距的,往往并非外在之能力,而是深植于内心的底层思维。
这三种思维,如无形之手,左右着人生的走向。
01
成长型思维,而非固定型思维。
人面对挑战时,常有两种心态。
一种是固定型思维:认为能力天定,不可改变,遇挫则退,畏难苟安。
另一种是成长型思维:相信能力可塑,乐于挑战,从失败中学习,不断精进。
我们以为天赋决定上限,可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总能不断突破自我。
你视困难为障碍,裹足不前,到最后呢,可能真的止步于此。
原来,不是能力限制了你,而是你的思维困住了你。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通过大量研究发现,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更能取得成功。
她举例说,许多在学业上表现平平的学生,因为相信努力可以提升能力,最终在各自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
而一些天赋很高的学生,却因为害怕失败,不敢尝试,最终泯然众人。
当一个人拥有固定型思维,反而会害怕挑战,逃避困难。
对失败的恐惧,会让他失去成长的机会;对能力的固化认知,会让他画地为牢。
固定与成长,从来都是认知的选择。
你怎么看待能力,能力就怎么回馈你。
在人生的赛道上,拥有成长型思维,相信努力的价值,拥抱挑战,从失败中学习,这才是拉开差距的关键。
02
人,是渴望即时满足的,总希望付出立刻就有回报。
因此,在追求目标时,急于求成之人容易半途而废,浅尝辄止。
可是啊,真正的成功,往往需要时间的沉淀和持续的投入。
查理·芒格说:要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最可靠的方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
你的每一次急功近利,每一次缺乏耐心,都是在与长远的目标背道而驰。
不懂得延迟满足的人,谁又能真正收获时间的复利?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在创业初期,长期忍受亏损,将大部分利润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和用户体验提升上。
许多人不理解,认为他目光短浅,急功近利。
但他始终坚持长期主义,着眼于未来。
他明白,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建立起真正的竞争壁垒。
最终,亚马逊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他的坚持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好的思维是长期主义,而不是短期投机。
大大方方地承认成功需要时间,而不是幻想一步登天,这是我们走向成熟的标志。
人当着眼长远,而非只顾眼前。
如果一份努力让你觉得短期内看不到回报就想放弃,那么你再有能力,都可能错失真正的机会,因为让你急于求成的,往往是浮躁的心态。
如果你能沉下心来,持续投入,耐心等待,那么你不必焦虑,无需急躁,因为真正的价值,往往需要时间的酝酿。
凡觉焦虑,皆因短视。
处理好付出与回报的关系,拥抱延迟满足,践行长期主义,这才是拉开差距的第二种底层思维。
03
利他思维,而非零和博弈。
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容易陷入零和博弈的误区。
认为世界资源有限,他人的所得,便是自己的所失。
于是,猜忌、提防、恶性竞争,层出不穷。
我们以为损人利己是捷径,可真正的成功,往往源于合作共赢。
你将他人视为竞争对手,处处设防,到最后呢,可能发现自己孤立无援,寸步难行。
原来,不是世界太残酷,而是零和思维限制了你的格局。
《道德经》有云:“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帮助他人,成就他人,最终也会成就自己。
稻盛和夫的“敬天爱人”经营哲学,其核心便是利他之心。
他认为,企业经营的目的,不仅仅是追求利润,更要为员工谋幸福,为社会做贡献。
在这种利他思维的指引下,他创办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京瓷和KDDI。
他用实践证明,利他,才是最高明的利己。
错的思维是内耗,对的思维是共赢。
若是只顾自身利益,不顾他人死活,只会让自己路越走越窄,失去更多的机会。
真正的智慧,是懂得分享,是学会合作。
我所理解的利他,就像是播种。
你播撒善意,分享资源,最终会收获更多的果实。
说白了,格局,从来不是你拥有多少,而是你能给予多少。
如果一个人总是以零和博弈的思维看待世界,那么他很难建立起长久、稳固的合作关系。
前几日,重读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面强调了从“依赖”到“独立”再到“互赖”的成长过程。这与我们所探讨的底层思维不谋而合。
真正拉开人与人差距的,并非起点时的能力差异,而是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所秉持的底层思维。
拥有成长型思维,不断突破自我;践行长期主义,拥抱延迟满足;秉持利他之心,追求合作共赢。
只有当我们修炼好这三种底层思维,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不断拉开与他人的差距,最终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喜欢文章请点个赞、收藏或者转发,欢迎在评论中发表观点,多谢支持!
来源:聪明的梦想GHt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