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柯建铭最近栽了个大跟头。四月初他站在镁光灯下,手指戳着新闻稿信誓旦旦:"美国加税最多10%!"这话像长了翅膀,带着无数家庭主妇冲进银行挤兑美元。谁料三天后白宫公告像一盆冰水兜头浇下——32%的税率,比日韩高出整整十个百分点!
柯建铭最近栽了个大跟头。四月初他站在镁光灯下,手指戳着新闻稿信誓旦旦:"美国加税最多10%!"这话像长了翅膀,带着无数家庭主妇冲进银行挤兑美元。谁料三天后白宫公告像一盆冰水兜头浇下——32%的税率,比日韩高出整整十个百分点!
总统府前广场挤满举牌群众。有人把"骗子滚下台"涂成彩色喷绘,有人对着镜头比划三倍差价的手势戏法。行政院长卓荣泰的座机成了热线,秘书不得不搬出录音笔应付质询。最精彩的当属柯建铭社交账号评论区,有网友上传自己三天前的购物小票:"按神预测囤的奶粉,现在能换辆机车吗?"
当事人第二天急得跳脚。先是改口说没参加什么安全会议,接着又辩称数字是"政治嗅觉"。有记者追问具体依据,他突然玩起太极推手:"政治人物要有直觉嘛。"这种说辞立刻被网友做成表情包——睁眼说瞎话的功夫堪比魔术大师。
岛内舆论风向刮得比台风还猛。国民党支持率跟着坐火箭,基层流传新顺口溜:"民进党官员一张嘴,老百姓跑断两条腿。"台积电员工在厂区挂出抗议布条,货车司机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组队刷屏:"关税涨了三十万,月底奖金全泡汤"。水果摊老板老张算着账摇头:"芒果运到美国多花十万块,不如留着喂猪实在。"
朱立伦最近如获至宝,行程表排得密不透风。在新北市造势场合,学两句柯建铭的预测就能引发满场哄笑。有支持者举着"柯大嘴现形记"的看板冲上台,台下群众跟着喊"退休回家"。民进党内部开始出现裂痕,有议员私下抱怨:"这种级别的错误都能犯,年底选举怎么打?"
美国加税清单生效当天,桃园机场出现魔幻场景。返乡探亲的大陆游客拉着行李箱扫货,免税店店员算盘打得噼啪响。渔船靠港时鱼贩子集体涨价,码头工人边搬货边吐槽:"柯总召要是真神准,我们该去炒股而不是晒太阳。"夜市摊主老王把电视声音调到最大,专门播放柯建铭最近的发言录像吸引客人。
国民党发言人放出竞选广告。画面里柯建铭站在海关数据墙前手舞足蹈,背景音是实时滚动的关税新闻。广告最后定格在朱立伦的特写镜头,配上大字幕:"谁在为台湾百姓把关?"这条视频三天内突破百万点击,评论区挤满"支持换人做做看"的留言。
基层公务员开始整理柯建铭近年发言集。从军事部署到经济预测,光是明显错误就整理出二十多页。有公务员调侃:"这比教科书还实用,可以当反面教材发给新进人员。"民进党团内部会议变成批斗大会,有人当场摔了文件:"这种专业水准怎么混进决策圈的?"
岛内媒体新增固定栏目。追踪柯建铭的预言实现率,最新统计显示准确率跌破两成。农业专家在政论节目里举例:"他说热带水果不会受关税影响,屏东芒果农现在急得跳脚。"经济学者指着图表分析:"三十二%的税率足以摧毁半个电子产业链,这些代价谁来承担?"
民众开始自发组织互助团体。台北妈妈群组分享省钱攻略,高雄加工出口区成立应变小组。有台商连夜修改合同条款,律师行业接到大量关税咨询。屏东渔会紧急联络大陆经销商,准备改道直供福建市场。这些变化印证了基层流传的话:"政策错误时,老百姓自己找活路。"
柯建铭的辩解越来越像即兴喜剧。他在广播节目里说:"政治就像冲浪,总要顺应浪潮。"这番言论立刻招来嘲讽:"您这冲浪技术不错,怎么每次都撞上暗礁?"更有网友翻出他十年前的预言,发现准确率比天气预报还低三成。这场关税闹剧演变成政治版的《皇帝的新衣》,只是这次连小孩都没上当。
来源:云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