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坑来了,究竟是谁在赚教培机构的钱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6 15:08 2

摘要:2016年,第一次接触保险行业,那个时候外界对保险代理公司有一种说法:以找员工的方式找客户。保险代理公司招聘员工,新人进来没业绩,上级就会怂恿新人自己为自己买一份保险单。大多数新人没人脉没经验,最后只能离开保险行业,就像是进来买了份保单就走了,上级却赚了业绩同

教培机构的教学老师抱怨课时费太低,而机构收着几百元一节的课,老板却抱怨说亏本经营,那教培的钱究竟去哪里了呢。

教你赚钱,还是赚你钱

2016年,第一次接触保险行业,那个时候外界对保险代理公司有一种说法:以找员工的方式找客户。保险代理公司招聘员工,新人进来没业绩,上级就会怂恿新人自己为自己买一份保险单。大多数新人没人脉没经验,最后只能离开保险行业,就像是进来买了份保单就走了,上级却赚了业绩同时还能分佣。

2018年,身边有朋友报了一个健身教练培训班,一万多的培训费,培训机构声称“包就业”。朋友接受培训完获得从业资格后,确实被推荐到健身私教小作坊工作,但他发现,小作坊的健身教练比会员还多,但他的工作收入以私教课时费为主。会员量根本养不活这一群教练,最后只能离开。

铺天盖地的零食店,陆陆续续地闭店。楼下的那家零食店营业了三个月,这几天已经在清仓了。有网友分享说,品牌方招商拉加盟时告诉他利润率有35%左右,且加盟费低,只需三万多。但他加盟后铺店杂七杂八的算起来花了七十几万。刚开始经营时客流量确实爆满,但好景不长,这样的态势持续不到一个月,就衰减严重。而且品牌方也没有对加盟商进行范围保护,没多久,别人在距离他店不到五百米的地方也开了一家同品牌的店。后来入不敷出干脆及时止损。

前几天看到新闻说,现在小视频有一种新“骗局”。博主先造势,把摆摊卖卤菜包装成非常高人气的项目,并对外宣称轻松月入10万;不久后就上架“教你卖卤菜”的培训,网友看到就纷纷前来付费培训,培训完后,回去落地实操,发现月入10万的零头都难。最后卖课程的被曝光:小视频呈现的繁荣景象大部分是外请“托”来充场的,月入10万更是虚假结果,卖课为真。

互联网的发达,让人容易接收到没有区域界限的讯息,同时也让懂得利用信息差的人通过陈述局部信息来欺诈一些贪财好进“投机者”。

在这里,我想起《纳瓦尔宝典》中纳瓦尔的一条原则:世界上没有快速致富的教程。即使有,那也只是提供教程的人想从你身上赚钱。

教培也不是干净的地

这么多投机者涌进教培市场,肯定是投机者被告知这个行业能赚钱,既然能赚钱,为什么现在的机构老板都在抱怨亏本经营,教学老师也觉得课时费低?到底是谁在赚机构的钱?

第一种,发好评的第三方

大众点评备受消费者关注后,很多教培机构纷纷上架美团和大众点评。

因为分数越高,获得的曝光量就越多,或者越被优先推荐,因此市场就催生了一种专门为门店做好评的第三方。

达成合作后,这种第三方会定期来机构给你拍照、上传、写好评。渐渐地,你会发现即使第三方高度参与以及机构老师也定期找学生家长发好评,线上引流的效果依旧一般。

他们的这些动作非常机械化,只负责帮你做好评量,却不用为线上引流的结果负责。

好评跟引流以及引流转化并不存在因果关系,仅仅是一种相关关系。这样的结果,就像一个很差的机构,只让孩子刷题,但不为孩子的学习效果负责。刷题可以提分,但不是必然会。

第二种,咨询公司

这种咨询公司在机构担任的角色跟运营总监的角色类似,不同的是,他们不需要驻店,每个月只来几次。

我在一家少儿编程机构公司见识过这样的角色。他们的咨询费大概是20万/年,当时在的那家机构请了两个这样的角色,成本就是40万/年。

有一次跟他们一起做季度的经营计划,发现他们数据分析确实比机构在职的其他员工专业很多,但是,他们的大多数分析仅基于数据本身,而没有考虑过机构的实际运营情况。例如每月的营收分析、课耗分析,基于同比和环比的数据来进行计划。

而机构一个季度内产生的挂起、流失、退费的学生量占总生量的30%却没有被提起。

网上也很多这类大咖,他们一直都在传输一些概念性的内容,你听完的感受就像是“听君一席话真的就一席话”。那些咨询公司派遣来机构的人给我的感受也是一样,就像一个讲数据分析的老师讲完了一个知识点,但问题依旧是问题:教学还是那么差,老师还是不反馈,流失率保持高。

小机构找咨询公司,还不如请一个运营总监来得实际。至少运营总监的工资跟绩效挂钩,他的运营结果也将成为他工作履历上的重要一笔。

第三种,小视频引流

有个朋友在一家AI自习室上班,他的日常工作只要接待直访的家长,不需要打电话,不需要做地推等市场活动,但是他一个月下来没接到几个家长,这样的到访量让他有点着急,他问我有什么办法。

我告诉他没资源没办法,现在可以做小视频引流。他告诉我,他老板花了几万块钱找了第三方的机构做过小视频和线上直播引流。然而,整个引流活动做完,并没有产生什么有效的引流结果。

我告诉他,小机构、小平台没必要找第三方做市场引流,成本太高,效果也一般。我建议他,机构可以长期做小视频运营,不是为了一步到位引流,而是为了持续曝光。成本几乎为零,而且又是长尾的结果。

前面这三种是机构中比较常见的找第三方做运营或者做市场引流的动作。

当然,也存在好的咨询公司,你看看他给出的建议是基于机构的长期生存的还是短期增效的大概就能判断。就好比教育中揠苗助长和耐心陪同的区别。

第四种,老板的野心

做教育是一件积功德的事情,如果一开始就想着通过做教育来牟利,且把牟利当作唯一目的,那么老板们终究会失望的。

有的老板入场就铺大面积店面,总幻想着能抢占很大的市场,可以赚很多的钱,结果却遇上经济缩紧,和政策上的影响,现在铺租成了整个店面最低性价比的成本。保持运营又不得不承担着高额且冗余的铺租,一旦现金流入不足,就严重影响整个机构的有效运转,最终得不偿失。

总结陈述

我发现,现在教培市场中的大多数第三方平台做的事情都是教机构老板怎么运营,怎么引流,怎么拓展,但极少在教机构老板怎么构建核心的企业文化,怎么打造不可替代的教学形态,怎么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怎么提升社会价值……

换句话说,他们都在教机构老板怎么赚快钱,而不是怎么持续赚钱。

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是无可厚非的,但专业的人一定是会为结果负责的人。

如果第三方的行为有效,他们能教你做的,同样也能教其他机构做,最终还是陷入恶性竞争的结果。这些第三方把市场搞混了,他们赚了钱,机构却卷得半死不活。

我们用一个正向案例来结束文章。胖东来帮助永辉超市做调改,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让企业在市场上存活,且受欢迎地存活,它一定是从心去为消费者着想,为员工谋福利,而不是只想着怎么让股东赚更多的钱。

所以,教培机构,越着急赚钱,越容易被那些看准你野心的人从你身上赚钱。教你用某种方式赚钱的,真能赚钱他为什么不闷声发大财而要告诉你?

来源:勇帅说事

相关推荐